APP下载

城市文物保护地区商业功能提升策略

2019-10-08杨西蔡宇超

市场观察 2019年8期

杨西 蔡宇超

摘要:文章基于上海某名人陵园南部棚户地区环境整治案例,分析商业提升问题与矛盾,总结提升策略,探讨实践措施。文章运用综合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展开探讨,结果表明该陵园商业功能提升中存在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供给与需求三对矛盾。文章认为只有重视过渡价值利用,审慎协调开发要素,鼓励文化商业融合,借助商业空间布局、商业体验分区与商业建筑设计等手段,才能实现城市文物保护地区商业功能合理、有序的提升。

关键词:名人陵园;文物保护单位;商业功能;

墓园是可以解释“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问题的优质场所[1]。城市名人陵园不仅是市民追思先烈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场所,而且往往依托各类公共场馆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所研究名人陵园是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园内除中部主体墓园外,东南角为公共建筑,东北角为银行及医疗建筑,南部为棚户地区,现状商业服务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如何为日渐增长的参观人群提供配套服务是陵园规划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陵园主管部门提出对其规划范围内南部棚户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尝试植入过渡性儿童主题商业服务功能,从而达到整体提升陵园所在地区商业服务功能目的。

一、陵园商业功能提升问题与矛盾

(一)商业开发问题:长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矛盾

从长远规划来看,南部棚户地区未来将被规划为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区,该地区现状棚户建筑和低效工业建筑必然面临动迁,且应尽快动迁。从近期建设来看,受制于多方面因素,高额的动迁成本问题难以在短时期内解决。因此,长期发展与近期建设之间存在着矛盾,矛盾的焦点一定程度上在于如何解决棚户地区土地开发价值过渡问题,即如何既借助开发行为实现环境整治与商业提升初衷,又能够为顺利动迁与后续建设筹集资金。

(二)商业环境问题:整体规划与局部现状矛盾

从1980年代筹建至今,该陵园已经成为上海市一座颇具特色的绿地,具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然而,南部棚户地区现状面貌仍然十分落后。一方面,棚户区内部的各类空间矛盾交织,临街空间形象与陵园整体绿化环境与生态特色极不相称,降低了陵园安详宁静的纪念性场所环境品质;另一方面,南部棚户地区总占地面积为4.01公顷,占据了陵园总体规划范围的33.5%,是实现陵园整体规划所不可回避的重大空间矛盾。

(三)商业品质问题: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矛盾

根据《上海市博物馆2017年报》数据,2017年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2268.32万人次,其中少年儿童观众数量高达398.8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陵园周边现有博物馆未来接待青少年的参观规模势必面临增长。但从设施供给来看,陵园商业服务业态单一,设施数量缺乏,为参观青少年提供配套服务的商业设施更是有限。另外,陵园紧邻涉外国际社区,社区异质性较强,设施多以“内街”设置,不便于外来人士使用,导致配套商业设施供需失衡矛盾更加明显。

二、陵园商业功能提升策略与建议

(一)动态更新:秉承社会包容理念,允许过渡价值利用

南部棚户地区整治提升本质上是借助临时性商业建筑开发,以低成本建设投入,尽快解决迫在眉睫的商业设施服务能级不够问题,同时短期内实现一定的经济产出。在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利用临时建筑作为各类用房的设计应用广泛,并已通过实践检验。有学者指出“可拆卸建筑”对于节约成本,减少环境破坏具有重大意义[2]。因此,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南部棚户地区开展临时建筑开发并植入商业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快整治进程和资金回笼速度,从而缓解近远期矛盾。

(二)多元协调:树立长远发展眼光,审慎推进建筑开发

陵园各类建设均需符合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控制要求,因此商业功能提升需要提出周密而慎重的更新措施,避免“大拆大建”短视行为造成破坏。社会层面要有效承接陵园总体规划轴线关系,并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开放空间。环境层面要充分借助绿化与建筑空间布局组合关系,减少外部环境对陵园在视觉观瞻和噪音上的干扰。文化层面要鼓励整治区域与园内博物馆的功能互动。生态层面要有效保护现状有价值植物与水体景观空间。

(三)精准定位:增强经济创新活力,鼓励文化商业融合

当前,各项围绕“儿童”主题的商业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相应的商业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商业建筑提升过程中,一方面可将儿童教育权益观、主体观、发展观与儿童商业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在空间上将主题博物馆的公共功能和儿童主题商业区结合起来,围绕儿童各类需求创新商业开发业态,有机组织儿童场馆与场地,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兒童创意园区,从而实现文化与商业有效融合。

三、陵园商业功能提升手段与措施

(一)“低影响、簇团式、生态型”的商业空间格局

其一,采取低影响的商业建筑开发模式。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平均层数设定为2层,部分重点建筑为3层,整体限高9米,最大限度减少对纪念区域空间影响。其二,以簇团式布局的商业单元组织空间。围绕不同策划主题,形成“建筑-庭院-绿化”紧密结合的商业功能单元,有助于形成商业氛围和有序开发。其三,强调商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相互融合。尊重基地内部现状生态景观,强调对现状生水体与植被展开保护与利用。

(二)“多样化、重协调、共享型”的商业体验分区

《“十三五”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指出儿童青睐具有可及性和丰富性的环境和活动[3]。首先,构建多样化的儿童主题商业业态体系。建议由儿童运动区、休闲区、康诊区、文创区、主题区五大功能区组成,围绕特色商业服务形成多样性业态。其次,重视协调商业体验分区内外部空间关系。通过建筑组团与绿化带配置,形成由“开放”到“静谧”的空间节奏,保证商业功能区与纪念功能区的有序过渡。最后,面向市民提供共享型休闲体验场所。设置不同主题的儿童活动场地,便于居民共享使用。

(三)“小尺度、模块化、易识别”的商业建筑设计

第一,建筑风格选择以人性化为尺度。建议通过多种方案的反复比选与论证,选择具有人性化特点,且尺度适宜,重视庭院空间营造的建筑风格。第二,注重单体建筑模块化设计。建议设计若干种独栋商业建筑模块,并确定模块的基本规格,便于建筑空间的灵活组合与分期实施,也有利于后期商家入驻。第三,提升临街建筑界面标识性。沿路立面设计应增强视觉焦点设计,配以特色风格建筑元素,有效增强商业气氛。

结语:前文通过“问题-分析-对策”探讨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区的商业服务功能提升路径,系统思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商业功能发展间矛盾的解决之道。未来仍可以进一步探索商业功能提升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并围绕临时建筑的材料与结构特点深入思考适合的商业业态,总结适应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发展特征的商业建筑开发“建设-运营-退出”的循环演进更新机制,为陵园保护与发展事业做出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谢莉莉.中西方城市墓园传统文化表达对比分析[J].设计,2018(19):158-160.

[2]颜宏亮,罗迪.可拆卸式建筑探讨[J].住宅科技,2015,35(10):24-28.

[3]“十三五”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J].中国妇运,2015(0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