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德育渗透要做好三件事

2019-10-08齐刚

中国德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立德育人

学科德育渗透作为全员育人的途径之一,可以进一步丰富育人途径,创新德育渠道,发挥育人的合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对德育规律研究不够等,出现了学科德育目标过大、方式过硬等问题,有生拉硬拽之感,降低了德育实效性,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笔者以某区德育渗透案例评选中出现的问题为例,谈一下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科德育目标过大意味着过于笼统,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不能达成育人目的。比如,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光明行”,在定位学科德育目标时既有让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又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增进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爱国之情并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学科德育目标就过大。如果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乐曲和演奏者的故事,体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要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自豪感,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注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会更加适切。

《现代汉语词典》对“渗透”一词的解释之一为: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透本身就是一种逐渐进入的状态。学科德育渗透,应该是学科知识所承载的德育内容逐渐被学生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知识内容和德育内容是自然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在八年级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设计案例“质量及其测量”中有关称重工具这一知识点,其德育目标渗透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很多社会问题等,联系到国内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以及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现象。设计中把天平的演变与长春长生疫苗问题以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联系起来,人为地使学科知识承载了更多的社会热点,学科知识无法与德育内容实现有机融合,属于硬灌输、硬联系的生拉硬拽现象。这种渗透方式过硬,不容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内化,这样定位德育渗透目标,不仅起不到学科德育渗透的目的,反而容易让学生反感。

学科德育渗透应该坚持有一说一的原则,渗透的点过多同样会导致生拉硬拽的问题。有位老师在八年级化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中,设计了17处德育点,包括水资源现状、分离物质的思路、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实验操作、安全要求等等,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德育渗透。此外,教师还试图让学生懂得水的品质以及水润万物的精神。这个案例,让人搞不清楚这究竟是一节化学课,还是一节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实际上,教师在讲本节课时,通过天然水的净化流程让学生知道清洁水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节水意识即可。聚焦节水意识,既能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实现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科德育渗透是教育的本来之义,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对学科知识所承载的德育内容视而不见。学科德育渗透实际上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当前,由于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选择等问题,导致了学科德育渗透生拉硬拽的现象,而要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教师要研究德育渗透规律。教育部提出,每一个教师要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想做好全员育人和全学科育人,需要教师研究好德育渗透的规律。之所以出现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生拉硬拽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德育渗透规律研究不够。首先,教师要研究德育規律,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德育目标是否适切,直接关系到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因此,学科教师要确定好适切目标,让课堂所学更好地入耳入心入脑。其次,教师要研究好渗透规律,准确地把握学科知识与德育目标之间的结合点,润物无声地进行教育,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知不觉,了无痕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这应该是学科德育渗透所追求的境界。

二是教师要练好渗透的本领。教师永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关键的因素,掌握好学科德育渗透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学科德育渗透本领的获得途径有两个:一是靠专业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提供培训的机会,提供优质的德育渗透案例让教师领悟学习、借鉴使用,从而使教师转变观念、增长本领。二是靠教师的学习和反思。学科德育渗透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钻研好教材知识点和德育目标的结合点,还要学会适当用德育术语,让课堂表达更理性、更透彻。

三是教师要用好渗透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地位,又强调了其他课程资源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要想做到立德树人,要想达成德育目标,必须要遵循德育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科德育渗透中选择好方法。一味采取灌输式、说教式和命令式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浸润式、渗透式和说理式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更容易达成目标。德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反复强化的过程,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如此,在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时候要系统地去思考学段学科的德育渗透点,通过不同的内容去反复强化。

在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中,只有掌握学科德育渗透规律,选准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才能避免生拉硬拽的现象发生,真正实现全员全学科育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齐刚,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谷 月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立德育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