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企业破产重整经验与借鉴探究

2019-10-06陈赛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8期
关键词:破产重整僵尸企业经验借鉴

陈赛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牛鼻子”。选取了“山东海龙”的破产重整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为僵尸企业的原因,以及破产重整的过程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企业”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破产重整是处置僵尸企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存在重整企业长期绩效不足等问题,该制度的合理利用对于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僵尸企业;破产重整;案例分析;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62

1 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2017年又指出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抑制创新能力,诱发金融风险,阻碍产业转型升级,这严重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僵尸企业的处置是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但僵尸企业的处置工作又涉及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2007年6月开始实施的《破产法》正式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破产重整是僵尸企业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利用该制度实现重生的企业仍然较少,缺乏经验以资借鉴。本文借助“山东海龙”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该制度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运用过程、操作要点及其经验。本文之所以选择山东海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山东海龙在2012年完成破产重整计划,相关资料比较完整,方便跟踪评价;第二,山东海龙采用全新理念进行破产重整,突破了以往采用的“清算型重整”方式,创新出“再生型重整”方式,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效果较好。

2 重整过程

2.1 山东海龙沦为僵尸企业的原因与过程

山东海龙于1984年建立,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最初以产盐为主,现以粘胶为主业。2010年起,一度成为行业龙头的山东海龙因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策略的影响,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山东海龙曾经是粘胶行业的龙头老大,之前的发展主要依靠其市场地位,大量举债融资,采用“短贷长投”的财务操作方式,再加上公司投资了较多的非主营业务,如房地产和港口业务,因此受宏观环境和自身策略的影响,公司无法产生充足的现金流,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无法维持日常的经营,最終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从2010年开始,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在2012年4月23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终,山东海龙最大的债权人中国建设银行潍坊寒亭支行因公司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而向法院提出申请,依法对山东海龙进行破产重整。

曾经的粘胶行业龙头公司沦为僵尸企业,既有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战略的因素,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究山东海龙陷入困境的原因。

2.1.1 外部原因

“十一五”期间,国家鼓励粘胶纤维行业技术升级转型,追求功能化、差别化发展,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刺激着该行业的持续扩张,加剧企业竞争,导致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由表1可见,山东海龙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粘胶纤维类产品,而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导致公司业务成本高于收入,入不敷出,经营陷入困境。

僵尸企业的存在还依赖于政府、银行的不断“输血”。山东海龙作为山东省大型上市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当地政府收益也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政府必会对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施以援手。自2010年后,入不敷出的山东海龙在依赖主营业务无法摆脱困境的情况下,累计获取政府补助收益17亿元,2011年更是获得了13亿的资金链补助资金,然而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这些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

2.1.2 内部原因

公司的投资战略失误以及管理不当是主要内部原因。2003-2008年,山东海龙疯狂扩张,还投资了与主营业务毫不相干的港口和房地产业务。2003年的投资额为1.85亿,2004-2007年的年投资额维持在5亿元左右,2008年猛增至12.5亿元,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现金流需求,公司采取短贷长投的财务操作方式,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超过70%,加剧财务风险。一方面依靠债务融资发展的山东海龙面临主营业务不景气,产品毛利率过低的经营困境;另一方面面临盲目投资导致资产利用率欠佳,巨额投资难以及时收回,最终陷入财务困境,资不抵债。

公司内部管理松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如公司的众多高级管理层与重要客户和供应商存在密切关系,这存在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对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公司的竞争力。第二,公司无视自己的经营和财务现状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担保涉及的公司众多,且金额巨大,加剧风险。第三,内部费用管控不严,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费用支出巨大,管理层对基层生产经营缺乏关注等等,这些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较大的风险。

2.2 山东海龙的破产重整过程与主要措施

从2010年开始,山东海龙连续两年亏损,在2012年4月23日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中国建设银行潍坊寒亭支行因其无力偿债向法院提出对山东海龙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5月18日,法院受理此案,根据相关规定指定山东海龙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公司管理人;7月18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确认了526位债权人的债权;10月30日召开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11月2日,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破产重整计划开始执行,具体重整方案见表2;12月26日,山东海龙执行完毕各项重整计划,法院裁定其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最终,中国恒天集团持有山东海龙29.77%的股份,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猜你喜欢

破产重整僵尸企业经验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