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民俗文化中的仪式感研究

2019-09-28刁晓悦师欢欢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仪式感民俗文化乡村振兴

刁晓悦?师欢欢

摘要:在乡村传统民俗的发展中,仪式作为一种精神纽带,维持着当地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价值认同。但当受到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民俗中的仪式感逐渐被淡化,呈现一种碎片化状态。为了重塑乡村民俗文化,促进村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必要充分利用仪式,让乡村民俗文化重获生机。

关键词:仪式感;民俗文化;乡村振兴

一、仪式感的内涵

仪式是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节日相伴相生,并赋予传统节日以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表现,仪式具有象征意义,其程式化的仪式表演,支撑着节日的有序进行,传递社会和历史的集体记忆,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在某种程度上,节日的庆祝就是使用一种节日象征符号,进行仪式的过程。仪式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有文化认同的功能。因此,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传统节日不仅给人们带来休闲和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性的仪式或庆祝活动,来建立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进而强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乡村民俗文化传承的作用分析

在原始社会,限制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对自然持有很高的敬畏,为了保佑部落平安,经常会举行祭天求神等庆典,通过举行盛大的仪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这种祭祀文化类似,乡村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也必须充分发挥仪式的作用。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探讨乡村民俗文化的仪式。

(一)祭祀仪式

在众多乡村中,祭祀文化具有隆重的仪式感,因此,祠堂成了祭祀十分重要的场所。每逢重大节日,村委会就会在祠堂组织村民进行庆典,进行传统民俗表演,参加者除了宗亲外,其他外来人员也可以到祠堂参观。祭祀中,可由年长者宣读乡约民规,介绍村宗发展,提出村庄发展愿景等,随后按照辈分、老幼等顺序依次祭拜先祖。通过这些仪式,来引起村民的宗族情感意识,促进村民为了村集体利益发展共同努力。

(二)舞龙仪式

舞龙在我国是一项备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民俗。在乡村民俗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舞龙仪式是促进乡村民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十分重要的活动。通常,在春节、元宵等重大活动中,舞龙都是所有庆祝活动中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会做好欢迎仪式,当舞龙经过家门时,户主燃放烟花爆竹,以迎龙接福,热闹非凡。舞龙仪式中的线香、龙、蜡烛、爆竹、供品等物质系统,即“象征符号”,作为保留仪式中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其实也是人们借用来处理社会现实和自然现实的方式,促进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内部流动。

三、乡村民俗文化中的仪式感

(一)完整恢复民俗文化中的仪式

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非简单地多个仪式符号或碎片的拼接。尽管许多传统民俗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清明、中秋等,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传统民俗无非是可以获得短暂的休整。节日仪式感的缺失,正在侵蚀和淡化传统民俗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在部分地区,某一传统民俗的慶祝活动还比较丰富,但是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文化体系。我们急需传承和发扬传统民俗仪式中所表达和传递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意义。对于民俗中具备修复价值的传统习俗和仪式,应当给予恢复和重视,如鞭炮、舞狮舞龙等,以此来丰富传统民俗的形式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传统民俗并非要恢复并重建各种丢失的礼仪,而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的一种调整和完善。

(二)创新民俗仪式

民俗的仪式需要创新,也是融合当代社会的新需求。这就要求仪式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自我更新能力。民俗的仪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如今保留下来的传统民俗仪式,都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也就是说,恢复传统民俗仪式感,并非完全照搬传统的过节方式,而是在传承的同时,注重发展传统,使其散发时代魅力。发展与创新是传统民俗的生命力所在,是民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仪式需要在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扩大公众参与、丰富节俗活动、寻找新的现代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民俗仪式与现代社会接轨,满足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

(三)重视传播力量促进民俗文化仪式的重建

传统民俗仪式的重建要重视传播的力量。一是民俗仪式需要与现代媒介相结合。大众传媒的出现改变了文化记忆的方式,也建构了新的民俗空间,民俗的仪式从内容到过程也都随之发生了变迁。二是在仪式的重建中,还要重视国家传播的力量。当代社会中,传统民俗面临的一些问题仅靠民间传播是无法解决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国家传播来完成。国家传播在文化战略和政策制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传播在拓展民俗的公共性、重建民俗的仪式化和实现民俗的国际化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通过开展仪式,能够促进人们对文化价值产生认同感,增强人们的归属感。随着城市化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剧烈冲击,许多仪式要素被淡化,甚至消失,但仪式作为长期历史发展文化符号,其运行的根本逻辑是不会改变的。仪式不单单是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乡村民俗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李心峰.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民俗符号与仪式的探

讨[J].艺术百家,2012(4):36.

[2]王霄冰.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民俗遗产保护[M].中国人民

大学学报,2007(4):17.

[3]富华.嘉兴端午习俗的文化特质及其传承机制[M].杭州:浙

江大学出版社,2011:86.

作者简介:刁晓悦(1998.04-),女,汉族,山东东阿,山东英才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师欢欢(1985.03-),女,汉族,山东济南,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仪式感民俗文化乡村振兴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
少年成长的仪式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