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 助力黄金经济带建设

2019-09-28黄力刘长俭

中国水运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业城市港口

黄力 刘长俭

摘 要:近年来,长江水运在支撑沿江产业和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引领港产城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港产联动弱、港城矛盾突出等问题,需要以系统性的顶层规划统领港产城协同、以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撑港产城协同、以港口自身转型升级引领港产城协同、以政府企业互利共赢模式保障港产城协同发展,更好助力黄金经济带建设。

关键词:长江;港口;产业;城市;协同;黄金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8-002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在此背景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推进长江水运与沿线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更好助力黄金经济带建设,十分必要和迫切。

1长江经济带港产城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长江流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水运发展,优化临港产业布局,长江水运为经济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1长江沿线港口有力支撑了沿江产业布局和城镇化进程

长江沿线港口为沿江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产品、半成品等物资运输保障。2017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完成26.5亿吨,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7.6%;其中,煤炭、矿石和矿建材料为主的大宗干散货运量达16亿吨,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6.7%,占比超过60%。随着长江沿线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矿建材料运量由2013年的3.3亿吨增长至2017年的4.9亿吨,年均增长10.4%;2017年长江干线煤炭和金属矿石运量分别完成5.9亿吨和4.6亿吨,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3.7%和4.9%;2017年集装箱运输量约为2300万TEU,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5.6%。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长江水运承担了重庆市约50%、四川省约20%的外贸物资运输以及云貴两省大宗散货资源外调的任务;约承担了川渝地区60%的煤炭外调量,70%的外贸铁矿石调入量以及50%的外贸集装箱运量。

1.2长江沿线港口在区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中作用突出

2017年末,长江干线宜宾以下段已提前达到原2020年规划标准。湘江、江汉运河、合裕线等基本建成,嘉陵江、沙颍河等也在有序推进建设。高等级航道有效沟通了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和下游皖江城市带、长三角城市群等。

长江水运已成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物资交流的主通道。2017年,长江干线与沿海之间江海直达量为13.7亿吨,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4.9%。其中,海进江煤炭运量从2013年的3亿吨左右增长到2017年的约4.5亿吨,供应范围从长江下游地区向中上游扩展,部分达到了宜昌港和重庆港;铁矿石江海运量从2013年的2.7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超过3亿吨,辐射范围从江苏沿江港口到中上游武汉、重庆等港;长江内至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的起点港上延至岳阳港,武汉港江海直达航线已实现“天天班”运输。

长江水运已成为促进长江流域东中西部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017年,长江三峡过闸水运量为1.3亿吨,绝大多数为流域西部省市与东中部地区的物资交流量。其中,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下行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水泥、集装箱分别为1224万吨、1718万吨、780万吨和682万吨,主要供应中下游省市沿江化工、加工制造企业、城市建设等需要;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上行煤炭、石油及制品、金属矿石、钢材、矿建材料、集装箱分别为777万吨、530万吨、1271万吨、701万吨、1699万吨和754万吨,主要保障了川渝等中上游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1.3长江水运在港产城协调发展中先行引领作用凸显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逐步推进,流域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和航运服务的不断改善,以港口为依托的沿江产业集聚不断推进,港、产、园联动发展明显加快,临港经济不断壮大。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也促进了沿江城镇化的进程。依托长江港口水运优势,长江上游沿江地区形成了以化工、钢铁、电力、造纸和汽摩等产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带。重庆市约80%的工业园区布局在沿江,并集中了全市90%左右的化工、钢铁、电力、造纸等企业。

上游泸州市依托临港产业园区对全市化工、机械、酒类等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布局,大力发展港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沿江布局的产业园区;沿江园区入驻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约90%;泸州港已成为腹地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

下游九江市依托港口优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了一大批冶金、电力、建材和装备制造业企业向沿江迁移;尤其是湖口县,由于沿江岸线开发程度较高,分布有九江钢厂、九江电厂、储备粮库等码头,近年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速达10.3%,一跃从经济小县跃升成为九江市的经济重县。

2长江经济带港产城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长江黄金水道港产城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特别是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及短板。

2.1港产城缺乏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方向不够清晰

长江沿线大部分港口总体规划仍是十年前编制的,当时正处于内河水运大规模建设时期,规划的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当前长江水运虽然仍处在基础设施攻坚期,但同时也在加快提升服务品质。长江经济带虽然有总体的产业发展规划,但专门针对临港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如何依托港口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和优化布局等方面系统性谋划不足。特别是在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上述规划亟待优化,须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相应地港口需要集中布局,以公用化码头服务中转运输和专业化产业园区为主要方向。

同时,长江干线现有铁路进港的作业区除重庆果园、武汉阳逻等新建作业区以外,大部分是临港企业专用线或根本没有通达铁路支线,铁路集疏运能有限。铁路是拓展港口深远腹地的有效支撑,现有的集疏运条件严重制约了港口发展,进一步影响了后方城市的发展。因此,以港产城统筹规划、以集疏运体系完善破解港城矛盾,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2.2沿江产业布局分散,岸线资源低效开发,港产联动较弱

港口是我国开放最早、最彻底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部分地方政府在产业招商引资利益驱动下,将岸线后方土地先于岸线批准使用,造成沿江企业占用较多岸线,但建设的码头仅为企业使用,一般不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存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深水浅用的现象。后续项目入住,缺乏足够的或相应需求条件的岸线资源可用,严重影响沿江产业规模化布局、连片化发展。在招商引资时,部分地方过度重视项目引进,对资源的集约利用、产业园区化发展缺乏统筹考虑。各地对重大项目引进相互竞争,使得该类项目企业话语权较大,在选址时随意性较大,缺乏统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岸线的人为隔断和产业沿江分段间歇式布局,难以形成集聚集群的园区化发展。

2.3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港城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空间和功能的拓展延伸,港口与城市之间逐步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如城市过江通道、取水口等建设与港口岸线利用发生交叉,部分原本位于市区范围的货运码头生产运行与城市发展之间,不仅存在着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互为交叉干扰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港口陆域纵深不足、发展条件受限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调整和衔接。此外,部分港口城市随着生态、休闲等功能的拓展,对港口的货运需求逐步减少,要求处于市区范围的岸线逐步退出货运功能,需要结合城市改造和沿江景观带建设重新调整。

3长江经济带港产城协同发展的路径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统领,进一步凝聚港产城协同发展的共识,超前谋划、统筹协调,以系统性的顶层规划统领港产城协同发展,以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撑港产城协同发展,以港口自身转型升级引领港产城协同发展,以政府企业互利共赢模式保障港产城协同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协同、资源联动、功能融合、政策共赢为主要特征的长江经济带港产城协同发展新路径,更好助力黄金水道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3.1多规合一、深度融合,以系统性的顶层规划统筹港产城协同发展

凝聚共识、多规合一。港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是支撑港口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统筹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和港口规划的关系,港口要发挥好在石化、冶金、重装、先进制造等产业布局调整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港口岸线资源的集中连片布局;城市建设要统筹国土开发和港航资源利用,预留足够的集疏运通道空间,促进港城协调。探索城市、产业和港口规划“多规合一”,在规划上深度融合。

规划协同、全面融合。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全面谋划长江水运长远发展,统筹考虑全国性的空间布局、城乡、生态、环保等规划,更好谋划长江水运的岸线资源控制性规划、港口布局和总体规划,实现与产业、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城市、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长江水运、港口规划。在产业布局中,对水运需求大、适宜临港布局的产业,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优先安排在港口周边地区发展,带动配套企业向临港地区聚集,在港口后方形成有利于后续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配套环境。

规划过程中,需处理区域间临港产业发展协同问题。如,临港产业引进,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区别的引进,避免同质化竞争。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部分产业持续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港口后方产业引进与发展中应统筹考虑港口所在城市发展阶段及产业发展方向,避免产业同质化,以及进而导致的港口功能的同质化问题。实施过程中,城市发展需充分考虑港口发展需要的配套,包括土地、水电和集输运等。产业招商引资要充分發挥水运优势,吸引大型适水企业沿江连片布局。港口建设要始终将服务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作为大前提,将绿色发展贯穿到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

3.2退出一批、转移一批,以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撑港产城协同发展

对接沿江产业布局和优化调整,提升公用码头利用效率,调控货主码头岸线利用。随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措施的落实,部分落后产能的沿江产业或布局散乱、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类型企业将逐步退出或转移到周边园区内规模化发展,长江沿线将需要重新研究制订新时代下的长江经济带临港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问题。在此背景下,港口码头也应紧密结合沿江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加强岸线资源整合,退出一批货主企业码头或中小简易码头,改造一批中小老旧码头,新建一批服务产业园区、新型产业发展的公用码头,提升岸线使用效率,更好支撑港口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存量岸线资源有效利用。稳步实施小、散、老码头的综合治理,在对现有简易码头和装卸点进行适当整合、归并的基础上,对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的码头进行改造、提升等、提升,集中安排部分岸线用于替代简易码头和装卸点的作业区,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通过提高码头靠泊能力、作业效率、改善岸线后方的堆场、仓库、储罐等方式提升港口岸线有效利用水平。

合理规划实施老港区提档升级和新港区开发,确定开发规模和分期实施方案,防止新港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新开发利用的岸线要优化准入机制,以规划为指导,对岸线利用进行总体调控;使用过程中要加强事中监管,对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岸线要依法处理;把握港口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的关系,对不符合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岸线要建立退出机制。

3.3拓展腹地、服务升级,以港口转型升级引领港产城协同发展

以集输运通道为纽带,提升主要港口的枢纽作用。以港口枢纽功能为基础,拓展、延伸服务腹地,推动腹地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铁水、公水、水水等多式联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无缝衔接,以延伸港口及临港产业辐射范围。优化运输组织,完善集装箱、商品汽车、矿石、煤炭等各类运输系统,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规范市场竞争,鼓励从事水、铁、公运输以及经营港口、货代业务的大型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物流服务网络,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拓展港口功能,从传统的装卸、仓储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拓展。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将港口作为城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动和交替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园区布局,拓展港口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

3.4多措并举、分类施策,以政府企业共赢模式保障港产城协同发展

加大对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在用地方面,临港重点物流项目用地挂牌出让起价按区域工业用地最低限价执行;在税收方面,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临港企业在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进口设备关税及增值税等给予一定优惠;在道路通行方面,可探索推广集装箱运输车辆在集疏运道路上减免路桥通行费政策;在资金方面,对相关船舶建造、新航线开辟及货源组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市场培育期的补贴;在铁水、公水联运等联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对老港区改造、土地置换、新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产业城市港口
《威海港口》
Fog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