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9-28杨柳韩欢牛丽楠修海林李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性化下肢常规

杨柳,韩欢,牛丽楠,修海林,李丽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

在治疗下肢骨折疾病过程中外科手术治疗属于常见类型,手术治疗后患者因发生创伤,且因老年人群生理与心理相对脆弱,所以,需通过人性化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改善,优化临床护理效果[1]。该次分析了将人性化护理用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入的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收入对象为该医院参与诊治的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以双盲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常规组(n=35),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8:17,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是 81岁和 61岁,中位年龄是(71.25±3.55)岁;人性化组(n=35),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7:18,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是82岁和62岁,中位年龄是(72.32±4.33)岁。验证人性化组与常规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下肢骨折收入的疾病标准,具有较好耐受性;(2)患者及其患者家属了解相关原则之后表示签字认可。

排除标准:(1)将存在术中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排除研究外;(2)将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排除研究外;(3)将存在药物过敏患者排除研究外。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予以患者术前用物准备,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开展协同护理,予以其心理安抚,术后对患者进行宣教干预及其体位护理。

人性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1)术前护理,医务人员需要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及时疏导患者心理,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及时和患者交流,获得患者信赖,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知识,如配合要点、麻醉方法、手术作用、手术目的、手术效,并且通过成功案例法提升患者信心,辅助患者尽早适应角色,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宣传教育过程中通过图像观看、口头宣教方法进行护理,针对理解力差、听力较差者需要进行反复讲解。(2)术中护理,患者入院之后经巡回护士接入手术室,予以亲情式服务,采取温和语调为其阐述相关环境,尽可能消除各项设备噪音;及时调整手术室室内温湿度,控制25℃的温度,5%的湿度。等到麻醉成功后,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选择合理手术体位姿势,将凝胶减压垫子放置在骨突部位,保护患者受压位置。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密切观察驱血带使用期及其尿量、输液速度。(3)术后护理干预。完成手术之后需要及时对术区皮肤进行清洁,对切口敷料进行固定,转运前10 min及时电话告知责任护士,让其准备好吸氧装置、麻醉床及其监护仪。对患者各种管道固定情况进行仔细检查,是否发生打折现象。患者过床时需要观察引流管是否低于创口,避免发生反流。转运过程中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其护理人员的站位进行合理安排,方便观察患者病情。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动作轻柔、小心谨慎,防止二次损伤。将患者送入病房之后,病房护士需要和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安置患者,将床边交接班工作做好,双方护理人员确认之后签名。在术后3~7 d安排专人随访,了解患者切口愈合状态、恢复情况、护理建议,及时进行改进以,并且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鼓励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如按摩患者下肢,依据患者疾病情况与饮食习惯给出科学的饮食计划。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SDS评分、SAS评分、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管理、工作效率)。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录入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数据,以(±s)形式表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护理管理质量,采取t检验,以[n(%)]的形式表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计算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对比常规组数据指标(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对

2.2 计算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

表2 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比对[(±s),分]

表2 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比对[(±s),分]

注:a和护理前对比P<0.05,b和常规组对比P<0.05。

组别SDS评分 SAS评分人性化组(n=35)护理前护理后常规组(n=35)护理前护理后53.69±4.55(31.33±2.11)ab 54.34±3.22(32.55±3.21)ab 52.55±4.31(41.55±2.37)a 52.57±3.26(42.55±3.22)a

护理前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对比常规组数据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对比常规组数据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人性化组与常规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计算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管理质量

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对比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表3 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比对(±s)

表3 常规组和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比对(±s)

组别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管理 工作效率人性化组(n=35)常规组(n=35)t值P值95.36±2.3380.33±3.2522.23560.000092.11±3.2382.55±2.6913.45500.000093.36±2.3381.22±2.3621.65630.000094.35±2.5585.33±3.0213.51570.000091.36±2.3279.33±2.1122.69460.0000

针对下肢骨折大约都是选择内固定复位手术方法实施治疗,辅助患者尽早恢复下肢功能,因手术存在创伤性、心理性应激源及其躯体性,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及其生理应激反应[2],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具有较差的机体抵抗力,存在强烈的应激反应,手术过程中开展良好护理具有显著作用。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情况,加深护理服务意识,针对护理要求就变得更高,以往常规护理模式大部分都是片段式的,比较注重治疗,对患者的整体照顾十分容易被忽视,不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3-4]。

人性化护理实际上是将人文理念充分展现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核心,注重关照患者尊严,予以患者真诚照护,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其效果[5-6]。

该次数据统计表明,人性化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SDS评分、SAS评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对比常规组数据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数据指标之间存在验证意义。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使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相比较常规护理获得更显著作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下肢常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常规之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别受限于常规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