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锁定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9-28谢跃杰余宏军谭金明林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钢板下肢骨折

谢跃杰余宏军,谭金明,林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新疆伊犁 835000)

近些年来,下肢骨折发生率较高,一般的引起原因是交通事故,下肢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损伤类型。下肢是人体主要负重的承担部位,并且是人类日常生活、行走的重要工具。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中,骨骼复位及固定为保障患者下肢复原的主要步骤。其中,解剖钢板固定术是临床常见的针对下肢骨折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该种方法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极大,并且治疗的效果一般。研究学者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及临床研究发现,锁定钢板对于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较好,为了解其具体的治疗效果,该文进行如下研究,该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是本院6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中有32例患者,16例是男性患者,16例是女性患者,年龄采集从20~60岁间不等,平均患者的年龄为(45.8±5.6)岁,患者的体质量在60~75 kg 间,平均的体质量为(68.6±3.3)kg,其中 9 例患者是胫腓骨的骨折,16例患者是跟骨的骨折,1例患者是下肢骨折伴肱骨的骨折,6例患者为胫骨平台骨的骨折。对照组中有31例患者,16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采集均从19~59岁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6.1±5.2)岁,患者的体质量在 60~75 kg间,平均的体质量为(69.4±4.9)kg,其中 9例患者是胫腓骨的骨折,15例患者是跟骨的骨折,4例患者是下肢骨折伴肱骨的骨折,3例患者为胫骨平台骨的骨折。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解剖钢板的固定疗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进行锁定钢板固定术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如下:(1)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的过敏情况,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的麻醉;(2)通过X线详细检查患者的患肢情况,确认骨折位置;(3)在骨折近端或远端,沿胫骨嵴处作一个约2 cm切口,通过医疗工具,将骨膜层剥离,暴露出骨折端;(4)在骨折端进行手术复位,待复位程度达到满意的效果后,通过克氏针临时固定患肢;(5)根据患肢情况,选择适宜锁定钢板,将患肢骨折处固定好;(6)结束手术后,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使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等4个等级来评价下肢骨折的治疗治疗效果。具体评价内容是:(1)Ⅰ级:术后,骨折处完全愈合,患者可以自由进行下肢活动,患者的日常生活无任何影响;(2)Ⅱ级:术后,骨折处的伤口基本愈合,患者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3)Ⅲ级:骨折处伤口虽愈合,但其正常生活受影响;(4)Ⅳ级:术后骨折处无愈合迹象,下肢运动有严重阻碍。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Ⅰ级+Ⅱ级)/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上述数据使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7.4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

2.2 2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安全性对比[n(%)]

2.3 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研究组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s)

表3 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术后平均引流总量(mL)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研究组(n=32)对照组(n=31)t值P值121.25±15.51150.69±16.569.31420.000034.08±8.8456.02±10.0611.76380.00004.86±1.626.95±1.486.83200.000051.25±5.5169.82±6.5615.56820.0000

3 讨论

下肢骨折为临床上骨折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类,通常,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一般使用解剖钢板固定术疗法,但该种疗法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大,且术后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其术后切口极易引发感染、创伤性的关节炎及局部皮肤的卡死症状,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

近些年,医学研究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相关临床学家已将锁定钢板术逐渐应用于下肢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使用原理和BO理论相近,都是通过锁定孔的特殊设计,使钢板及螺钉进一步的自由组合以达到锁定链接目的,使得其通过螺钉的锁入便可以固定好骨折锁定孔,该种设计方法,由于骨骼表面及锁定钢板面存在间隙,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体内的钢板过于紧贴地靠近骨质,使二者间摩擦力降低,且术中无须大规模的骨膜剥离处理。虽然是强硬的内固定,但并不会对患者的骨膜造成直接压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运情况,促使骨膜生长,进而保护骨膜血运。弹性的内固定可以维持折块间的应力刺激,方便形成骨痂。另外,锁定钢板固定能分散应力,不仅可以预防内固定断裂现象的发生,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概率。

该文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解剖钢板的固定疗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固定术疗法治疗。研究发现:(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7.4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75%,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及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8%及6.2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总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疗法对下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钢板下肢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