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应用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9-28王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优良率空心踝关节

王震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山东荣成 264300)

临床治疗中,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属于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因此显著提升了发生踝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其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该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但该手术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会提高对手术方式的要求,目前,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已经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经随访后,具有较高的满意度[1]。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主要对踝关节骨折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10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观察组,包括26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值范围在 24~61 岁,平均年龄值为(35.78±2.67)岁;对照组,包括27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值范围在26~62 岁,平均年龄值为(36.89±2.15)岁,对两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硬膜外麻醉。(1)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首先,患者在治疗呈仰卧位,切口位置于患者踝关节外侧,并将皮肤与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充分显露出腓骨外踝与腓骨干远端,之后复位骨折,成功复位后,将解剖型钛板置入其中。其次,于内侧弧形切口,并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成功骨折复位后,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2)观察组行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成功麻醉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反向复位受伤机制,牵引,对移位骨折进行推压,行内外踝复位于三踝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透视下,撬拔复位,确保错位的骨块全部成功复位,于关节面平整后,运用克氏针对复位效果加以维持,除此之外,依据骨折块大小以及骨折复位具体情况,挑选合适的加压空心螺钉对骨折复位进行固定,之后在透视下,将切口缝合,运用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U形石膏与支具加以固定,一般情况下,固定20~40 d,2~3 d后,患者局部疼痛得到缓解,可以实行膝关节、足趾自主活动,术后20~40 d可以循序渐进的肩负。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为90~100 分,良为 75~89 分,可为 50~74 分,差为 0~49分,优良率=(优 + 良)/总数 ×100%。 (2)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毕至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毕至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越短,临床效果越好。术中出血量越低,临床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测评数据主要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患者全各项手术指标用(±s)表示,t为检验值,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用[n(%)]表示,对比组间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踝关节功能优良率

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35%,明显低于观察组96.08%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踝关节功能优良率

2.2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s)

分组术毕至骨折愈合时间(月)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观察组(n=51)对照组(n=51)t值P值2.34±0.154.01±0.3829.1930.0005.38±0.1641.36±1.78143.7730.00035.28±2.7244.25±2.9715.9060.000

3 讨论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增加发生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的概率,以致发生踝关节骨折的概率也正在大幅度提升。人体骨骼中,踝关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负重关节,能够将足部的屈伸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能确保在承重中,将人体所承担的垂直重力转变为弓状平面[2]。因此,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踝关节都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具备显著的生物应力特点。临床上,踝关节作为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歪理因素而引发的踝部关节扭伤是造成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原因,皮下发生瘀斑、青紫,踝关节部位肿胀、疼痛是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表现的主要特征[3]。因此,若患者出现踝关节骨折过后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使踝关节功能的正常恢复情况造成影响,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以致术后,患者出现行走困难的情况。想要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需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4]。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但这种治疗方法医源性存在着较大的破坏情况,主要包括骨折灶周围血运、软组织以及骨膜等。除此之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存在较大的切口,会将固定物显露出来,对患者外在形象造成影响,以致该手术方式很难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5]。在治疗时,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不需要过大的切口,能够手术创伤得到有效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讲,更为重要。不仅如此,这种手术方式不会对患者骨折灶周围的血运、软组织以及骨膜进行破坏,能够在术后,为患者踝关节骨折组织提供营养,使其症状得到及时修复,进而在临床治疗中,该手术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优越性。运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使患者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逐渐降低,加快骨折愈合速度,降低术中出血量,除此之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存在的痛苦,加快康复速度。该次实验主要对踝关节骨折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时间(2.34±0.15)个月、术中出血量(5.38±0.16)mL、手术时间(35.28±2.72)min,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更明显,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优势更明显,具有较小的创口,较快的骨折愈合速度,能够快速恢复踝关节功能,不需要住院,使患者经济负担得到减轻。

综上所述,比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对踝关节骨折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临床并发症,加快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具有临床意义与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优良率空心踝关节
地球是空心的吗?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空心人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空心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