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分析

2019-09-28张芳芳岳丹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传导下肢病情

张芳芳,岳丹丹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 2566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以糖尿病为原发疾病导致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下肢发病率较高,体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或感觉功能障碍,也可能合并出现。当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因该疾病难以快速治愈,护理工作也得到普遍重视[1]。分析认为有效的足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该院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就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 30例,女 28例,年龄 51~74岁,平均年龄(63.3±4.7)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4~33个月,平均病程(16.6±3.1)个月。 观察组:男 31例,女 27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3.5±4.6)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34个月,平均为(16.7±3.1)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符合《糖尿病诊疗指南》(2018)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出现明显糖尿病足以及其他足部疾病患者,排除中途退出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知识宣讲、用药护理等基础性措施,推动患者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足部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跟踪、足浴护理、按摩护理、延伸护理四个方面内容。

(1)病情跟踪。病情跟踪为足部护理干预的基础措施,为所有患者建立标准化的病历资料,额外建立足部护理日志。住院患者每日进行一次病情观察和记录,出院患者每周进行1~2次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并做记录。每个月测定一次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两个部分,完整记录于患者足部护理日志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日志评析,分析患者病情的变化特点,总结规律,如患者历次测定结果呈现好转局面,应继续推行各类护理措施,反之则酌情调整。

(2)足浴护理。取50 g伸筋草、60 g赤芍、50 g透骨草、60 g川芎、60 g桂枝、80 克黄芪、50 g木瓜、60 g丹参,置于2000 mL净水中。煮沸后,滤除药渣,取药汁倒入洁净足浴桶中,取木盖进行足浴桶覆盖,木盖中部留置直径2~3 cm左右小孔,辅助患者抬起下肢,对足部和下肢远端进行熏蒸,患者肢体距木盖距离为5~6 cm,以防蒸汽烫伤,持续10~15 min。 药汁温度降至40℃左右,进行双足浸泡,持续20~30 min。足浴护理每日晚间进行一次。

(3)按摩护理。对患者足部以及周边位置进行按摩。选取患者太冲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阿是穴等处,以拇指关节和食指关节进行按压,至患者微感疼痛位置,每处穴位按压4~5次。以患者膝关节处为起点,踝关节处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肌肉组织按摩,护理人员(或家属)以小臂、肘关节、虎口部位发力,均匀按压患者肌肉组织各处,达到踝关节后,再自下而上进行二次按压,至患者皮肤组织发红且患者略感酸胀为宜,按摩不宜低于20 min。

(4)延伸护理。延伸护理强调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告知患者避免足够出现外伤,穿着较为宽松、舒适的鞋袜。饮食中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盐类、糖类的摄入,增加高品质低蛋白饮食占比,包括牛奶、鱼类等。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加强锻炼,以求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难以快速治愈,额外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配合护理,如“您的神经系统功能较上个月已经明显改善”等。

1.3 观察指标

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前后变化。其中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表达,满分105分,焦虑评分以SAS量表表达,满分45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态势越理想。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前后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相近,护理后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见表1。

表1 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前后变化[(±s),m/s]

表1 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前后变化[(±s),m/s]

?

2.2 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前后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相近,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见表2。

表2 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前后变化[(±s),mmol/L]

表2 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前后变化[(±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7.8±0.77.9±0.50.016>0.057.3±0.67.6±0.512.119<0.0514.1±1.414.2±1.20.018>0.0512.9±1.113.4±1.218.082<0.05

2.3 患者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前后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焦虑评分相近,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见表3。

表3 患者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前后变化[(±s),分]

表3 患者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前后变化[(±s),分]

组别生活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80.6±8.180.9±7.80.067>0.0573.4±5.677.3±6.533.195<0.0526.1±3.226.3±3.20.024>0.0519.4±2.323.2±2.626.852<0.05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多与代谢系统功能的紊乱相关,包括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末产物、氧化应激等。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下降,心理态势也会出现波动,这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2]。此前学者分析指出,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改善,但并不明显[3]。也有学者分析发现,患者的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可提升2%~5%[4]。生活质量和心理态势虽有好转,但并不完全理想[5]。该院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由(36.6±4.9)m/s提升为(37.7±4.5)m/s,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由(37.7±4.5)m/s提升至(38.4±4.3)m/s,血糖指标、生活质量等也出现小幅好转。

该院推行的足部护理干预,以病情跟踪为基础,强调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以足浴改善下肢、足部血液循环,以穴位按摩、肌肉按摩等实现通经活络,改善血运态势,借以应对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问题。延伸护理则重视进行护理补充,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水平[6]。此前学者分析发现,给予患者足部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改善患者病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优化5%以上[7]。血糖水平较常规护理模式下降超过3%[8]。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也能得到控制。该院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8.2±5.3)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8.9±4.7)m/s,血糖值等指标也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足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也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负性情绪,并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后续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病情、习惯等,给予高质量的足部护理,并积极疏导患者情绪,使其依从性得到保证,从而通过多个角度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传导下肢病情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神奇的骨传导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