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伤口敷料在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效果及应用

2019-09-28施红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换药伤口下肢

施红丽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儿童下肢慢性伤口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引发伤口感染和疼痛加重。因儿童年幼,机体各项指标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护理不到位,则易引发致命性的损伤[1]。儿童受伤后对其心理上、生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因担心患儿伤口愈合情况,也存在较大心理压力[2]。下肢慢性伤口患儿换药方式对于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此次研究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到该院门诊进行换药的下肢慢性伤口患儿采用新型伤口敷料,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到该院门诊进行换药的下肢慢性伤口患儿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7.48±2.62)岁,患儿从受伤至就诊用时 1~8 h,平均时间(3.45±0.89)h;观察组男 23例,女 22例;年龄 4~14岁,平均年龄(7.11±2.43)岁,患儿从受伤至就诊用时 1.5~7 h,平均时间(3.28±1.10)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予以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已经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纳入患儿年龄4~15岁,通过X拍片、CT检测和生化检查结果,并结合患儿相关临床特征,明确为下肢慢性伤口;所有患儿均属于普通伤口,大血管未受损伤,神经组织、肌肉和肌腱不存在断裂损伤。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伤口敷料换药,全面评估患儿伤口情况,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浓度3%过氧化氢溶液+浓度0.9%氯化钠溶液对伤口反复清洗消毒,最后用碘伏对周围组织彻底清洁消毒,使用无菌纱布换药,隔日换药。受伤部位长出新肉芽时连续进行3次细菌检测,细菌检测呈阴性,且血常规达正常水平,则将伤口缝合处理。

观察组采取新型伤口敷料换药。全面评估患儿伤口情况,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浓度3%过氧化氢溶液+浓度0.9%氯化钠溶液对伤口反复清洗消毒,最后用碘伏对周围组织彻底清洁消毒。结合患儿伤口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如水凝胶敷料、水胶体类敷料、银离子敷料、泡沫类敷料、半透明或透明敷料给予换药。换药频率结合患儿伤口情况而定,通常 1~2 d更换1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1)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换药前后疼痛情况。此次研究对患儿疼痛情况评估使用VAS疼痛评分标准,总分 0~10分,无痛<3分;4~5分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疼痛;6~7分视为中度疼痛,睡眠受到一定影响,基本能忍受;>7分则视为重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食欲和睡眠都受到严重影响。

(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换药效果。对患儿伤口创面进行评估,主要从伤口水肿、渗液量、伤口深度、愈合伤口附近组织红肿情况、粉红色伤口面积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分4个等级(优良中差)分别对应计 4、3、2、1 分,最高 20 分。显效 13~20分,有效10~12分,无效5~9分。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3)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伤口感染率和伤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代表计数资料,经 χ2检验,(±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换药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换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换药前后疼痛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儿换药前后疼痛情况对比[(±s),分]

组别换药前 换药后对照组(n=45)实验组(n=45)t值P值5.15±1.245.46±1.381.1210.2654.76±1.432.52±1.108.3290.000

2.2 两组患儿换药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有效率97.78%明显比对照组的80.00%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换药效果对比

2.3 两组患儿伤口感染率和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伤口伤口感染率和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伤口感染率和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3 讨论

由于患儿年幼,下肢受损后导致其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损伤,因患儿机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其对疼痛的敏感性更高,同时患儿心智不够成熟,在换药过程当中易发生哭闹,不愿意配合治疗,影响患儿预后康复效果[3-4]。可见对于下肢慢性伤口患儿采取有效的换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当前新型伤口敷料可有效减少细菌感染概率,给创面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提高患儿换药舒适性,新型伤口敷料可有效加速上皮细胞增长,降低敷料层面和伤口组织进行摩擦;同时还可以自溶性地对创面已经坏死组织进行清除,换药次数更少,降低因多次换药而对伤口造成刺激性,促进伤口愈合速度,减轻患儿疼痛程度[5-6]。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换药后,采用新型敷料的患儿伤口愈合率较高,感染发生率更低,且伤口愈合时间、换药后疼痛评分也明显减少,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蒋小平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7]。分析新型敷料临床应用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无菌操作环境中,给患儿伤口创造了低氧、微酸、稍有湿润的良好愈合环境,促进新肉芽组织的生长发育,减少外界细菌所造成的感染。另外应注意在对伤口进行处理时,首先对患儿伤口进行全面评估,操作时动作轻柔,给予患儿和家长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8]。保障创口处理清洁干燥的状态,饮食方面切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利于大便通畅,严格遵医嘱用药。

综上所述,新型伤口敷料应用于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减轻患儿痛苦,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

猜你喜欢

换药伤口下肢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