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护理预防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9-09-28任艳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普外科下肢血栓

任艳霞

(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普通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出现肺栓塞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及其三者相互作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手术与损伤、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肥胖、性别)、吸烟和既往病史为该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年老、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孕妇等为其高危人群[1]。如何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医护人员应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以2018年1—12月期间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预防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中位年龄46.5岁;从手术类型看,胃肠道手术15例,胆道手术11例,肝脏手术10例,脾切除术7例,腹膜手术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在22~78岁之间,中位年龄47.0岁;从手术类型看,胃肠道手术16例,胆道手术12例,肝脏手术治疗9例,脾切除术5例,腹膜手术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和手术类型比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1-2]。

术前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全身和凝血情况进行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纠正凝血、积极治疗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措施。开展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病因、高危因素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术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季节不同,嘱患者多食用高纤维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告知吸烟者术前1周戒烟,避免其中有害物质所致血管内膜损伤、血液粘滞和血小板聚集的发生。

术中预防性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及早完成手术,避免静脉压升高,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用药,减少血管损伤,尽可能地降低手术时间。遵医嘱采取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平衡和预防大出血的护理措施。

术后预防性护理措施。为术后患者创建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患者清醒且病情稳定后,进行床上足背伸屈、踝关节屈曲、股四头肌舒缩以及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这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为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和减轻水肿,术后6 h双下肢应抬高20°~35°。为促进血液回流,患者清醒后按照25次/h左右的频次进行深呼吸,逐渐增加膈肌运动。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功能等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定期测量腿围与不同平面周径并与对侧对比,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术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

对于具有治病和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实际,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或全自动序贯加压充气泵的方法,预防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必要时,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做好药物护理工作。

1.3 诊断标准和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肿胀、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患者下肢不适的情况,结合患者超声和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根据既有标准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3]。

观察项目包括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的例数,应用调查表匿名评价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 (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表示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之间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9%;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比较

χ2检验表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0.43%;研究者患者中,满意3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3%,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手术既是治疗,也是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普外科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4],多数由肺部的栓子经血行到达下肢后堵塞管径较细的深静脉所致。为普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由于手术过程中可损伤血管、术中麻醉松弛外周血管、术后卧床治疗和肢体活动的减少可致血液流速减缓甚或造成血液凝滞的发生,极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以左侧比目鱼静脉窦形成的小腿深静脉血栓最常见[5-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可进一步阻塞深静脉造成肢体回流障碍,静脉瓣膜的破坏可致血液返流,引起小腿深静脉高压瘀血,引发腓肠肌泵功能不全和交通支瓣膜破坏导致下肢水肿和皮肤营养性改变,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患者以下肢肿胀、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及下肢慢性溃疡为主要表现,有时需行静脉瓣膜修复手术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或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病情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符合适应证切勿禁忌证的患者,可遵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7]进行介入治疗。因此,作为普外科护士,必须做好具有致病因素、高危因素患者和高危人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通过不同岗位护士的积极努力,评估普外科手术患者是否具有致病因素、高危因素和是否属于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尤其应注意老年患者的术后早期护理干预[8],预防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为观察围术期护理预防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该研究以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表明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9%;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0.43%。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7%,满意3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普外科患者开展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普外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