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宁高新区:扬帆再出发争渡创新潮

2019-09-25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江宁高新区

25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是在江宁高新区这片28.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5年的时间却足以积蓄惊人“能量”——让一片荒山农田,变成一座创新元素喷薄涌动的新城。

有人说,变是永恒的:从1994年的民营科技园到2002年的科学园,从2012年的江宁高新园到2017年的江宁高新区……名字不断迭代更替,地界不断延伸。如今的江宁高新区位于南京东南几何中心,伴水依山、城市与自然交融、天生丽质,下辖江宁大学城、滨江开发区、未来科技城三大片区、9个子园区,是全国稀缺的集产业开发区、教育功能区和风景旅游度假区为一体的高新区。

而不变也是永恒的:从诞生之日起,创新的基因就深深埋藏于江宁高新区血脉,初心从未更改。这里开放包容,与世界同频对话。一声声聚心聚力的号角,把来自中国的创新协作“橄榄枝”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一次次谋新谋变的过程,造就一批批让人竖大拇指的国际化样板工程;一个个励精图治的创新创业故事,奋力打破技术“命门”,用“自主可控”圆几代科研人的梦想。

创新是国家对产业的期许,更是江宁高新区产业腾飞的支点。宜乘东风扬帆起,江宁高新区正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细细铺陈明天的锦绣前程。

集聚全球资源,扩大创新“朋友圈”

4月8日,挪威科技大學(中国)创新研究中心及其首个项目劳德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中国中心在江宁高新区揭牌,将按照欧盟标准建设包括生物样本库、组织病理学平台等在内的转化医学公共技术平台。

4月12日,在第8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上,江宁高新区与斯洛文尼亚工程院签署国际科研转化中心框架协议。双方约定,设立科技创新合作基金,建立国际科创中心,将江宁高新区作为斯洛文尼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6月1日,清华大学校友经济南京创新集聚区在江宁高新区成立。将建立常态沟通机制,清华大学南京校友把丰富的项目人才资源对接江宁高新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项目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6月13日,中英(江宁)创新中心落户江宁高新区,江宁高新区携手英国格拉斯哥市,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英国高校的科研项目、先进核心技术和院士技术团队等尖端科研资源,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共同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离岸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研载体,为两国创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

今年以来,江宁高新区集聚全球资源“大手笔”不断,成果显著。江宁高新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挪威、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国际知名大学、机构、科学家展开深度合作。

除了“放眼全球”寻求跨国协作,江宁高新区还“聚焦本土”深耕校地融合。作为南京市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开发园区之一,江宁大学城核心区拥有各类大学12所,在校大学生23万,集聚了院士、省双创等领军人才100多名。江宁高新区与7所高校实现共建“一校一产业一研究院”,重点推进南京工程学院筹划的“10个研究院”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和金陵科技学院三方共建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亮点工程,与省人民医院、南药集团等名院、名企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教优势充分释放,创新资源加速转化。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江宁高新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着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截至目前,已累计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21名,省市创新团队10个,省“333工程”44人次,省双创人才27名,市级人才2000余名。

“政策+载体+服务”,构建创新“生态链”

体制活,则创新强。资源优势不等于创新优势。为了将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创新的优势和竞争的优势,江宁高新区制定政策、搭建载体、优化服务,构建创新生态链,打通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扶持政策上,江宁高新区制定了项目专项资金扶持、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科技金融对接等一揽子支持政策。针对初创型企业,提供场地、运营、人才公寓等“扶上马”的支持,针对高成长型企业,给予共建共享、成果申报、上市融资、市场开拓等“送一程”的服务。

在创新载体上,江宁高新区建成含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内的江宁科创中心。加快建设涵盖创新孵化中心、校地合作中心、小镇社区中心及配套酒店等功能板块的“科技创新走廊”。

特别是江宁高新区正在建设的“中国药谷”,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医药研发优势和专家智库资源,以“新药创制+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为产业导向,聚焦创新研发、项目筛选、评价验证和产业化等核心关键环节。围绕新药创制流程,为项目和企业提供从药物探索、药学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再评价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通过建立商业信息平台、注册申报服务平台和法律法规服务平台,接轨国际新药创制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医产研”互促式发展的园区生态系统。

在营商服务上,江宁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多元化的服务。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线上一个入口,线下一个窗口”模式打造,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无缝对接,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力求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目标。

高精尖成果涌现,崛起创新“策源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宁高新区企业瞄准“自主可控”,突破技术“命门”,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前沿生物在去年成功研制全球首个HIV-1长效融合抑制剂的基础上,今年新研发的全注射长效抗艾新药组合,先后获中美两国批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传奇生物自主研发的针对BCMA抗原的双表位CAR-T细胞(LCAR-B38M细胞制剂),完成17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总反应率达到88.2%,从随访情况来看,总体生存率为63.5%。普爱医疗自主研发智慧医疗系统,联合中国电信、华为、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完成了全国首例5G远程三维椎体强化手术,加速推动5G医疗新业态。米度生物启动运行分子影像新药转化研究中心平台,成为国内首家分子影像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利用同位素标记示踪和活体分子显像技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从临床前到临床的药物筛选、生物分布、药效学评价等新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和外包技术服务。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相继公布,江宁高新区辖区高校及企业荣获多个奖项。中国药科大学楼凤昌教授与江苏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等合作开发、中国药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银杏二萜内酯强效应组合物的发明及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及其团队的“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新机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南京工程学院携手康尼公司攻克高铁门关键技术,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获得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京晓庄学院华春教授牵头完成的“基于多相发酵技术的药渣菌渣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宁高新区企业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项目被授予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8年,江宁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6家,位列全市前三;备案新型研发机构7家,位列全市前四;自主培育国家万人计划、省创新团队等多項创新工作获得全市或者全区第一。园区现拥有16个独角兽、瞪羚企业(含培育),总数位居江宁全区第一。

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宜居城”

“环境”是集聚创新资源的关键因素,江宁高新区营造和谐便捷的“生活环境”、绿色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留人拴心的“配套环境”,让园区“大家庭”成员享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9月,齐武路小学将启用招生,加上去年投入使用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力学小学分校月华路小学和江宁高新区中学,曾经的基础教育“短板”正在成为宜居宜业“长板”。

提升教育资源是江宁高新区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今年,江宁高新区投入60亿元加快城市建设。实施江宁大学城环境提升工程,重点对道路设施、景观亮化、高校周边环境等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高家边安置房、月华路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建设,增强安居保障供给;强化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依托城管数字化平台和网格化体系,全面提升背街小巷整治、车辆管理、渣土及违建管控能力;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针对园区区域内20余条水系,实施全面清淤和截污工程,同步实施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排水达标区建设,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中粮悦天地、龙湖新壹城、方山健康体育公园等高端综合体和文体休闲中心星罗棋布。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江宁高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运营,主要涵盖阅读和文体服务两大功能,为市民提供艺术展览、图书阅览及儿童游乐等多项文化服务。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与产业存在着互促发展的内在紧密联系。江宁高新区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和城市品质,打造“人·业·城”和谐共生、“产·商·居”功能均衡的科技型产城融合品质新城。

猜你喜欢

江宁高新区
刘江宁作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职业知识的实践探索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刘江宁作品
当单亲妈妈遇上单亲婆婆
当单亲妈妈遇上单亲婆婆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