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阅读课不是语文课

2019-09-25吴念阳

江苏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拓展活动语文课

【摘 要】当下,不少小学都安排语文教师上绘本阅读课。即便在幼儿园,绘本课堂上也是满满的“语文腔”。其实,绘本阅读课和语文课有质的区别,如:语文课文和绘本是不同的阅读素材;语文教育和绘本阅读的教学目标差异很大;语文教育是专科教育,绘本阅读是全科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往往较为单一,绘本阅读活动可以丰富多彩;等等。幼儿园、小学、社区、家庭等应全面理解绘本阅读和语文课的区别,真正发挥绘本“文×画”的价值。

【关键词】绘本阅读课;语文课;阅读素材;全科教育;拓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7-0019-05

【作者简介】吴念阳,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绘本,近些年很热门。绘本的英文名称是Picture Book(图画书),其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渐渐传入我国大陆地区,2010年以后大量进入普通家庭。我国台湾地区更早接纳了这个新生事物,直到目前,还有很多来自台湾地区的绘本作家、故事妈妈、绘本出版商活跃在我国大陆地区的绘本研究、绘本推广领域。受日文翻译的影响,目前国内更普遍地把图画书称为绘本。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都引进了绘本作为教材。

谈到绘本的本质特征,大多数人都知道日本学者松居直的公式:文×画=图画书[1]。这表明,要做好绘本阅读,对画面的解读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小学都是安排语文教师上绘本阅读课。即便在幼儿园,绘本课堂上也是满满的“语文腔”。其实,绘本阅读课和语文课有质的区别。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文课文和绘本是不同的阅读素材

从阅读素材来看,语文课文和绘本是完全不同的阅读素材。

过了一年级识字阶段,语文课文基本是纯文字的,偶尔会有一幅插图。而绘本一定有图画,甚至还有纯图画的无字书。一本好的绘本,图画不是文字的图解,也不是文字的附庸,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幼稚元素。图画和文字承担着独立的叙事功能,甚至可以认为,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图画和文字相互交融,共同叙述一个故事。[2]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好的绘本”。有一些出版物看上去是有图有文字的,但图画仅仅用于图解文字,所以称不上好的绘本。好的绘本的文字和圖画是互补的(如《搬过来,搬过去》),有时甚至是冲突的(如《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需要读者去揣摩、判断、推理。

以绘本《搬过来,搬过去》为例,最后一页是一个游泳池(如图1)。我们团队对幼儿园小班到小学五年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进行了阅读后测试,测试任务有两项,一是口头回答:为什么鳄鱼和长颈鹿可以高度相同了?二是动手做一做:用积木把鳄鱼和长颈鹿的新家搭建出来。

(图1)

测试结果表明:跨度8个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能力立刻理解这个游泳池的功能。搭建的积木作品(如图2)在各物体的相对方位、相邻方位等方面错误很多,能完全正确回答、正确搭建的人很少,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随着多次阅读、相互讨论、反复揣摩,孩子们渐渐地能够还原故事。至于成人所关心的“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说明相爱的人要相互包容”,基本上没有孩子能意识到。

在中国,绘本教学还没有进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很多幼儿园、小学还仅仅把绘本作为一个创新花样,搞些亮点,事实上并没有对绘本及其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很多家长告诉我们:“我家孩子很喜欢读绘本,但是语文老师不允许看绘本,语文老师建议看字多的书,还说识字之后就可以自主阅读了,家长就可以不用陪伴了。”有位教师指责一年级学生家长:“你们家孩子看那么多绘本,有什么用,语文成绩还是不好!”甚至还有教师说:“绘本会阻碍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这些说法是对识字、理解、阅读的很大误解,甚至有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对绘本也不了解。前几年,某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把绘本《小黑鱼》的文字收编进二年级课文,却把图画删除了,令老师们在教学中摸不着头脑。有位语文教师告诉我:“幸亏有个学生从家里拿来了绘本《小黑鱼》,我才看懂了课文。”

一个孩子可能在一年级就认识“厚薄”两个字。但是,从“厚书、薄纸”到“厚道、浅薄”到“厚谊、薄情”再到“厚古薄今、厚养薄葬”,要掌握这些词语的语义,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要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才能掌握词语的抽象意义。所以,不是认识字就能自主阅读的,不是记住“我国四大史书”“我国古典十大悲剧”“唐代诗人雅号”就有了语文功底,绝对不是。

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字义在词中,词义在句中,句义在文中。认识汉字和理解语篇之间有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桥梁”去填充,最好的“桥梁”就是绘本及其读后拓展活动。

所以,课文的呈现媒介一般是单维的,绘本是立体的,二者虽有交叉但是差异极大。

二、语文教育和绘本阅读的教学目标差异很大

语文教育有明确的结果评价体系,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了10条课程目标与内容,包含“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育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学会汉语拼音”“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3]等,这说明语文教育本身就担负着沉重的使命:文字、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审美、道德……

每一节语文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后一般会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不多,即便有也多半是形式主义的,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关心标准答案和卷面分数。

绘本阅读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如果要问读绘本的目的,人们普遍会这么回答:多识字,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增加阅读量,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这些回答基本上还是把绘本划分在语文教育体系之内,并且是功利化的。

常规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对文本意义的挖掘,而这并不符合低龄儿童的认知水平。语文课上的语篇分析,很多是人为附会、宏大叙事,却忽略了对文字本身意义的建构和个体化的内心感受。比如:梅树是冬季开花的植物,对于中、低年级儿童来说,只能掌握它的植物屬性,至于不畏严寒、敢于斗争等品质,就是一种人为的联系,是高级的抽象概念的关联,低龄儿童是难以理解的。

更不应该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上绘本阅读课也有语文教学倾向。我们曾在某幼儿园中班看到这样一节绘本课,讲完绘本《公鸡的新邻居》后,教师问:“这个故事说的是不同的人要友好相处,小朋友们还能说出哪些不同的人可以友好相处吗?”全班孩子毫无反应,教师继续问:“比如,小鸟和金鱼,怎么友好相处?”不仅孩子们表情呆滞,听课教师也一头雾水。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经常发生。种种原因之下,一些教师更习惯于讲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中国古代文学表现手法,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提问,全然没有个性化的参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课堂阅读,我们提倡“用互动式分享阅读的方式陪孩子读绘本”[4]。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这样,孩子不会走神,他必须倾听别人的观点,并组织自己的语言去和别人讨论、辩论。我们也能直接观察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愉快,是否有表达的欲望,是否能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阅读经验。绘本阅读不必关注孩子当时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相信,只要他积极参与了,只要他的阅读过程是愉快的,他就一定有收获。

我们主张,把绘本教育目标定位在阅读过程的趣味性、参与度上。让孩子们用五官和四肢去体会、经历故事情境,形成各种概念。在他们了解事实本身之后,再引导他们挖掘、分析其深层意义,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读了《朱家故事》以后,有孩子说:“我在奶奶家见过猪。”有孩子说:“老师,我会帮妈妈做家务,我不是猪。”读了《好脏的哈利》以后,有孩子说:“我要是以后养狗,也给他取名叫哈利。”读了《长大做个好爷爷》之后,有个女孩若有所思地说:“我以后要做个好奶奶。”还有个孩子读了《好神奇的小石头》之后,隔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石头,神秘地跟老师说:“老师,这是个神奇的小石头!”在语文评价体系内来看,这些表达是离题的、不恰当的。但在我们看来,却证明绘本故事真正触动了孩子的心弦,使得他们有感而发。这些个性化的、诚挚的感言是最宝贵的语言实践,是孩子在图书和生活中找到的共鸣,是孩子爱上阅读的情感基础,是值得鼓励的“读后感”。

一个孩子看到如图3所示的阶梯,大叫一声:“鳄鱼长颈鹿!”妈妈还没反应过来,孩子继续大叫:“大楼梯小楼梯!”妈妈这才反应过来:“呀!妈妈都没发现!儿子,你真聪明!”绘本中的画面和生活发生了联结,孩子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不已,这种愉悦的心情更加强化了他对阅读的兴趣。

三、语文教育是专科教育,绘本阅读是全科教育

语文教育是专科教育。语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语文的教学内容包含语言文字、多种文体、篇章结构、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文教师必须持有语文教师资格,必须熟悉、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考察技巧等,这些是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家长和阅读推广志愿者们不具备的,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不适合向社会开放。

绘本的主题可以分很多类,表现手法也分很多类,拓展活动可以有多种设计,绘本阅读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数学、物理、美术、音乐老师可以参与,家长、故事妈妈、社区志愿者也可以参与。比如:在绘本《小丑和农夫》中,小丑为什么从车上掉下来了?(如图4)有人说是因为车子急刹车了,可刹车会往后掉吗?有人说是因为车子加速了,可原来冒烟的车子不冒烟了,证明车子熄火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验谁来讲最合适呢?当然是物理老师啦!

我们把绘本教育定性为全科教育,希望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比如:读《你一半我一半》,可以由语文教师讲文字和语法,可以由数学教师讲分数,也可以由道德与法治教师讲分享和公平;读《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可以由数学教师讲方位和相邻、相对关系,也可以由道德与法治教师讲爱护生命、养狗规范。

四、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往往较为单一,绘本阅读活动可以丰富多彩

有些问题,上过语文课的人都见过:“李白所处的年代是什么?”“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这个词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这些是语文课堂里讲的知识,大多需要记忆。但是,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综合、抽象、判断、推理、演绎、想象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记忆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团队经常到小学去给小学生上绘本阅读课,语文教师有时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我们赶紧叫停。读后感,不过是写一些符合教师预期的套话罢了。很多大学生写新闻稿、游记、读后感,最后一句话还是:“我要向他学习。”真是让人无奈。

局限于课堂阅读的绘本教学并不是好的教学。[5]阅读绘本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绘画、手工、搭建积木、戏剧表演、绘制思维导图、续编故事、给故事人物写信等。比如:阅读绘本《小绿狼》,可以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被嘲笑的感受;阅读绘本《乔伊想当建筑师》,可以让孩子们用积木搭建一座“金门大桥”,体会力学原理;阅读《公鸡的新邻居》,可以教孩子们制作一本翻翻书,一边翻一边完整地叙述故事;阅读《大脚丫跳芭蕾》,可以请孩子们展示几个优美的舞姿;阅读《葡萄》,可以让孩子们想一想——葡萄丰收了,应该感谢谁?然后每个人替小狐狸制作几张感谢卡,感谢所有帮助过它的人;阅读《神探狗汪汪》,可以让孩子们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理清众多人物的出场顺序……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需要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判断推理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让孩子们玩得有趣、体验深刻、记忆长久。

最后,我们用几个比喻来描述语文课和绘本阅读的区别:语文课是学校规范教育;绘本阅读是晚上全家一起看电视,可以自己选台,可以边吃零食边看,可以随便发表意见。语文课是营养师按照科学配备的营养餐;绘本阅读是知心朋友的家宴,可以小酌,可以豪饮,可以一醉方休。语文课是教育者主导的结构化流程;绘本阅读是一千个读者就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欣赏。语文课是市内交通,有严格的交通规则,不能压线,不能逆行,不能闯红灯,否则就会被扣分;绘本阅读是在草原上骑马,可以悠闲漫步,可以肆意纵横。

希望各幼儿园、各小学、社区、家庭全员参与绘本教育,全面理解绘本阅读和语文课的区别,真正发挥绘本“文×画”的价值,让儿童建立书本与生活的联结,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

【参考文献】

[1]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郭雯霞,徐小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16.

[2]吴念阳.外国中小学教育中绘本的运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5):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8.

[4]吴念阳.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跟着心理学家读绘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4-49.

[5]刘江艳.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7):72.

猜你喜欢

拓展活动语文课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浅析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拓展策略之我见
如何开展大班绘本阅读的拓展活动B
拓展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有效的课堂拓展活动探微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