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喀什地区2018年度棉花质量分析及建议

2019-09-24张慧卿陈刚

中国纤检 2019年9期
关键词:白棉喀什地区克隆

文/张慧卿 陈刚

(作者单位:喀什地区纤维检验所)

新疆喀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产业的发展,因此棉花质量情况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度喀什地区共有119家(不包括农三师)棉花加工企业参加了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量60.41万吨。喀什地区纤维检验所以喀什地区监管棉和自用棉花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对棉花颜色级、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轧工质量6个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地反映本年度喀什地区棉花质量现状。

颜色级

2018年度喀什地区棉花基本为白棉,棉花颜色级指标: 白棉1级占4.3%,白棉2级占45.8%,白棉3级占45.8%,白棉4级占0.6%,淡点污棉1级占2.5%,淡点污棉2级占0.3%。从近3年颜色级分布统计对比明显看出,2018年度高等级白棉1级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2.7个百分点,低等级淡点污棉1级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2.2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16—2018年度颜色级比例分布统计表

长度

2018年度喀什地区棉花长度级指标:26毫米占0.3%,27毫米占9.2%,28毫米占53.4%,29毫米占33.8%,30毫米占3.2%,31毫米占0.11%。长度级比2017年度有大幅提高,其中29毫米~31毫米比例上升16.5个百分点,26毫米~27毫米比例下降7.9个百分点。 2018年来喀什地区棉花长度指标较上年度提高趋势明显,总体质量为近3年最好水平(见表2)。

马克隆值

2018年度喀什地区棉花马克隆值指标:C1档占0.2%、B1档占0.5%、A档占13.0%、B2档占59.4%、C2档占26.9%。2018年度喀什地区棉花马克隆C2档比例比2017年度下降7.1个百分点,A档比例上升2.7个百分点,棉花成熟较为适中,马克隆值总体质量为近3年最好水平(见表3)。

断裂比强度

2018年度喀什地区棉花断裂比强度指标:很差档占0.3%,差档占11.6%,中等档占76.7%,强档占11.1%,很强档占0.3%。与2017年度相比,很差档和差档比例下降13.2个百分点,强档和很强档比例上升7.8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整体指标为近3年最好水平(见表4)。

长度整齐度指数

2018年度喀什地区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标:低档占1.5%,中等档占71.3%,高档占27.2%。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棉花的长度指标有密切联系,一般长度越长、长度整齐度越高、短绒越少。与2017年度相比,本年度长度整齐度指数高档及以上级下降了3.2个百分点,比2016年度下降了6.3个百分点,反映出棉花短纤维含量较高(见表5)。

轧工质量

2018年度喀什地区轧工质量指标主要集中在中档,其中轧工好档占3%,轧工中档占96.5%,轧工差档占0.1%,质量指标与2017年度基本持平。

表2 2016—2018年度长度比例分布统计表

表3 2016—2018年度马克隆比例分布统计表

表4 2016—2018年度断裂比强度比例分布统计表

表5 2016—2018年度长度整齐度比例分布统计表

质量综述

对喀什地区棉花颜色级、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轧工质量6个指标质量水平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颜色和轧工质量来看,颜色级指标趋于稳定,总体指标变化不大,以白棉为主,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白棉2级与白棉3级两档,轧工质量主要集中在中档。从纤维内在品质来看,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指标高于2017年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指标均低于2017年度,棉花总体质量状况为近3年最好水平。

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年度内的气候变化是影响棉花质量波动的决定性因素。据分析,2018年,在播种及幼苗生长阶段,喀什地区大部光温适宜,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利于棉花后期生长、裂铃吐絮和采摘。

2.产业政策。2018年度,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保障了喀什地区棉花产量和质量的稳定。“专业仓储+在库公检”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深化,有效避免和杜绝了不良棉花加工企业样品造假的行为,入库公检制度倒逼喀什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提高棉花收购、加工质量。将棉花质量意识传导到棉农,有助于棉农改变观念,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籽棉质量。

3.品种提升。品种是影响棉花质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喀什地区的棉花种植品种混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棉花的质量。2018年度喀什地区各县市对棉花品种高度重视,种棉大户不再片面追求单产高、衣分高、抗病虫、色泽好的品种,开始注重棉花内在品质,棉花一致性不断得到加强。

有关建议

为确保喀什地区棉花加工质量的提高,保护棉花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棉花的整体可纺性,针对上述质量指标检验结果和影响因素作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依托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鼓励棉农种植高品质、高质量的棉花,引导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质量与补贴挂钩试点落实到位,以质量数据为核心理顺种植者追溯机制,提高配套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做好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的监管工作,引导形成与质量挂钩的棉花价格,以纺织企业需求倒逼出好棉花。

(二)发挥质量大数据作用,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深入挖掘纤维质量公证检验大数据作用,更好服务纤维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棉花质量大数据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积极推动棉花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棉花公证检验结果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公证检验证书与现代物流的结合、公证检验结果的“大数据”应用与质量分析等,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为棉花产业各环节的质量提升发挥指导作用。

(三)加强棉花质量监测,促进全国棉花质量提升。围绕纺织企业需求,针对棉花质量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强棉花质量监测,加强棉花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密切关注棉花市场质量状况,做好棉花质量各项指标的分析,深入研究质量数据在棉花良种培育、提升科学植棉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中的指导与参考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棉花供给质量。加大对机采棉在育种、栽培管理、采摘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力度。

猜你喜欢

白棉喀什地区克隆
基于RS与GIS结合的喀什地区遗址预测模型构建
克隆狼
雪花飘飘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绿棉织物颜色耐碱稳定性的研究
筒车谣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云与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