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四川实践

2019-09-23陈敬袁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陈敬 袁威

摘   要: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不仅能助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在四川的决战决胜,也能为乡村振兴打好扎实的基础。把产业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基石、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把实现农村居民增收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四川走出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路。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四川实践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4.007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4-36-06

脱贫攻坚战正处于三年攻坚期,乡村振兴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第二年,两大战略的政策契合度、实践衔接度关乎近三年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的最前线,近几年来通过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等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全省贫困地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与此同时,四川作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农村大省,正全力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取得新成效,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不仅能助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在四川的决战决胜,也能为乡村振兴打好扎实的基础,实现两大战略的协调推进,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贫困人口脱贫奔康、真正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入學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为国计民生的首要大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开始紧密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着力推进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推进两大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两项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提供了正确方向与根本遵循。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毕节试验区时强调,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情真意切、鞭辟入里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消除绝对贫困、消除城乡差距、消除社会偏见“三个消除”;两者的不同点在于,脱贫攻坚具有紧迫性、突击性、局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乡村振兴则具有渐进性、持久性、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脱贫攻坚主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则主要通过解决发展不充分来解决不平衡问题。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脱贫攻坚战不能单一进行,必须协调推进,增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的意识。两项工作的融合推进,就是要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少走弯路,不走歪路,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持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两手抓”,不能有偏废、搞取舍,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表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完整的一个有机体,重点不是谁多谁少,也不是谁占绝对主体,而是通过怎样的联结机制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和协调统一。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要素与内在机制

组织和推进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要充分把握两者的不同特性和差异特征,在宏观上做到不能因为脱贫攻坚而为乡村振兴埋下隐患,也不能因为乡村振兴而影响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从当前两大战略的实施推进来看,需要高度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造血能力、提供内生动力的产业如何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寻找衔接点;二是乡村最大的短板是人口老龄化、妇孺化,如何培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三是脱贫攻坚不是只让贫困人口解决基本温饱,乡村振兴也不是只让社会资本攫取乡村资源禀赋实现自身发展,两大战略的推进都必须考虑当地农民的增收,真正实现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千,道一万,促进老百姓增收是关键”重要指示落地落实。

(一)产业是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基石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战“八个一批”计划中,产业扶持、就业创业两大方面均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脱贫而言是前提也是基础,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避免“返贫”现象的复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振兴是“五个振兴”之首,而“产业兴旺”更是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的第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视察四川时专门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事实上,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无法实现脱贫,脱贫成果无法巩固,脱贫人员不能形成有效劳动力供给,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缺乏必要的要素支撑,乡村振兴也将失去精髓灵魂。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产业能够助力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变,作为连接两大战略的枢纽和衔接点促使农村经济发展“从无到有”,通过发展经济实现脱贫;乡村产业能够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禀赋、撬动社会资本对乡村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乡村发展的内生造血机制,引导农村补短板、增收入、惠民生。

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一般都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必须找好产业发展的衔接点,按照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功能的发展。这样的产业,才能架构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坚固桥梁。

(二)人才队伍建设是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摆脱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然而农村大多为留守的“老、弱、病、残”,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加之没有可持续的项目支撑,目前成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瓶颈。只有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打造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乡村振兴靠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精准脱贫要引导干事创业的人才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大展拳脚,而乡村振兴更要依靠有效的手段,鼓励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培养一批学历高、专业强、技术好的知识型人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着共同的抓手,就是“人才”。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興的有机衔接,要让人才能带动智慧、资金、技术等配套要素向农村聚集,先“输血”再“造血”,进一步促成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正向流动,帮助农村居民“被动脱贫”向“主动奔康”转变,以更好地调动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聚合乡村发展的智力和资源,从而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三)实现农村居民增收是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脱贫攻坚战役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农村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实质就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同时,生活富裕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是乡村振兴的目的所在,是乡村振兴20字总方针的落脚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无论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脱贫攻坚指导方针,还是“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是衡量“三农”工作完成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稳定增强贫困户的脱贫能力,着力创造更多的、更有效的、更实在的农村居民增收来源点,让农村居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腰包“鼓起来”,乡村才具有“活水之源”,乡村振兴才能形成最为牢固的人力资源支撑。

促进居民增收应包括物质增收和精神富裕。目前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物质生活的保障问题,而乡村振兴既要抓好物质生活富裕也要抓好精神生活富裕。因而,促进增收作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必须要将精神生活的富裕贯穿于物质富裕的任务和目标之中。

三、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四川实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并提出了“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五个着力,成为四川省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根本遵循。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来看,四川把产业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基石、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把实现农村居民增收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呈现出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四川实践。

(一)产业引领:沐川县从脱贫“输血”转向乡村振兴“造血”

乐山市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乌蒙山西北部。2011年纳入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3个、贫困人口50328人,贫困发生率23.4%。到2018年沐川县脱贫摘帽,累计减贫48123人,退出省定贫困村34个,贫困发生率降至1.06%。沐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323元增加到2017年的13082元,在四川省中低收入类区县中位列第一。沐川县实现从脱贫“输血”转向乡村振兴“造血”最大的经验是坚持乡村产业引领,即“五业六带百基地”产业布局、“三山三河”产业带,全县培育形成林竹、茶叶、生态养殖、果蔬、中药材5大主导产业,建成五指山、五马坪、天马山、马边河、沐溪河、龙溪河等6大脱贫奔康产业带,建成集中连片基地328个,形成了脱贫奔康的坚实支撑,并成为脱贫摘帽后乡村振兴的最大助力。

1.土地经营权入股。在脱贫攻坚之初,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变资源为资产成为关键。沐川县引导组建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利益联接机制,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合作社统一选择产业项目、统一经营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农民获得保底收益,确保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权收益。

2.股份合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租赁方式流转土地,统一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统一经营管理,贫困户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非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现金方式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1家农业企业和4家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租赁土地2800亩,兴建养殖圈舍4000平方米,发展茶叶、猕猴桃、蔬菜、畜禽等产业。入股农户817户,其中贫困户685户,持有股本金1350万元,户均股金达到1970元。

3.资产收益。将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形成的资产实行股权量化,贫困户获得合作社股权,合作社赋予贫困户财产权。1家企业和2家合作社开启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财政支农资金共补助企业和合作社820万元,形成资产750万元,681.5万元资产量化给693户贫困户、68.5万元量化给236户非贫困户,企业和合作社为贫困户设置优先股,每年按量化股权额的1.5%—5%保底分配给贫困户,增加其财产性收益。

4.托管经营。对自身发展产业能力弱、缺资金、无技术、缺劳动力的贫困户,将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委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建立固定收益的利益联接机制。1家农业企业和4家合作社为自身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采取养殖托管模式,贫困户将养殖扶贫项目交给企业和合作社统一饲养、统一销售,到期还本、固定收益。

通过以产业核心引领,沐川县从开放资源上突破——培育共享思维,从市场主导上突破——培育商业思维,从政策扶持上突破——产业带动思维,从产业融合上突破——助推产业升级,从用地政策上突破——提供土地保障,通过“五突破”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形成了内生的、可持续的动力机制。

(二)人才培养:农民夜校“三步走”“积分制”,助推资中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内江市资中县以农民夜校为载体有计划引进育人专家,推动落实乡村人才科学培养,实现了乡村建设人力资源储备,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两翅共振、有效衔接。截至2018年底,资中县内386所农民夜校累计培养农村家庭能人17.5万人,开展教学300余场次,参训人员达1.3万余人次,500余名家庭能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库,家庭能人发展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个,吸纳就业4000余人。

1.“三步走”创新农民夜校“菜单式”点课机制。第一步,通过“问卷+走访”的方式摸清群众真需求。该县通过组织在33个镇386个村开展农民夜校课程需求大调研,收集意见建议1080条,经分类整理,确定了政策答疑、实用技术、文化科普等5大方面26项学习需求。第二步,招聘“专家+能人”确保师资队伍“接地气”,通过遴选103名县级部门业务骨干、技术人才作为专家队伍,为农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可选课程。在镇级师资库990名教师中,择优遴选33名土专家形成能人队伍;将780余名家庭能人纳入村级师资库,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带动农民群众脱贫奔康。第三步,经过“理论+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截至2018年底,136名教师为群众配备有《血橙、不知火种植及交接技术》《涉及“三农”维权的常用法律法规解读》等159个可选内容。

2.积分制管理“农民夜校”变“被动”为“主动”。2017年以来,资中县把“农民夜校”积分制管理作为保障农村干部群众充分参与的重要抓手,在全县386所村级“农民夜校”中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农民夜校”,资中县让广大干部群众有制度意识和学习目标。每当村民按时按质完成“农民夜校”的一堂课程,村里的“农民夜校”积分管理台账上就会加2分。除了上课积分,积极引导他人学习、利用所学创新实践、为“农民夜校”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等行为,都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积分。根据村上制定的积分管理制度,当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后,参学人员就可到指定地点兑换生产生活物资。同时,根据《资中县“农民夜校”学习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学习积分将作为评选农民夜校“优秀学员”“学用标兵”的主要依据,成为党员发展、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村组干部任用、“农村家庭能人”评选的重要参考;此外,学习积分还与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就业推荐、创业扶持等挂钩,鼓励龙头企业将学习积分与优先用工、增加薪酬、岗位培训等挂钩。

(三)农民增收:宜宾市柏溪镇农村要素众筹利益联结新机制

柏溪镇是宜宾市叙州区的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农业人口26335人,贫困户463户1280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499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柏溪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四大众筹”模式,即:固定资产、收入资金、土地資源、人力资本四大要素众筹。

1.固定资产众筹,发展产业取得分红。一是以农村老旧校舍、村办公室等集体资产为股权,以契约形式担保农民借款,使其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股东,通过运营特色产业,农民不用承担风险,让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分红。二是合作社以果园和农家乐等折算成股份作为担保,利用财经互动政策,协助贫困户贷款投入农家乐和果园发展实现分红,增加收入。三是实施融资购股分红。整合部门扶持、社会救助和政府扶贫项目等多渠道资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购股份作为发展资金。2016年,柏溪镇“定向认购”众筹基金25万元给专合社。如:投放15万元众筹基金给中和种养殖专合社,按照4000元每户优先量化到19户贫困户,剩余股金全部作为村集体资金入股,按5%每年保底分红(即200元/股)和收益分红,众筹贫困户户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既能保障贫困户分红权益,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2.收入资金众筹,销售产品取得增收。一是借助农村“1+3+4”平台(“1”为党群服务中心;“3”为便民服务站、卫生计生站、文体活动站;“4”为社会服务平台、产业帮扶平台、电商金融平台、旅游服务平台),搭建合作销售平台,开拓产品销售渠道。二是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利用众筹网、微信等媒介,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名优特产线上众筹,发展电子商务销售众筹产品,形成农产品集群。中和村爱心园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生态农产品。2018年,茵红李远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300余吨,产值突破1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其中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销售茵红李4万余元,人均增收800元。三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注重农产品营销和旅游附加值“双盈利”。发展休闲式农业旅游,集休闲旅游观光和纯天然绿色产品打造于一体,开办特色农家乐,游客可就地取材享受生态食品和体验田园生活。

3.土地资源众筹,流转土地取得红利。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整合农村“四荒地”、山坪塘、河流等农村要素资源效益,农民可通过自身土地入股、出租或流转等方式,获取土地租金、享受土地红利。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土地出租后形成规模化经营,自然催生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发展。以少峨村为例,注册资金600万成立少峨谷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每年租金540元/亩,开发绿色农庄(四星级农家乐)、300亩盛产果园、30亩淡水养鱼,形成立体养殖体系,同时拟开发瀑布、漂流、天然浴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4.人力资本众筹,就地就业激发新活力。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接农业经营主体,按照50-80元/天的误工费返聘流转土地贫困户,贫困户即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也能通过就近务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实现照顾家庭和增加收入“两不误”,能真正解决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问题。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土专家和致富能手带头作用,通过聘请专家技术指导,开展农户创业意识培养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等方式,有效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存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变“输血”为“造血”。强化带动示范效应,吸引周边农户加入专合社发展产业,以点促面、连片发展,实现规模效益,真正解决扶贫先扶智、脱贫不返贫的问题。

通过产业引领、人才培育、增收导向,四川走出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之路,在这其中产业、人才、增收互为支撑,不可分割。产业是“造血机”,是人才培育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基础,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增收导向是灵魂,是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意义所在;而人才培育是产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的物质载体,人才队伍的优化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经济能级提升,并为乡村社会文化活动创造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决胜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初心和归属,谋划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补充和升级。各级地方政府应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各地市情县情,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参考文献:

[1]黄承伟.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N].贵州日报,2018-11-20.

[2]陆源辉.精准扶贫应注重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开发[J].新湘评论,2017(04).

[3]庄婷婷.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N].连云港日报,2019-03-21.

[4]王愛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历程与经验[J].泰山学院学报,2019,41(01).

[5]朱国芬,李平霞.论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4).

[6]李琼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人才培养宜先行》[EB/OL].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8/06/01 1006_1709117.shtml.

[7]刘玉娟,丁威.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作用发挥探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8,34(08).

[8]习近平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J].新西部,2018(22).

[9]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并讲话[J].城市规划通讯,2018(19).

[10]戴宏,刘江,月英,杨凡,郭俊楼,及庆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实际行动[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03).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