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历史分析

2019-09-23王一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技术科学

王一

【摘 要】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在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科学作为纯粹的知识和技能,一旦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就不再受社会的影响而根据自身逻辑独自发展。本文将技术哲学与科学学相结合,以历史的视角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要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社会主要受技术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技术与社会开始互动;第三个阶段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真正发生相互关系;第四个阶段是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与社会的反思。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社会历史

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理论科学与技术并不是相伴着出现,距今约300万年左右的人类社会早期,即采集狩猎时期,并没有现今所谓的科学,有的只是经验的和自然的认识。但从人类社会出现开始,人们就开始通过运用技术对自然物进行加工和改造,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工物。这个时期的技术主要是生存技术,受社会意识的影响作用较小,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受技术的单向影响。

一、社会主要受技术影响阶段

我国技术哲学家陈昌曙说,人类劳动的起步就是从对石器的应用制造开始,技术与劳动生产的历史一样悠久[1]。现今考古界表明,人类产生的最早年代就是发现的人类的打制石器的年代。因此,采集狩猎时期,虽然现代意义上的理论自然科学还没有出现,但技术却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而出现。真正成为体系的自然理论科学出现以前,广泛意义上的技术就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自然,并在人类的生活和自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今,科学与技术不可分割的时代中,许多人认为,技术是依赖科学的这种关系是从古至今的延续。但科学与技术在采集狩猎时期的关系,并不是人们所以为的技术依赖于科学,在这个时期只有技术,真正的科学并未出现,技术早于科学的这个事实无疑是对现今的普遍看法进行了批判。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的技术活动都有着明确的社会目的,并与其他社会活动有着一定的联系,最后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集狩猎时期的技术主要表现为生存技术,受社会有意识的作用的程度较小。在此阶段,没有熟练的工匠,发明创造不是有意识的活动,而属于偶然事件,是在人类本能下产生的,技术这个阶段还包含在自然生命的无思维的动物性活动中[2]。即是说,在此阶段,人类通过捕杀动物来实现自身的基本生存。其次,采集狩猎时期,社会与技术关系表现为社会受技术的影响。一是人类社会由技术推动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家摩尔根在他的《古代社会》一书中,就是按照当时生存技术的革新来标识人类狩猎采集时代的社会进步。他认为,各种不同的生存技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革新,而它们的每次革新对人类的生活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以生存技术作为阶段划分的基础是最能让我们满意的,并根据这种阶段的划分,再对人类早期社会的进步状况进行划分[3]。通过以上的这种分析说明,在采集狩猎时期,是技术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是由于这个时期对季节变化没有把握以及人类漂泊的生存状态,食物一般不会有节余,从而出现食物分配带来的等级制度和分配制度。因此,这种基本生存技术决定了原始共产主义为这个时代的社会性质。

二、技术与社会开始互动的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农业、畜牧业技术,从采集狩猎时期进入农业时期。人们开始由采集食物转向生产食物,出现了农耕技术、冶金技术、和日趋成熟的手工业等,这些技术从根本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农业社会阶段,科学的雏形开始显现,但真正的理论科学还未完全形成。在农业时期,东方的中央集权制和西方的城邦制出现,社会开始对技术的发展与利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促进或阻碍。技术与社会从单向影响转化为相互影响。

大约在一万年左右,人类在积累了采集经济经验的基础上,世界各地的人都分别独立发明了农业、畜牧业技术,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场巨大革命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这个时期的农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转型,从食物的采集转至食物的生产。耕作技术的出现就意味着食物过剩的现象出现,所以贫富和私有制也随之而来,劳动关系、分配制度出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被打破,一些人拥有土地和庄稼,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有些人开始定居,逐渐学习铁制工具,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水的重要性,用水进行灌溉,水利知识也在不断被探索和学习。这个时候的生产不再是简单的生存技术和养殖。在漫长的农务活動中,人们探索了施肥,以及蓄力耕作,自此,人类的智慧推动了狩猎采集时代的生存技术向主动生产食物的、以手工工具为主要技术载体的农业时代。

虽然真正科学在农业时代依然没有产生,但在西方出现了“自然科学”,在西方出现了“实用科学”,科学的雏形在农业时代逐渐形成,“科学”与社会之间产生了不紧密的松散的微弱关系。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属于“小科学”,基本上是由个人凭借自身兴趣爱好进行。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一种社会建制。因此,恩格斯曾经说过,在十八世纪之前没有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才获得了科学的形式[4]。

农业时期,由于东方中央集权制以及西方中世纪教会的出现,政府、社会开始对技术的发展与利用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对技术产生了或阻碍或促进的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高技术成果,而当时古代中国社会主要就是由政府控制工业技术。毫无疑问,当时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行为使得这些技术发明出现,航运技术、冶金技术在当时出现并迅速发展。同时期的西方的中世纪时期,除农业和军事技术外,其他许多技术都发展缓慢则是因为当时的宗教限制和反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表现为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农业文明时期的古代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不包含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依然没有出现,科学与技术并未结合,但两者开始出现一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以在以技术为引导和支撑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科学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但这个时期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相对较为缓慢,主要是因为农耕技术和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保守性,以及自然经济对技术的依靠没有内在动力和社会要求。根据以上的分析,农业社会时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虽然科学开始具有雏形,但真正的自然理论科学并未出现,科学与技术之间是技术对科学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技术仍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也开始有意识的对技术进行促进或阻碍,技术与社会之间开始产生双向影响。

三、科學、技术与社会真正发生相互关系的阶段

在十五世纪中叶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方式出现,也预示着人类进入以机器为主的工业时代门槛。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也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形象出现。技术则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工业时代的阶段,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才开始真正发生双向互动的复杂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逐渐一体化,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科学越发技术化,技术越发科学化,科学技术越来越社会化,社会也越来越科学技术化[5]。

第一次技术革命让人类告别了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以后,科学开始与社生产技术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开始出现。在十五世纪中叶,以大机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出现。由此也就预示着人类即将进入工业时代。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发明的蒸汽机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以机器为主的工业时代。

蒸汽机的使用当作电力的象征,开始了手工被机器代替的新时代,而机器出现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种社会变革。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世界飞速发展,同时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工业技术革命使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科学作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形象也在工业时代出现。这个时期,不仅社会更有意识的去干预科学发展,还突出表现为为科学形成一种社会实体后与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各个方向的科学社团组织在十七世纪陆续建立,意味着科学的活动方式由从科学家的个人自由研究转向有组织的集体研究,科学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社会活动[6]。其次,科学直接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变革。科学成为历史上有力的杠杆,成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再次,便是科学一旦形成,便独立于社会而根据自己的体系发展,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独立的发挥着它的社会功能。

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开始真正产生双向互动。我们可以将这种互动关系表述为,仍是技术推动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开始结合,并逐渐成为先导从而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则是社会对技术的主动需求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都空前扩大,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成为第一生产力。

四、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与社会的反思的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于科学、技术两者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认识到科学属于精神生产力,技术属于现实生产力,科学需要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一方面不能将科学转化或迅速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的这种脱离技术应用的科学研究的意义并不大,这会让科学陷于形式,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不利,还危害科学的发展,使科学成为空谈或玄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具体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功利式研究行为也会危及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技术是缺乏潜力的。

在认识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之外,科学、技术的研究也在努力的寻求社会的支持。现代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实现其实用价值、科学实现向技术的转化还要依靠“超科技的”社会因素。从第二次产业革命到现今的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由以前的“小科学”时代转向当下的“大科学”时代[7]。在20世纪中叶以后,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应用,大多都是大科研集团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巨大是“社会事业”,即所谓大科学,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等,都是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组织了社会力量,才得以成功。

在后工业社会,信息、能源、材料等产业的兴起,以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和之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工业时代也可以叫做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除了双向之间相互促进以外,还带来了更过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能源危机、信息安全等,成为人们日益反思的焦点。后工业时代的科学技术融合与社会的反思阶段,作为生活于自然界中的人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人们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1.15,3-4.

[2]拉普 F.技术哲学导论[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21,23.

[3]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M].商务印书馆, 1997.8-10.

[4]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 1972.656,666-667.

[5]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190,57,69, 102-103.

[6]盛国荣 试析科学 、技术与社会(STS)三者关系的历史演进[J].东北大学学报,2006(5).

[7]殷华成.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当代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社会技术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