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2019-09-23陈廷忠祝云龙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家国情怀培育

陈廷忠 祝云龙

【摘 要】随着海南高考的又一轮改革,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的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提上了日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五四运动》为例,通过一些想法和设计,着重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此课,探索如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凸显“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五四运动;培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讲授基础知识,提升做题技巧,应对高考等题海战术,但是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我们逐渐认识到我们高中历史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之要求。

当前,我们的教育,应当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让他们树立人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能真正做时代之才。在2016年9月教育部發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讲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在我们历史教学中往往会被忽略。相反的是,“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我们历史教育的独特之处,是我们高中情感与人格教学的重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定义“我们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换言之,就是,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天,我们做好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培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五四运动》为例,通过一些想法和设计,着重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此课,探索如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凸显“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一、引人入胜——重温时代之伤

《五四运动》一课,我们不能只是单独的从独立的一课进行分析,这只能会中断历史的联系性,无法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到时代之痛、时代之伤。因此重温中国近代史,1840年之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一步步加深,中国从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逐步地沦丧,从一个东方大国逐步被蚕食,被瓜分。中国人梦醒时分,中国各阶层起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由于各阶层的局限性与对时代认识的落后性,严重制约其发展,导致最后失败的必然性。时代之伤深刻地影响中国人,伤烙深深地定格在中国人的心中。时代也在召唤中国新的阶层的出来,代表中国的先进性,代表中国广大群众利益,只有拥有彻底地坚决性和抵抗性,才能领导中国向前走。

找寻着历史和现实的共同点,我选择了当前更贴近我们生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侧面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24个字,它可以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即“富强、层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词在我们眼中是我们今天每个人对我们眼中理想社会的追求。而早在当时的中国,就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在民族危难之中,为了中国的崛起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他们追求国家的理想放在第一,爱国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今天,就让我们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

课前同学们花了一些时间去寻找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去收集材料,进行分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从不同时代背景进行回顾,从国际、国内背景进行分析,从中国社会变革进行分析。

在课堂的展示中,第一组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需要一个新的阶层,才能更好的领导中国去推翻三座大山,才能真正的领导中国取得独立。第二小组从国际背景去分析,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已经证明弱国无外交,中国想依靠大国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不可能性。第三小组从国内进行分析中国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社会的军阀割剧,中国社会的四分五裂,中国的混乱是帝国主义更想要的环境。第四小组从当时俄国社会十月革命给当时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更能让中国学生深刻明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及重要性。从时代的背景中去分析,中国革命出现的必然性,体会到当时中国人的感情,体会到当时时代的伤痛。当时的中国就像火山之爆发,像一团熊熊燃烧之大火,对中国进行一次深刻之变革,对中国革命进行一次深刻之洗礼。

二、扣人心弦——增强时代的责任感

在书中描述的新文化运动过程里,从起义的地点北京到上海,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由教师简单叙述,常常因为不属于考试的考查重点而蜻蜓点水地讲述,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印象不深。没有出现感情的入点,只生硬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就是从北京到上海,学生做为先锋,工人做为主力军,登上中国政治的舞台,取得初步的胜利。如果通过这样的讲述,也能将一堂课进行到底。但我们应该要反思,这样的历史是没有生命力,会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当时学生、工人阶级是如何唤醒民众,如何深入到民众中宣传,用自己弱小的肩膀去搭起民族之梁,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深入人民群众中去,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感触到当时学生、工人所担负的责任:唤醒民众。

对此,在教学中,我设定了该环节为“重温历史,深入群众”。我分别请四位同学分别代表学生工人到民众当中去,如何加强宣传时政,如何唤醒民众,如何将马列主义传播到民众之中,如何了解民众的需求,扩大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时局的责任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当时开展工作的艰巨性、困难性,对于列强侵略的同仇敌忾,对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空前团结,对于时机的把握和运筹帷幄,对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当时我们的主旋律是爱国,这一信念深深的扎根于民众之中,避免了流水式的叙述,也能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

三、发人深省——增加时代影响性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是影响深远的一个事件。在中国革命处于一个徘徊的关头,中国处在一个军阀割据的四分五裂社会,在这迷茫的关头,中国革命犹如火山之爆发,时代需要更为先进的阶层来领导。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学生做为先锋队,工人做主力军,这是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是能代表中国人民的广大利益的一个先进阶层,商人阶层也加入革命的队伍之中。这场运动围绕两个核心“爱国”爱国是这场运动的主旋律,把家当成了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个人的责任,五四运动是社会看到中国的团结,中国人的坚强毅力,中国人的不馁协,不气馁的精神。在革命中播下了种子,这样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凯华.历史课堂应教给学生怎样的爱国主义观[J].中学历史教学,2017.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家国情怀培育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