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风险管理探讨

2019-09-20丁洁莹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安徽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文/丁洁莹(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科研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研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同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也在不断改进。在此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要求,项目经费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突显,迫切需要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的深入研究,强化科研项目资金监管,有效地控制经费使用风险,促进科研专项资金发挥出更大效用。

一、基于新政要求的科研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越来越强烈的“给科研人员松绑”的呼吁声中,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特别是经费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权力下放,项目组对研究经费的使用类别具有较大的调整权限。这无疑给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也为科研人员灵活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提供了诸多便利。

政府机关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简政放权,目的在于不再过度干预项目经费正常的开支调整,而将管理和调整的权利留给更加了解项目及科研进程的项目负责人,以便科研人员把资金切实用于研究所需,让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进而更有效地促进科研项目取得预期的成功。因此,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人员务必充分认识到,并非科研项目管理新政实施后项目经费就可以放松管理随意使用,而是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团队及其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其在享有更多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以期更有效地防范和管控科研经费使用风险,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的研究任务。

二、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风险分析

在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是松散粗放的,几乎没有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申请、运行、资金使用,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和经费使用的大部分环节中,长期处于一种角色缺失的状态。这种管理状态导致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运行及经费使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于项目及经费管理中的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将项目与经费管理进行系统化的风险分析,避免任一环节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下文将从单位组织管理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两个层面,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科研经费的管理风险进行分析。

1.单位组织管理层面风险管理分析

一是组织及制度管理风险。目前,很多科研事业单位部门机构设置老化、管理制度设置缺失、可操作性不强或执行力不足,造成了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中存在管理真空的可能,不能适应新时期新政策的要求。一些事业单位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探索专门设置科研管理部门,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及监督,但其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并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是执行及沟通风险。在传统管理思维方式下,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不强,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警,存在管理滞后的情况,往往意识到风险时问题已经发生,无法及时处理;单位相关责任领导或相关部门对其责任控制范围内的权责划分不清或管理控制不力,也容易造成管理制度无法切实落地执行,导致项目某一环节存在失控现象;财务人员把关不严,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制度执行宽松,则极易对科研人员造成负面引导效应,引发管理制度的执行风险。此外,项目在申报、执行、验收过程中存在各类相关信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项目中的定位及专业知识的不同,在分工上相对独立,因此项目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渠道,以便在关联事件上形成有效沟通。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在信息公开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造成项目信息无法及时有效沟通,形成信息沟通风险。

三是人员能力及诚信风险。因科研人员科研能力不足,造成项目执行不力,直接影响项目的结题验收;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则可能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形成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理甚至不合规的问题。另外,科研人员作为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的终端环节,其个人诚信也是项目和经费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由于科研项目能够为其获取名、利双重收益,在此诱惑下,研发人员的诚信缺失极易产生科研成果造假、套取科研经费等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造成项目经费的使用风险。

2.科研经费管理层面风险管理分析

一是经费预算管理风险。近几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限进行了大幅度下放。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按内控管理制度履行预算调整手续,意味着经费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进行任意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进行项目经费预算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实际上,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在项目规划、预研或起步阶段进行科学的预算是十分必要的。这反映了项目组对项目目标及项目执行的把控程度。项目执行中对预算进行的调整程度越大,往往意味着项目可控程度越低,项目执行及项目经费使用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是经费支出管理风险。经费支出是经费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产生项目执行和经费风险的主要原因。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支出,一般来说有较严格的支出要求。新规实施后,部分科目调剂权下放,经费支出仅对部分科目的预算编制提出要求,支出管理风险有所降低,但并未完全消失。部分受限科目如间接费用的支出仍然存在超预算支出的风险,进行经费支出审核的财务人员对预算不了解,仅从经费支出的科目上进行审核,经常会造成经费执行的偏差,从而影响项目的财务审计验收。

在支出标准和范围方面,虽然新规有适当放宽,但仍需按照一定的经费使用标准和范围执行,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属于财政预算单位,对于经费支出的标准和范围要求更高。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负责人均为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管理的规定往往了解不足,凭主观意识进行经费开支的现象比较常见,如向不属于劳务费列支范围的人员发放劳务费,或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个人通讯费、办公设备费、办公室改造费等。

另外,转拨经费也是极易产生风险的一部分经费。由于经费转拨给项目合作单位后,经费支出超出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权限范围,若合作单位未将这部分经费作为纵向经费管理或未按照合同要求列支经费,则这部分经费的使用出现各类支出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三、科研事业单位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风险管理的对策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项目经费风险问题,首先必须把风险管理的意识带入到项目及经费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去。通过分析项目与经费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将风险管理作为项目及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科学有效的项目及经费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项目及经费的使用效益,避免经费使用风险的发生。

2.调整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是管理的主体。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及经费风险管理应从组织机构设置方面着手,使其适应项目管理的要求。与项目及经费使用相关的机构包括科技管理部、财务部、审计部、后勤管理部以及人事部,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人、财、物。同时,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岗位的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流通机制,以保证项目及经费信息的有效管理及沟通,使项目相关的各个环节均得到有效的管理。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是管理的手段。新政下,为了保障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合规有效地执行,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应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包含经费预算及执行调整制度在内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包含绩效支出管理要求的间接费用管理办法、差旅费会议费等执行标准及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等人员劳务性经费支出相关管理办法、结合新政提出的结余经费及财务助理岗位设置和管理办法、项目考核评价及诚信管理办法等。

4.重视经费使用中的监督管理

切实落实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内部监管,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监控,提出风险预警机制,扼杀风险发生的苗头。针对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风险因素,从经费预算、审批、执行以及外拨经费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建立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机制,建设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及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各项目主管领导、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能够充分掌握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保证信息的有效流通,避免因经费支出信息滞后造成经费使用的违规违纪问题。

5.提升项目承担人员素质,加强政策宣贯

人员是项目的主体,项目承担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项目及经费的执行和效益。科研事业单位应加强科研人员及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人员的再教育,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同时,应加强科技项目相关管理政策的宣讲及解读,保证项目相关人员了解、掌握科技管理政策,避免因对政策的错误解读引起经费使用违规问题的发生。可从正面及负面角度宣传经费使用中的典型案例,以起到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的作用。

四、结语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项目经费管理新政实施的背景之下,科研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科研项目中的经费使用风险,针对项目及经费使用相关的风险因素,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及管理,才能有效做好项目及经费管理,避免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避免经费使用风险。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