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课堂实验教学 提升生物课堂品质
——谈两个观察实验的教学策略

2019-09-19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刚毛气室培养皿

李 响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221000)

生物学科是基础的实验学科,没有了实验性,课堂上将失去教学的重要抓手,学生也失去了基本的学科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进行传统实验的改良、创新也是每一个生物教师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的两个观察实验的改良,能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一、观察鸟卵

鸟卵的观察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观察鸟卵”这一节课中,正常情况下,教师会安排学生将准备的鸡蛋敲开,倒入培养皿中,然后结合书本或者PPT 进行结构认知.从对鸟卵结构的硬性认知上,传统课堂的操作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课堂的趣味性也不够.

实验改进:

1.气室(内、外卵壳膜)的观察

气室存在于鸟卵的钝端,在观察鸟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直接将卵敲开,而忽略了对气室的观察.在该节课中,将气室的观察作为实验的第一步,进行明确提出,学生将钝端的卵壳膜剥去,然后在撕开外卵壳膜,就能准确清晰的观察到气室的结构,真实的观察能准确的了解气室的功能.

2.卵壳的观察

(1)感受卵壳的硬度,从内侧和外侧分别敲击卵壳,感受两侧敲破的力度大小,外侧敲破的力度大于内侧敲破的力度,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卵壳的作用,既可以保证承受一定的压力,又可以保证雏鸟顺利破壳.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侧不同的力度,防止学生仅仅为了戳破,而忽略了实验的最终目的.

(2)感受卵壳的透气性,卵壳是透气的,通过放大镜对于卵壳表面的观察,无法准确了解其透气的效果,为了更加明显的观察卵壳的透气性,将鸟卵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如卵壳透气,卵壳的表面将有气泡产生,通过卵壳气泡的产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卵壳的透气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用五十度的温水,温水的使用可以放大卵壳表面的气泡,也可以避免自来水本身的气泡出现现象干扰.

(3)探究卵壳的保水性,卵壳具有透气性,还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过设计一组称量实验,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提供三组真实的实验数据:带壳的鸟卵、去卵壳的鸟卵、去卵壳和卵壳膜的鸟卵,间隔十小时进行称量,分别对三种不同形式的鸟卵进行称量计数,引导学生通过失水实验,来理解卵壳的保水性.

表格:

间隔10小时鸡蛋去卵壳鸡蛋去卵壳、卵壳膜鸡蛋第一次称量(单位g)48.1535.4232.15第二次称量(单位g)48.1533.1826.43

问题探究使课堂增加亮点,一堂教学课应当设计1-2个探究的环节,实验课堂不仅仅让学生观察到说明内容,在思维的培养上,实验课堂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提前将鸟卵放入白醋中浸泡,给学生提供去卵壳的鸟卵,让学生通过触摸,体验鸟卵不同的感受,现场可以告知学生制作的方法,学生可以回去之后制作.

3.鸟卵结构的观察

鸟卵的结构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借助书本和PPT 以及自己培养皿中的鸟卵进行个人认知和同桌互助认知.在熟悉鸟卵结构的环节,要注意系带的结构,系带的结构因为卵壳和卵壳膜破坏了,所以系带结构不明显,要提醒学生注意,必要时可以投影系带明显的鸟卵,给大家做观察.卵黄上的胚盘结构有时在培养皿下方,学生有时不易观察到,可以利用直尺作为工具将卵黄翻身,将胚盘暴露在上方.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破坏卵黄结构.

4.观察卵黄膜

鸟卵结构中,卵黄与卵白界限明显,这是因为卵黄膜的结构,整个卵黄在卵黄膜中,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按压卵黄后迅速恢复,来间接证明卵黄膜的存在,或者直接将卵黄膜戳破,观察卵黄的流出.但是,这些操作仅仅从侧面证明卵黄膜的存在,如何直观的让学生看到卵黄膜,这是一个难点,笔者将普通的针筒注射器去掉针头,交给学生,让学生抽取卵黄,慢慢的将卵黄膜暴露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一步一步看到卵黄膜的庐山真面目,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蚯蚓运动观察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存的特征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表有刚毛,蚯蚓的运动依靠体表的刚毛和肌肉协调运动的,要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以及不同材质的表面运动的情况.

改进情况介绍:

1.蚯蚓的观察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蚯蚓摆动的幅度比较大,不容易观察.以往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会增加棉花纤维阻碍草履虫的运动,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可以借助同样的方法,在培养皿中多放一些湿润的纸巾,增加表面的凹凸度,来限制蚯蚓的剧烈运动.

2.蚯蚓体表刚毛的观察,普通放大镜无法清晰有效的观察到刚毛,在课堂上可以借助体视镜来观察,并且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功能,在体视镜的镜头上进行拍照,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刚毛的分布.

3.蚯蚓对光照反应的观察,白天进行的实验,无论实验室的窗帘如何遮挡,都不能准确模拟蚯蚓生活的黑暗环境,可以将蚯蚓放置在自己制作的暗盒中,模拟更加准确的生存环境.在用光线照射时,应注意控制光的散射,尽可能将光线集中.

4.计算蚯蚓在光滑和粗糙表面运动速度,设计同心圆的A4纸(像打靶的靶子一样,带有环数),每一环相差一厘米,这样无论蚯蚓往那里跑都可以测量蚯蚓的爬行距离,将A4纸垫在透明的亚克力材质的板子下面,一种是粗糙的,一种是光滑的,然后进行时间和距离的测算,计算蚯蚓在不同材质的爬行情况.

5.设计坡面实验来更加准确的模拟蚯蚓的实际生活环境,在实验过程中,即使在光滑的材料上,蚯蚓依然能快速运动,原因是有水的吸附作用,蚯蚓的实际生活环境可能是向上的运动,利用支架将蚯蚓的爬行的亚克力板材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这样粗糙的表面蚯蚓运动明显快于光滑的表面.

猜你喜欢

刚毛气室培养皿
某驱动桥气室失效问题的分析及改进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某重型特种车制动气室支架优化设计
振荡水柱气室结构优化设计对比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原子自旋陀螺气室加热电磁噪声抑制实验研究
3种刚毛藻对1,2—二氯苯去除效果研究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