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卫生学》中食物与健康部分的教学体会

2019-09-18唐思思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

唐思思

【摘要】  临床医 学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以分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为患病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食物与健康是《卫生学》课程的一部分。详细阐述在食物与健康部分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该部分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卫生学课程并学以致用。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卫生学 食物与健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养生”成为新时尚。膳食结构、营养搭配、食品安全等新时尚名词紧紧抓住大众的眼球。古有“药食同源”,意思是食物中含有营养素以保障人们的健康;今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意思是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以保证食入安全。如何发挥食物中的有益成分为我们所用及如何防止食物中的有害成分损害我们的健康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公共卫生相关的教学得到众多医学院校的重视,越来越多非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也学习相关课程,《卫生学》就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按照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书中环境与健康部分划分成生活环境和健康、食物与健康和职业环境与健康三个章节。食物与健康部分详细阐述了食物中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它为调整饮食、维持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食物与健康部分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该部分学习内容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知识点繁杂。因此,在学习该部分时常出现以下问题。

1.内容涉猎范围比较广、学时少。食物与健康部分的学习内容多且杂,知识面极广;而且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该部分的重点内容,难度难免加大。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以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常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用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这样既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又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3.学生们未掌握学习卫生学方法。在《卫生学》课程里,特别是食物与健康部分中灵活应用于实践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快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4.学生们对《卫生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且实践能力比较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觉得该课程与今后从事的临床专业工作关系不大,加之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细碎,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开设的实验教学学时少,且为膳食计算,枯燥无趣,不能很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从事该门课程中食物与健康部分教学的切身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利用案例教学,巧妙加入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记忆。利用传统方式讲解六大营养素的时候,通常是按照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样的顺序分别讲解,其实,这六大营养素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联系的。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份营养调查案例和结果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应资料,把结果与评价一一对相应起来,并总结原因。例如,调查发现某人生活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结果他出现腹泻、皮肤炎和神经性痴呆等症状。经过自主学习后,学生会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缺乏烟酸,玉米中的烟酸是结合型且不易释放,同时玉米中缺乏合成烟酸的色氨酸,而缺乏烟酸会发生癞皮病,表现就是“3D”症状。这样串连起来的知识点更容易记忆,方便学生合理利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2.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活跃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与LBL教学法相比,新兴的教育方法如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教学法)、TBL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团队教学法)和CBL教学法(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病例讨论教学法)能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自主讨论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给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以ppt形式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解决病例中出现的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灵活应用实际病例,与课本上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不单纯获得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TBL教学法是在学生团队基础上围绕教学主要内容及其应用开展自主学习,先由学生主动预习,然后参加测试通过评估,最后以团队形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TBL教学法对学生要求较低,适合任何阶段的学生,是传统意义上的先预习后听讲再查缺补漏的升级版,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BL教学法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病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LPL式传统灌输方式的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由于《卫生学》的授课对象为临床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因此可以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學法,例如要评价某位大学生的一日膳食营养状况,前提已给出利用24小时回顾法记录该名大学生的一天的食谱及食物粗重,然后提出问题,如该名大学生当日的各类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他的生理需要?三大产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是否符合参考摄入比例?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将营养学部分的大部分主要知识涵盖进去。最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要针对学生结果中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以达到教学效果,又要注意学生在发表观点时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卫生学课堂上,让临床专业学生感受预防医学的魅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进学习方法,实践事半功倍。食物与健康部分包括营养和食品安全两个方面,营养研究的是食物中有益成分对健康的影响,食品安全研究的是食物中有害成分对健康的影响,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例如,在学习必需脂肪酸分类的时候,学生普遍反映n-3系列的α-亚麻酸和n-6系列的亚油酸容易记混,针对这个问题,我发现死记硬背还是容易记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必需脂肪酸的这两系列分类继续扩大联系,联系到二者所对应的食物来源和主要物质,n-3系列的α-亚麻酸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鱼油,典型物质是廿二碳六烯酸(DHA)、廿碳五烯酸(EPA);而n-6系列的亚油酸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类食品,主要物质是花生四烯酸。这样联系起来就不容易记混了。

4.增加实践教学,与实际紧密相连,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卫生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缺乏实地参观实践,不能够直观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实际上,利用学校食堂安排一次关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们切身体会所学知识。例如,从了解食堂厨师们当日的食谱可以找出有关营养搭配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评价食谱制定的合理性;又或者将学生带去规范的食品加工场所,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食品加工流水线,并在讲解过程中重点指出各个过程中有关卫生质量控制的环节,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因此,通过增加案例教学以串联课程的繁杂知识点,增添该部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TBL、CBL等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结合理论与实践,合理把握食物与健康部分的实际意义,使健康饮食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朱启星.卫生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
浅议感觉器、神经系统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
关于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
论转化医学的当代成果和未来前景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基于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群教学资源网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