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特征研究
——基于对广州地区四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2019-09-18许晓斌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纸质媒介图书馆

许晓斌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作为大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一向重视对读者阅读行为的解读。基于阅读的重要性、现实的迫切性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不可抗拒性[1],有必要正视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了解新媒体的特性所带来的大学生阅读行为嬗变表现,从媒介形态延伸的角度论述新传播媒介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并以问卷调查法和大数据分析法,分析个人特征信息、媒介接触、阅读时长、阅读发生时间、阅读内容及目的、阅读获取方式及利用图书馆等方面的阅读行为,探寻新媒体时代造成大学生阅读行为转变的原因以及对此所造成的影响,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以及所带来的隐忧,从而调整图书馆服务策略,加以优化阅读引导,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隐性教育职能[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大数据分析法。本次调查于2019年3月至5月期间展开,选取广州地区4所市属高校(广州大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各500名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博士生),以学历、学科作为控制变量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74份,有效回收率为98.7%,基本信息见表1。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个人特征信息、媒介接触、阅读时长、阅读发生时间、阅读内容及目的、阅读获取方式及利用图书馆等方面[3],答卷有46道选择题 (多数为多选题)和主观填空题2题。数据分析分为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面是借助 SPSS 和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核心内容交叉分析以及样本行为差异分析[4],定性分析方面是对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调查问卷的建构信度进行检验,此次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为0.831,表明此问卷一致性较好,信度较高。

表1 受访大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

二、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

(一)媒介接触

在阅读媒介的“首选”上,有32.5%的学生首选传统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杂志),27.3%的学生首选新兴媒介(手机、网络、平板电脑、微信等),13.9%的学生表示二者不相伯仲,26.3%的学生“看阅读内容和时间地点而定”合适的阅读媒介。另一项数据显示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效果和阅读完成率高于新兴媒介,认为“传统纸质媒介”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69.3%远远高于认为“新兴媒介”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38.1%,“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完成率的56.5%略高于“新兴媒介”阅读完成率的43.9%。这一状态与阅读媒介首选的选择是趋同的。

在新兴阅读媒介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介仍然处于绝对优势,究其原因在于“需精读、深度阅读的文献”(35.6%)、“环境安静、舒适、闲暇独处时”(34.2%)、“权威性、学术性资料”(28.9%)。新媒介阅读稳步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占据大学生阅读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究其原因是“资源丰富、来源广”(42.1%)、“获取便利”(34.5%)、“收费少甚至免费”(21.3%)、“检索方便”(19.4%)。在另一选项显示,“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3.33%)、“不适合精度阅读”(16.15%)、“难以筛选”(12.68%)、“学习与记录不方便”(11.14%)、“权威性不够”(11.06%)、“信息庞杂”(11.02%)和“编排质量相对粗糙”(11.01%)是数字阅读始终只处于“信息吸取型”状态的原因。

卡方检验数据表明,从性别与媒介接触的交叉分析来看,女生在选择阅读媒介时,“看阅读内容和时间地点而定”(30.1%)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生(22.5%)。这说明,男生在阅读行为上目标指向性更强,而女生的阅读行为相对变数增大,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学历与媒介接触的交叉分析来看,本科学生偏好纸质媒介阅读比例(37.1%)较高,硕博士生则认为这两种阅读媒介无差异的比例(40.4%)较高。这说明,学历越高选择不同阅读方式的概率越高,本科生仍保留高中时代的纸质阅读习惯,而硕博士生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能灵活运用各种媒介资源,在进行某一学科的精尖研究时需要广泛涉猎各种学术资源,两种阅读型态都需要加以利用。从学科背景与媒介接触的交叉分析来看,理工科学生偏好新兴媒介阅读比例(36.8%)较高,人文社科学生则偏好纸质媒介阅读比例(37.1%)较高。这说明,人文社科学生更偏重阅读理论性的、史实性的、评述性的纸质资源,而理工类专业则对实效性的、操作性的、高信息量的数字资源利用率更高。

(二)阅读时间

1.阅读时长

从图1可见,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分配随媒介的变化,在两种阅读媒介的时间分布上比较理性和平衡。从总体而言,大学生在纸质媒介阅读的总体时间超过新兴媒介阅读,这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关;但出现两个趋向:一方面是在一小时内利用新兴媒介阅读的时间比例(74.71%)远超过传统媒介(49.42%);另一方面是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在较长时长(一小时以上)的比例超过新兴媒介阅读,这相反的两种趋向同时出现,说明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形式仍然是纸质阅读,新兴媒介阅读作为一种轻阅读、快餐阅读,仅作为补充型阅读方式。

图1 大学生两种媒介阅读时长比

图2 大学生每日平均使用各种媒介的阅读时长

具体调查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媒介的时间,如图2所示,在传统纸质媒介中,大学生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人均读报时间最少;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网络阅读接触时间最长,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阅读时间(手机、平板电脑、微信、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间之和)却是占据大学生最多的。说明传统纸质媒介正面临着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巨大挑战。生阅读比例差别较大,新闻资讯、娱乐资讯的阅读更适合通过新兴媒介的途径传播,既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即时性、碎片性的信息需求,又满足阅读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主要是浅阅读为主;专业知识、学术信息和经典读物更适合通过传统媒介的传播途径,既能品味厚重的书香,又能在阅读时给人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更高的阅读深度。

卡方检验数据表明,从性别与阅读时长的交叉分析来看,男生每天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在一小时以上的比例(54.21%)高于女生(46.95%)。而男生的新兴媒介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比例(22.55%)低于女生(28.03%),说明男生偏爱深度阅读,女生偏爱浅阅读。

2.阅读发生时间

调查表明,大学生阅读时间段依次集中在平时空闲时间(66.34%)、睡觉前(62.55%)、课间休息时(41.79%)、中午(28.22%)、上课时间(23.41%)、其他(16.53%)、如厕时(8.77%),说明大学生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大部分人仍选择在较为放松的整块时间内进行深度阅读,同时充分利用闲余的碎片时间。卡方检验数据表明,学科差异对大学生阅读发生时间产生显著影响,人文社科学生选择在上课时间进行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说明人文社科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分心。

(三)阅读内容及目的

大学生对于阅读题材和阅读内容的选择,如图3所示,大学生选择的纸质媒介阅读前三位依次是专业知识(25.43%)、文学小说(21.94%)和新闻资讯(19.38%),新兴媒介阅读则集中在新闻资讯(38.29%)、文学小说(24.73%)和专业知识(13.33%)。这表明大学生阅读种类丰富,博览群书,贵“精”更喜“博”,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集中在文学经典名著等作品,说明文学吸引力大。面对两种不同媒介,大学

图3 大学生两种媒介阅读内容对比

大学生在阅读目的的选择上,有34.72%的学生表示阅读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 27.71%的学生是为了知识获取,而为了情感抒发、休闲娱乐的同学则分别为23.22%和14.35%。说明大学生在阅读动机上表现出了自主、正向、非功利趋向,在阅读中获得了情感上的充实、知识的力量、生活的丰富。

大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内容与阅读媒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卡方检验数据表明,性别差异对大学生阅读内容和目的产生显著影响,男生阅读的实用性比女生更强,18.43%的女生是为了休闲娱乐而阅读,高于男性的10.23%,而32.45%的男生是为职业规划和储备知识读书,高于女生的22.97%;学历差异同样产生显著影响,硕博士生为职业知识储备而阅读的比例达到35%,高于本科(20.42%)。

(四)阅读获取方式

大学生对于阅读获取方式的选择上,图书馆仍然是获取文献的首选,比例达73.2%,其次是网络免费阅读(54.81%)和书店购买(52.34%);另外,网上书店购买(21.43%)和数字付费阅读(10.86%)占一定比例。在另一选项,大学生对阅读场所的选择上,宿舍是大学生阅读的最主要场所(73.55%),图书馆排第二位(62.98%),随时随地看占38.15%,在教室和家里阅读的比例分别占31.23%和22.71%,大学生的阅读地点趋向多元化,移动阅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两项数据表明:一是即使在信息泛滥的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神圣的一方净土,阅读环境静谧、优雅,馆藏资源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大部分大学生的一般性阅读需求;二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当图书馆满足不了个性化需求时,仍有五成以上的学生积极通过自己购买和网络免费阅读,以满足多元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在大学生对获取阅读信息渠道的选项上,排在前四位的是微信阅读类公众号(54.12%),师友推荐(44.75%),图书馆宣传(36.58%),阅读APP内推荐(22.35%);另一选项,大学生对阅读观后感最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分享(51.85%),聚会聊天讨论(47.36%)次之,图书馆读书活动(21.39%)的位列第三,这两组数据均说明图书馆组织的对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并未到位。

大学生对阅读消费承受能力的选项上,从图4可见,一方面有27.85%的大学生能够接受纸质媒介每本20元以上,远高于新兴媒介的5.33%;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接受新兴媒介每本8元以下的比例远超过纸质媒介,这相反的两种趋向同时出现,说明大学生对纸质媒介的价格接受程度高于新兴媒介,这与当前海量免费网络信息资源的大环境相符,大学生还没形成新兴媒介付费阅读的习惯,但随着信息资源付费观念的培育,为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付费本身并不是障碍。卡方检验数据表明,学历差异对大学生阅读消费承受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越高学历对阅读消费承受能力越高。

三、结论

本文从个人特征信息、媒介接触、阅读时长、阅读发生时间、阅读内容及目的、阅读获取方式及利用图书馆等方面进行实证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新传播媒介环境下广州地区大学生阅读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阅读方式向场景化和多元化演进

图4 大学生两种媒介阅读消费承受能力对比

大学生选择传统纸质媒介或新兴媒介的重要标准主要有阅读目的、阅读需求、阅读质量、阅读效果、阅读感受、阅读成本,主要阅读方式仍然是纸质阅读,在长时间的阅读中以纸质阅读为主,新兴媒介阅读仅作为有益补充,但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优势,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由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逐步向新兴媒介阅读拓展,从原来的图书、报纸、杂志等线下阅读方式向以纸书、PC端、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主的线上线下多层次的阅读方式转变,使得阅读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阅读场景逐渐由图书馆、书店和学校的单一形式向随时随地的多元化形式转变,上学途中、午休时间、晚上睡前、休闲娱乐即可阅读,阅读变得无处不在。阅读时段更加分散,不再只是大学生强制性地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段来阅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阅读生活化、碎片化。

(二)阅读行为呈人口特征差异

通过频数分析、核心内容交叉分析以及样本行为差异分析,提示性别、学历、学科对大学生阅读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性别的差异分析,发现男生阅读目的指向性、实用性强,阅读目的倾向于为职业知识储备,偏爱深度阅读,喜爱借阅盗墓玄幻类小说,女生阅读目的相对变数较大,偏爱浅阅读、休闲阅读,喜爱穿越言情类小说;基于学科背景的差异分析,发现人文社科学生偏爱阅读理论性的、史实性的、评述性的纸质资源,利用上课时间阅读更容易上课分心,偏爱借阅纸质社会科学书籍,而理工类专业偏爱实效性的、操作性的、高信息量的数字资源;基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分析,发现本科生偏爱纸质资源,使用图书馆和借阅量远高于硕博生,而硕博士生阅读目的多为职业知识储备,能灵活运用各种媒介广泛涉猎各种学术资源,对阅读消费承受能力更高。

(三)阅读内容向娱乐化和轻量化迭代

大学生的阅读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完成学业、求职和科研。在选择阅读内容上,大学生的阅读种类丰富,博览群书,贵“精”更喜“博”,新闻、娱乐类偏向新兴媒介,经典学术类偏向纸质媒介。无论从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休闲、娱乐类读物为最大阅读兴趣所在,其中最爱是文学小说类,校园、玄幻、都市、二次元题材最为热门,在阅读体量上,相比动辄上百万字的长篇连载,3万字~30万字之间的中长篇网络文学的轻量化阅读体验更符合他们的审美。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快餐式、随意式、碎片式、浏览式阅读,这种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微阅读、娱乐阅读泛滥,阅读心态的浮躁、功利和实用,阅读中难以做到理性的思索。而且五花八门的海量信息容易使大学生迷失阅读方向,无形中减少了阅读量。

猜你喜欢

纸质媒介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图书馆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