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年中版)

2019-09-17

通信产业报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机型摄像头厂商

5G前夜的12个手机样本

2019年对手机行业而言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一方面,随着5G牌照正式发放,手机市场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期,各大厂商纷纷宣布将在今年推出5G手机,谁能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悬念;另一方面,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洗牌后,整体市场规模逐渐向着头部品牌集中,头部品牌又呈现出了以本品牌为中心向子品牌辐射的趋势。

虽然集中化明显,但在打下山头后,大厂商也开始关注分层的市场需求,打出子品牌/系列来增大受众覆盖面,如OPPO的Reno系列、vivo的iQOO系列,较之两家以往较为固定的产品受众,新系列对更多用户投去了橄榄枝。

品牌方面,虽然大环境因素对华为手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华为在手机行业中的地位。市场数据显示,华为、OPPO、vivo三品牌依然牢牢占据最受用户关注品牌三甲。

而从价位占比来看,受制于5G前夜的“憋大招”,旗舰机市场并没有太多新的革命性的惊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不少曾经只应用在高端旗舰上的技术都下沉到了千元层级,加之5G时代初启市场主动换机的意愿低靡,有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至低价产品。这也使得2019年上半年2000元以下价位产品的受关注度攀升明显。

在用户需求方面,拍照成为市场刚需。一方面,三摄乃至四摄等硬件标配进一步加码,推动着手机拍照能力的精进。另一方面,这也令几年来在市场大众被审美疲劳的AI有了更为实用的落地领域,植入AI算法的摄像功能几乎被嵌入所有的机型之中。成为各大手机的标配。

此外,透视全面屏、超级快充、折叠屏等新技术也在今年上半年得到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在MWC2019上大放异彩的折叠屏,在5G泛娱乐化需求的背景下,或将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形态。

展望下半年,各路手机厂商将纷纷发布5G手机,而另一大阵营的巨头苹果也将推出新品,在机遇与挑战面前,2019年手机设计奖走向何方,也成为新的市场焦点。

《2019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年中版),特别甄选出2019年手机领域的12款代表作品作为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样本,项目组对这12款手机在外观、屏幕、处理器、拍照能力、通信能力、音效、生物识别、存储、电池、操作系统10个维度进行测评、比对。并通过具体测评,对2019年中国手机进行整体排名和最优参数配置模型建议,并给出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从2016年起,项目组已完成7期监测报告,并发布5本白皮书,监测代表机型超过70款。此次被列为监测对象的这12款机型,都是活跃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主流厂商的旗舰机型,我们以“设计”元素为考量基准,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大原则下,甄选出的12款旗舰机型,代表了当下中国手机设计最高水准和真实水平。这12款手机分别是: OPPO Reno 10倍变焦版、vivo X27 Pro、华为Mate20 X 5G版、华为P30 Pro、荣耀20 Pro、三星Note10+ Pro 5G版、小米9、一加7 Pro、魅族16S、中兴Axon10 Pro 5G版、努比亚Z20、联想Z6 Pro,其中5G手机3款。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终端编辑组、第七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手机设计监测分析项目组,结合目前手机业界技术配置分类、市场主流标准和专业模型,为手机设计确定了监测模型。

项目组手机设计监测共设10大项监测类别解剖手机,这10大项分别是外观、屏幕、处理器、拍照能力、通信能力、音效、生物识别、存储、电池、操作系统。在每一大项下,又分别设若干子监测点,从更细致维度小颗粒监测这12款手机设计。

外观

在屏下相机模组技术完全产品化之前,2019年上半年的各大手机厂商也延续了“全面屏”这一风潮。同时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包括且不限于折叠/升降等机械结构,以及双屏/智窗/打孔屏等变形屏幕逐渐成为2019年手机外观设计的标配,我们选择手机尺寸、材质、屏占比、配色四大维度,来定论本次监测的12款手机的外观设计。

手机尺寸

也许是已接近手握与便携度的极限,相较于2018年全面屏覆盖带来的整体尺寸大增的趋势,2019年上半年的手机尺寸保持较为稳定。从样本的12款机型来看,150mm~170mm间的手机占比为100%,印证了主流市场的趋势。

但最大的变数来自5G手机,不管是华为Mate20 X 5G版、三星Note10+ 5G版还是中兴Axon10 Pro 5G版,三款机型的尺寸都是本次监测的12款样机中最大的,其中 华为Mate20 X 5G版更是超过了170mm。显然这是5G版本下基于信号、功耗与电池等因素做出的妥协,但这也将成为5G初期终端尺寸的必然趋势。

材质

随着手机机身玻璃材质技術的成熟,2018下半年逐渐兴起的纹路化玻璃后盖也在今年的手机市场更加普及,它不仅能够避免金属后盖的缺陷,感官体验更好,还更加受到用户的喜爱和推崇。在本次监测的12款样机中,90%的手机选择该材质。

此外,一体化的机身设计趋势也在对材质的选择提出新的需求。不管是年初的vivo APEX 2019还是魅族Zero,这种把铝合金或陶瓷挤压成板材,然后通过数控机床一体成型的机械加工技术正在逐步为厂商所采用。兼具玻璃和金属优点的陶瓷材质也有望在未来逐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但不管是玻璃还是陶瓷,用户对于耐摔的需求也进一步强烈,这也会在未来进一步影响手机材质的选取标准。

屏占比

从2017年下半年市面上逐渐出现18∶9的手机,到随后的刘海屏、升降式结构、双屏、极点屏,目前手机行业已把追求100%屏占比追求到了极致。在本次监测的12款样本中,屏占比在90%以上的机型占据了绝大多数,可见“全面屏”已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标配。

而随着用户对全面屏手机的适应与习惯,在屏下相机模组技术完全产品化之前,目前的极致全面屏已经很难继续打动用户了。

在今年MWC上各家巨头各种抢首发以吸引眼球的折叠屏可能会是未来手机屏幕的一大演进方向,也将成为明年以及未来值得期待的全面屏形态。

配色

在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这一产品也在逐渐成为满足用户市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终端,而颜值便是这一需求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本次监测的12款样本机型中,除了几款还未普及的5G手机外,几乎都提供了多种色彩版本供用户选择,而随着5G手机未来逐步成为主流,色彩版本无疑也会进一步丰富。

屏幕

屏幕作为目前智能手机的重要模块,是本次监测报告的重点项目。我们选择屏幕尺寸、分辨率、屏幕材质、屏占比四个数据维度以及手机屏幕设计趋势,共计五大方面对2019上半年主流智能手机的屏幕设计情况进行分析。

屏幕尺寸

2019上半年,智能手机屏幕以大尺寸为主流。自2018年开始,主流的手机屏幕尺寸就均已突破6英寸,本次监测的12款主流手机中也得到了体现,全部样本机型的屏幕尺寸都大于6英寸,部分甚至接近或突破7英寸,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屏幕产业的又一变迁。同时,屏幕纵横比也不再局限在18∶9,更多屏幕比例的出现,也是厂商想在全面屏的竞争中,凸显实力与个性,进而不落人后。

分辨率

我们发现,从2018年开始,随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手机分辨率迎来了质的飞跃,伴随3040×1440、2340×1080等高分辨率的普及,屏幕的像素密度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2K屏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全部都采用了2K屏,证明产业已经迎来全新的历史节点,成像素质更好的屏幕已经成为旗舰手机征服用户的首选。

屏幕材质

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OLED屏幕已经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心,目前市面上的多数旗舰智能手机采用的都是OLED,诸如vivo X27 Pro、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小米9等。OLED由于其轻薄以及色彩鲜艳等优良特性,成为旗舰机首选屏幕。在本次监测的12款手机中,只有荣耀20 Pro仍旧采用了LCD屏幕,其余机型均搭载OLED屏幕,OLED屏幕可以说已经得到了手机市场的进一步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屏幕领域有着霸主地位的三星,更在其旗舰手机上采用了进化版的AMOLED屏幕——Dynamic AMOLED,而这项屏幕技术也有望在更多的产品上亮相。

众所周知,韩国企业在OLED产业链一直处于强话语权地位,随着需求的不断激增,中国厂商接连攻城拔寨表现抢眼,在三星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OLED市场撕开一道口子。我国目前整个屏幕产业链充满活力且成果喜人,涌现出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维信诺、和辉光电等面板厂商,在中国手机供应链自主创新的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屏幕设计

随着全面屏的诞生,在手机厂商和屏幕制造商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全面屏快速得到整个产业链的认可,如今,全面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屏幕的标配。市场上有以三星为代表的超感官全视屏,以OPPO Reno 10倍变焦版、vivo X27 Pro为代表的纯粹意义上的全面屏,也有荣耀20 Pro、小米9等产品采用的挖孔屏、水滴屏等异形全面屏,更有努比亚Z20创新式的一体式双曲面屏,可以说在全面屏的设计上,手机厂商正百花齐放。需要注意的是,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和vivo X27 Pro为了实现更为纯粹的全面屏设计,还采用了升降式的机械结构设计,颇具新意。我们选取的12款样本机型的屏幕虽然形态不同,实际上都可以称作“全面屏”。

屏占比

手机厂商追求“全面屏”,另一种角度上来讲也是在追求高屏占比,高屏占比带来的极致的一体化设计不仅在审美方面更加出色,更能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操控面积以及沉浸式的视觉享受。在本次监测的12款手机中可以看出,90%以上屏占比的手机比例高达75%。可以预见,2019年下半年的手机产品,高屏占比的趋势将继续延续,并进行不断突破。

处理器

芯片是智能手机的“中枢神经”,一枚出色的处理器将改变手机性能的优劣。目前,手机厂商越来越重视芯片的选择并作为独家卖点。正因如此,我们选择处理器型号、制程工艺、核数和架构、GPU四大维度,对主流手机的性能加以总结。

处理器型号

高通仍旧是全球高端处理器的代表者,骁龙855也是当前安卓旗舰手机搭载的主流处理器。在本次监测的12款样本中,8款采用了骁龙855(含骁龙855+)的配置,成为市场绝对主流。

海思麒麟980作为华为的当家花旦,则成为华为手机的标配处理器,独家的NUP在AI方面的释放紧扣市场脉络,配以7nm工艺,已经不落高通分毫。

制程工艺

2019年,芯片行业已经彻底进入7nm制程工艺时代,不管是高通骁龙855,还是华为麒麟980都是基于7nm工艺,制程工艺已成为手机芯片技术水准的代名词。

制程工艺的进步可以使数码产品的续航能力提升显著,同时性能也更强。在7nm之后,高通与海思都已开始紧盯5nm、3nm甚至更加先进的制程工艺,在下半年或许能够见到其身影。

核数和架构

芯片史的演进与进化一直在于核心数的刷新和进化,从单核到八核,单纯将核心数作为核心参数的想法,已经被证明是非常片面的。业界逐渐达成共识,堆积下的“核战”已无实际意义,切合用户需求才是根本,寻求平衡已是厂商突破的方向。

GPU

手机GPU领域的竞争一直激烈。高通占据技术和专利优势,而助攻其霸占手机GPU领域的是AMD。尽管GPU业务发展时间较短,高通的手机GPU处理器Adreno仍是安卓手机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ARM是高通最大的竞争对手。ARM的手机图形处理器Mali属于高端GPU,华为的海思麒麟、联发科X系列、三星Exynos都是Mali的客户。ARM Mali继承了ARM低功耗的特性,能够为嵌入式图形IP和视频IP方面提供优化解决方案。Mali在可穿戴和嵌入式等多个领域也有不俗表現。

拍照能力

拍照是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最大的功能之一,也是众多手机厂商比拼技术实力的主战场。本次我们将从摄像头个数、像素值、主摄像头CMOS、光圈大小、防抖、AI拍照等六个维度对12款机型进行监测。

摄像头个数

随着三摄像头拍照技术日臻成熟,后置三摄已经成为今年国产手机旗舰机型的标配,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有8款搭载的是后置三摄像头,占比超六成,且以超清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组合为主。但是,用户对手机拍照个性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而衍生出很多新的、不同的玩法,从而推动厂商增加摄像头个数的同时,还采用了不同的手机摄像头组合。比如,在本次监测的3款后置四摄机型中,除了上述三种常用组合以外,荣耀20 Pro和联想Z6 Pro都增加了微距镜头,华为P30 Pro增加了Time-of-Flight镜头。

像素值

理论上讲,手机摄像头的像素值越高,拍照便越清晰。本着这一理论,很多厂商对手机摄像头像素值的追求始终如一,导致超高像素值的机型井喷。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主摄像头像素值达4800万的机型有9款,有2款机型的像素值达4000万。显然,4000万像素值以上的机型已经成为主流。

主摄像头CMOS

CMOS对手机成像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处于手机摄像头CMOS技术金字塔尖的企业不多,仅有索尼、三星等少数玩家,其中以索尼的技术最强。因此,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有11款机型的主摄像头采用的是索尼IMX系列CMOS,且使用IMX 586的机型有9款,使用IMX 600的机型有两款。

光圈大小

由于摄像头个数的增加,以及手机内部空间有限,厂商对增加光圈大小的需求不如以往迫切。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光圈大小为F1.7和F1.8的分别有4款,2款机型的光圈大小为F1.6,显然大部分厂商选择的主摄像头光圈大小在F1.7-F1.8之间。而后置副摄像头的光圈大小普遍为F2.2和F2.4,而前置摄像头的光圈大小则固定在F2.0左右。

防抖

光学防抖技术(OIS)曾在多摄像头机型中沉寂一段时间,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很多旗舰机型重新选择了搭载OIS,甚至采用双OIS。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仅有两款机型未采用OIS,这其中就包括vivo X27和华为Mate 20 X(5G版),不过后者搭载的是AIS智慧防抖。

AI拍照

越来越多的手机芯片搭载NPU神经网络处理器,为手机厂商开发AI人工智能拍照功能提供了便利。在此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有9款机型明确具备AI摄影功能,其中AI智慧美颜为标配功能,还有部分机型具备AI场景识别、AI夜景优化和AI特效拍摄的能力,在提升手机拍照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手机拍照的可玩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后部分机型未声明具备AI拍摄功能,但是在图片后期处理的过程中,同样有AI的参与。显而易见,AI拍照已经成为旗舰机型新的标配功能。

手机拍照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之后,其技术升级从未停止。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很多新功能摄像头首先出现在旗舰机型中,比如超广角、超长焦、超微距摄像头,并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逐步下探到中低端机型中。不仅如此,超高像素值和AI拍照也都悉数进入到旗舰机的拍照能力序列,并成为主流配置。但是也应注意到,由于索尼在高端手机CMOS的垄断地位,其IMX系列CMOS在高端国产旗舰机型中的地位越发巩固。虽然索尼的技术不容置疑,但是国产旗舰机过度追求索尼同一款零部件,其个性化、差异化能力被削弱,也不利于后期发展。因此,希望更多CMOS厂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参与高端手机CMOS的研发和生产,为手机厂商提供更多选择。

通信能力

通信能力是智能手机的基础能力,而一款手机的通信质量与基带芯片、天线设计等息息相关。本次我们准备从模数、频数、是否支持载波聚合和天线设计等几个维度进行监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手机陆续上市,本次我们还特别新增对数款5G手机通信能力的监测。

5G能力

目前已上市的5G手机通信基带的种类较少,因此厂商的选择余地不大。本次共有3款机型入选,分别是华为Mate 20 X(5G版)、中兴Axon 10 Pro(5G版)和三星Galaxy Note 10+ 5G。上述三款机型均支持非独立组网(NSA)模式下的5G网络,但是因5G通信基带的供应商不同,仅有华为Mate 20 X(5G版)支持独立组网(SA)模式下的5G网络。

模数

在全网通手机成为主流的当下,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均是支持2G/3G/4G网络的六模全网通手机,不过如果将5G的两种模式统计在内,华为Mate 20 X(5G)成为唯一一款八模智能手机,中兴Axon 10 Pro(5G版)和三星Galaxy Note 10+ 5G最多支持7个模式。

频数

智能手机所支持的频率与运营商部署通信网络所使用的频率是相对应的,因此支持的频率数越多,说明手机能够漫游的国家和地区数就越多。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有7款机型支持的频数超过30个,其中一加7 Pro支持的频数最多为39个,其次为华为Mate 20 X(5G版),而支持的频率数最少的为魅族16S,仅有21个。

载波聚合

理论上,是否支持多载波聚合(CA),不僅与手机搭载的基带芯片有关,也与运营商网络有关。如果单就手机基带芯片而言,高通骁龙855芯片和X24 LTE基带芯片支持下行7CA,上行3CA;高通骁龙710芯片和X15 LTE基带芯片支持下行3CA,上行2CA;麒麟980芯片支持3CC。所以,在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均支持CA,且支持下行3CA—7CA。不过,鉴于国内大部分地区4G网络目前仅能支持2CA和3CA,因此仅从下载速率而言,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在相同网络环境下的实际使用体验差别不大。

天线设计

天线是沟通手机与基站的桥梁,因此天线设计是影响手机信号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随着新的通信技术的引进,多天线设计实际上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天线设计主流选择,而鉴于多载波技术的引入,4×4 MIMO天线设计为当前最佳解决方案,这也是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的共同选择。

音效

声音是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不仅承载了语音通话的功能,还在手机娱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我们从通话音质、外放音质、耳放音质三个维度对所选择的12款机型进行监测。

通话音质

通话音质不仅取决于手机通信信号质量,还与听筒的位置有关。此次监测的12款机型均是全面屏手机,为保证手机正面较高的屏幕占比,手机厂商对听筒均采用了隐藏式设计,其中以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和华为P30 Pro的设计较为激进,前者的听筒被隐藏到弹出摄像头上,后者采用屏幕发声技术,而其他几款机型听筒的设计较为保守,均在手机屏幕顶部的边框下,只是收窄了缝隙。相比较而言,采用保守设计机型的通话音质要稍好。

外放音质

外放音质与扬声器的数量和素质有关。在此次监测的12款机型中,有6款机型搭载了双扬声器,辅以杜比全景声音效,能够实现沉浸式的立体声环绕效果,而另外6款机型搭载的是单扬声器,使其外放音质较采用双扬声器设计的机型要差。

耳放音质

随着3.5mm耳机插口逐步退出智能手机舞台,无线蓝牙音频技术得到显著提升,用户对耳放音质的关注度由有线耳机向蓝牙耳机过渡,因此本次我们重点关注的是12款机型蓝牙耳机播放音质的监测。

本次监测的12款机型都支持高通aptX蓝牙音频传输技术,另有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华为Mate20 X 5G版等8款机型支持索尼LDAC蓝牙音频传输技术。其中,LDAC已达到了HiFi音质级别,是目前蓝牙音频技术里规格最高的,如果搭配素质较好的蓝牙耳机,能够发挥出上述8款机型的较为优秀的音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很多厂商比较重视手机的音质,但是在12款监测机型中,仅有vivo X27和中兴Axon10 Pro 5G版两款机型内置了HiFi音频芯片,以保证较出色的有线耳机播放音质,而且为了保证这一点,vivo X27依然保留了3.5mm耳机插孔,在有线耳机播放音质方面会有较出色的表现。

生物识别

智能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生物识别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智能手机成为手机厂商思考与创新的重点。指纹、虹膜还是面部识别,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我们选取2019年上半年12款主流智能手机,分析其与生物识别技术的结合程度,进而观察并探索中国手机设计的閃光点。

以指纹识别为例,本次样本中的12款机型100%都应用到了指纹识别技术,这也标志着指纹识别仍然是目前手机生物识别应用的标准配置。不过,在全面屏成为手机发展的主流趋势下,屏下指纹识别成为主流,手机样本中75%都采用了屏下指纹识别的解决方案。此外,也有华为Mate20 X(5G版)、荣耀20 Pro、努比亚Z20选择背部或者侧边的指纹识别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在不断的迭代中已经非常成熟,并发展出声波、光学、光电等多种技术模式,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全面屏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

另外,Face ID面部识别技术是苹果在全面屏手机iPhone X上的首次应用,这也给了众多手机厂商以极大的启示,让安卓阵营看到了面部识别的安全性、易用性以及可拓展性,开始在旗舰手机上引入面部识别功能。各大手机厂商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将面部识别技术应用在大部分智能手机上。不过,就目前来看,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手机在面部识别技术上能够媲美苹果,多数仍然是作为指纹识别的补充。

2019年下半年,手机生物识别仍将以成熟的指纹识别为主,屏幕指纹解锁已经成为安卓手机阵营中同苹果的Face ID比肩的最佳解锁方案之一。

存储

手机的存储部分由RAM(Read Only Memory)和ROM(Read Only Memory)组成,存储的容量和规格也关系到一款手机的使用体验,也是本报告的重要考察维度,数据样本选自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12款旗舰智能手机。

运存

RAM通常指DRAM,也即是通常所说的运行内存,一般来讲RAM越大,手机可同时运行的应用程序越多,手机运行越流畅。从2019年上半年手机样本(高配版本)数据看,采用8GB运存的机型占比58.3%,较2018年下半年降幅明显;同样,也有58.3%的产品,中低配版本运存为6GB。值得注意的是,高配机型选用12GB运存的手机开始增多,占比达到33.3%,较2018年下半年增幅开始显现。

在RAM(运存)规格上,LPDDR4X毫无疑问是2019年上半年旗舰手机的主流选择,相比LPDDR4能够带来高达40%的功耗节省。我们选择作为数据样本的2019年上半年的12款手机全都采用了LPDDR4X规格的运存。随着CPU的升级换代,省电节能效果更好的LPDDR4X规格运存仍然将是2019年下半年新智能手机的主流选择,甚至不排除出现性能更为强劲的运存产品。

闪存

ROM一般指Flash memory,即是闪存,是指手机用以存储APP、视频、图片、游戏等资源的空间,闪存越大,所能存储的资源越多,手机实用性、娱乐性也就越强。从2019年上半年新机样本(高配版本)数据看,大内存仍是趋势,仅有荣耀20 Pro在高配机型上选择128GB闪存,其他样本手机采用256GB或512GB,占比高达91.7%。可见,随着我们对智能手机依赖度越来越高,手机拥有大存储空间变得越发重要。另外,64GB已经开始逐渐退出主流手机舞台,128GB、256GB甚至512GB的闪存配置将成为今后用户的主流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eMMC和UFS是两种不同标准的闪存,eMMC读写速度相对UFS来讲较弱,虽然对于日常使用而言差别并不明显,但是拷贝大文件时会有影响。不过,从2019年上半年新机样本数据看,已经没有厂商在自己的旗舰手机上使用eMMC规格的闪存,均采用UFS 2.1规格。

基于以上分析,在2019年下半年,8GB+128GB的存储组合或将成为旗舰手机的基础版本选择,而8GB+256GB的存储组合将成为主流选择并逐渐向12GB+512GB升级过渡。另外,LPDDR4X+UFS 2.1已经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UFS 2.1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CPU支撑能力的增强,这一高规格的闪存也势必向中低端手机渗透。

电池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化越来越完备,厂商也更加清楚用户对手机大容量电池的需求,此外,5G的来临势必会对手机耗电量提出新的要求。不过,出于对手机内部空间控制和电池安全方面的考量,厂商在电池容量的扩容上并无太大进步。与此同时,快充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无线充电技术愈发成熟。

当然,在锂电池技术瓶颈破除前,持续优化电池快充技术与增强AI智能节电来稳步提升续航时间与安全系数仍是厂商改善用户体验的主流方向。

电池容量

综观2019年上市的12款样本手机在电池容量上较去年均有提升。

但在锂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现状下,电池容量越大也意味着电池体积与重量的增加以及安全性的降低。从截至目前所推出的手机来看,4000mAh似乎已成为旗舰机型的标配,容量最高的三星Note10+ 5G则将电池容量提升到了4300mAh,最低的则是小米9,为3300mAh。统计发现,样本机型的平均电池容量为3972mAh,高于2018年的3575mAh平均值。

快充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因为外挂基带挤占内部空间,Mate 20 X 5G将电池大小从Mate 20 X的5000毫安缩小到4200mAh,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厂商需在5G基带与电池之间进行平衡,对此,既然电池容量很难有质的提高,如何更快地完成充电就成了厂商考虑的问题。在2019年12款机型中,快充不仅已成为标配,并且如何进一步增加快充的能力成为了厂商大展拳脚的领域,在这其中,搭载的45W快充三星Note10+ 5G可谓是一骑绝尘,展望下半年,30W以上的快充或将也成为手机的标配。

然而,虽然快充已经成为市场上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的标配,但是快充标准却五花八门,很多用户换个充电头甚至数据线就无法支持快充功能,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统一标准将成为未来快充技术发展趋势。

电池安全

数据显示,电池安全事故多出在充、放电过程中。因此,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电池保护技术多为充电保护。在2019年的12款手机样本中,普遍使用了与自身快充标准匹配的电池安全方案,其中,使用高通芯片的采用基于Quick Charge的电池安全通用方案;华为、荣耀、OPPO等厂商则是根据自身产品特质研发了独有的电池安全技术。

虽然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尽力避免手机电池安全问题,但是由于液态电解质受到强烈冲击接触到空气或水后,极易爆炸,锂电池这一天生缺陷使其无法杜绝事故风险。因此,新材料取代锂电池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产业界有多个方向,一种是石墨烯电池,但其成本太高而无法短期商用。另一种则是使用固态电解质而非液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据悉,目前韩国两大电池生产商三星SDI和LG Chem正加速研发这一新型电池。

展望未来,在锂电池技术被取代前,升级优化与快充技术匹配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仍会是厂商首选。并且,如果快充标准能够实现统一,相信安全标准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得以出炉。

操作系统

除苹果外,安卓基本統一了全球手机阵营,虽然今年鸿蒙的出现一度有望打破这一格局,但近期华为也强调并无计划推出基于鸿蒙系统的手机,而将致力于留存在谷歌这一生态平台中。因此我们仍然选择安卓版本和AI两个维度,对手机操作系列加以总结。

安卓版本

基于安卓开源系统进行特色化开发,以塑造具备自身独家风格的操作系统,仍是各路主流厂商的做法。华为的EMUI 8.0、OPPO的ColorOS 5.1、小米的MIUI 10、魅族的Flyme、一加的氢气OS、、三星的One UI皆是如此,这也促成了目前安卓市场操作系统的百花齐放。

除开芯片性能外,手机操作系统的优化是决定手机运行流畅度的一大重要因素,根据市场调研,流畅度方面,拥有方舟编译器加持的华为EMUI登顶。而在系统整体方面,一加的氢OS则傲视群雄。由此可见,技术层面的优势并不完全主宰用户对于操作系统的喜好,UI设计与体验优化也将成为未来操作系统市场竞争的主要决定力量。

AI

操作系统的AI化如今已是手机厂商的“显学”,从深度学习、拍照、多方位优化资源配置、智慧节电、智能预加载常用应用,让APP启动速度更快,让系统运行得更加流畅,几乎在所有品牌的旗舰机上都能见到。

随着AI、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这些个人智能助理变得更加强大,能够做到的事情更多更丰富。其内置的个人智能助理都可以实现提醒功能,比如航班信息、气象信息、信贷信息等,甚至通过简单的语音交互安排日程、设置闹钟等。

比如三星Bixby可以从各种应用程序中抓取最相关的信息,方便用户在一个屏幕中完成更多操作。vivo的Jovi通过独立按键,可识别网页、聊天等其他界面上的文字和图片,并展现相应垂直类卡片。

可以预见,随着IoT的发展,与智慧家庭的结合,也会在未来的智能手机上得以体现,为用户提供更为智能的体验。

【1】手机设计总分榜和中国手机设计最优配置(2019年中版)

横向比对12款产品之后,不难发现在手机设计上,主流厂商对产品的认知,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带有一定的共性。我们总结出这些信息,大致描绘出中国手机设计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形态,并结合评测进行每个分项的打分,基于此,项目组给出代表当下中国手机设计主流机型的分数排序,我们并不是为某个厂商背书,只是从手机设计的专业角度直观地展现出手机当下的水平(它并不代表具体手机市场表现和消费行为)。同时,项目组结合专家意见,根据每个手机设计的优势,给出最高水准的最优参数配置模型。

项目组基于12款代表机型的10大项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中国手机设计的主要特征和未来趋势。最终结果是项目组在经过机型调查分析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未来手机设计趋势的基本判断。

【2】2019手机设计十大趋势

壹  外观:材质进化催生机身一体化 5G前夜以尺寸换性能

玻璃材质技术的成熟,令纹路化玻璃后盖大行其道,也让市场对于更为领先的一体化机身设计有了更多尝试的空间。通过把铝合金或陶瓷一体成型的机械加工,一体化机身设计让更为“圆润”的用户体验成为现实,并获得越来越多厂商亲睐。另一方面,5G初期的信号、功耗与电池等桎梏因素,也将促使更多手机牺牲尺寸与空间,以满足更佳的使用性能,但这将随着5G手机的升级换代而逐步优化。

贰  屏幕:柔性屏技术探索深入 全面屏设计百花齐放

目前2K屏已经成为智能终端的标配并加速渗透,同时,OLED屏幕亦在加速取代LCD屏幕,成为手机厂商的首选。三星、OPPO、vivo等厂商更是不断探索全新OLED屏幕技术。同时,大屏占比仍然是手机厂商探索的重要方向,因此也促使了“水滴屏”“挖孔屏”乃至升降式机械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全面屏设计形成风潮。

叁  处理器:高通海思各占半壁江山5G时代SoC大战启幕

在为5G手机大规模上市“憋大招”的前夜,2019年的芯片市场也显得较为沉闷。市场格局依然由高通、海思所主导,但随着联发科首枚5G SoC芯片的发布,5G的大战号角已经吹响,骁龙865 SoC与麒麟985都有望在下半年现身,进一步激化5G芯片市场竞争态势,谁将脱颖而出将成为新的悬念。

肆  手机拍照:三摄三“超”成标配 多倍变焦为竞争焦点

随着拍照模组技术的成熟,后置超清摄像头、超广角摄像头和超长焦摄像头的三“超”组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旗舰机型。不仅如此,多倍光学变焦技术正在成为手机厂商新的主战场和竞争焦点,华为、OPPO纷纷推出了50倍数码变焦、10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之后,其他厂商也在发力多倍变焦技术的研发。

伍  通信能力:突破芯片瓶颈 向5G看齐

三大运营商获得5G商用牌照至今,仅有三款5G手机获得入网许可证,上市销售。尽管预计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内,还会有数款5G手机上市,但是芯片始终是现阶段需要产业链突破的瓶颈。不仅因为能耗偏高,而且不是所有已上市芯片都支持5G NSA/SA,因此需要产业链企业通力合作,尽快推出满足未来需求的5G终端。

陆  音质:3.5mm耳机退出手机终端 蓝牙迎高光时刻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空间有限所致,3.5mm耳机插孔正在全面退出手机终端序列,取而代之的是高品質蓝牙音频传输技术。目前,手机芯片以及安卓9.0操作系统的支持和普及,LDAC/aptX/aptX-HD等高品质蓝牙音频技术普遍应用于手机终端,与此同时,支持上述技术标准的蓝牙耳机价格逐步下探,扫清了手机蓝牙音频发展的障碍,手机高品质蓝牙音频方案正在迎来高光时刻。

柒  生物识别:屏幕指纹仍是主流,面部识别沦为配角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手机安全也越来越被厂商和用户所重视,加之全面屏爆发,更加智能的屏幕指纹识技术被各大厂商所采纳,如今更成为手机厂商主流选择。2019年下半年,手机生物识别仍将以成熟的屏幕指纹识别为主,面部识别因技术难度、成本等问题,更多将成为屏幕指纹识别的补充性存在。

捌  存储:大容量存储开始定型 高规格地位稳固

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信息获取工具,手机逐渐升级为资料转存设备,大储存空间手机产品日益受到欢迎,2019年,8GB+256GB的存储组合将是旗舰手机主流选择,12GB+512GB的存储组合则开始成为高配版的重要选择。另外,LPDDR4X+UFS 2.1的存储材料规格已经成为中高端手机标配,地位更加稳固。

玖  电池:面临5G功耗挑战 快充发展势头正盛

随着锂电池技术进入瓶颈期,在不增加电池体积与重量前提下,厂商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优化快充技术上,来保障5G基带与电池容量的“平衡”。另外,近年来电池安全事件频发,手机厂商不仅在电池容量选择上更趋保守,对于电池安全也更加重视。与扩容相比,如何通过AI等技术将电池性能优化将成为未来厂商重点目标。

拾  操作系统:鸿蒙入局安卓稳固 5G+AI助力个性化需求

虽然今年鸿蒙出现一度有望打破安卓的霸主格局,但华为宣布无意推出基于鸿蒙系统的手机,也宣告全球手机阵营将继续悬挂安卓大旗。虽然前者地位难撼,但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将催生更多基于安卓开发的个性系统,同时IoT也将与AI驱动的深度学习、拍照等人性化体验结合,进一步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创新力度。

【3】2019上半年手机市场五大特征

2019年,5G元年大幕开启,手机设计也出现了新的风潮。从“全面屏”到“折叠屏”,从前后玻璃到一体化机身,从AI植入到全局AI化,手机设计舞台呈现争奇斗艳的百态图景。就此,中国手机设计大赛组委会手机设计监测组、《通信产业报》终端编辑工作组分析了今年上半年手机市场的概况,总结了五大主要特征。

5G手机蓄势待发

今年6月我国发放5G牌照后,5G手机逐渐成为市场热点,也被认为是刺激用户换机需求的新动力。当然,5G手机大战的主力仍将是手机厂商。早在今年2月举办的MWC2019上,华为、OPPO等多家公司展出了各自的首款5G手机。之后,小米MIX 3 5G版、OPPO Reno 5G版、中兴Axon10 Pro 5G版、一加7 Pro 5G版等频繁进入大众视野,很多5G手机甚至已经在欧洲上架,目前,华为Mate20 X Pro 5G版、中兴Axon10Pro5G版、三星Note 10+ 5G版均已在国内上市,5G手机的大战氛围也将在下半年进入白热化阶段。

新品发布节奏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手机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愈强,弱者消亡。2019年上半年较往年同期,手机新品发布节奏也开始放缓,新品数量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产品也都趋于旗舰化、标杆化,“机海战术”开始脱离手机市场大舞台。事实上,手机新品发布节奏放缓跟市场饱和以及全球手机销量下滑不无关系。另外,随着国内5G牌照的正式发放,头部手机厂商都开始集中力量于5G手机的研发,寄望在5G时代初期就树立起品牌和产品优势,进而抢占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寡头集中化效应继续

子品牌纷纷浮出水面

今年上半年,众多大品牌将发展重心从原本的单品牌单线发展转换成多系列全布局发展。如vivo拆分出了子品牌iQOO,OPPO带来了新的系列Reno;小米将红米系列拆分为独立品牌Redmi;努比亚则是利用红魔打入游戏细分市场。究其原因也很明显,手机品牌的寡头化发展,小品牌因种种原因纷纷退出市场,手机市场从原来的百家争鸣变成了巨头争霸,子品牌/系列的推出可以抢占空白市场,同时可以帮助手机厂商收拢细分消费群,从而快速扩充市场覆盖范围,强化产业能见度。

AI拍照成为

主流手机标配

众所周知,AI拍照主要依靠手機芯片,特别是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的支持,以及厂商研发团队后期的软件调教和模式预设。今年,从已经发布的新品手机中所见,AI主要应用于、美颜、瘦身、场景识别、夜间摄影等特效拍照模式。总体而言,还是归类于后期软件优化,属于“锦上添花”。不过,从今年拍照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I仍然是厂商今后发力的重点,并从人像摄影向夜景拍摄、场景识别等个性化应用场景过渡。而这一发展趋势又与补足手机拍照短板息息相关,比如夜间拍摄噪点多、亮度低、解析力不足等缺点一直存在于手机拍照中,AI可以在噪点控制、亮度调节、解析力优化等方面为手机拍照提供助力;场景识别可以根据拍照场景实时提供优化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拍照体验。有AI的加入,以及超高像素值、超广角、超长焦镜头的应用,手机拍照将有更多的玩法,质量能够有更大的保障。

游戏手机娱乐

需求渐增

随着手机功能性的逐渐完善,用户对手机娱乐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游戏手机的出现,正式开启了年轻群体对娱乐需求的大门,本次评出的12款标杆机型虽无一款游戏手机,但是它们均以“硬实力”与“黑科技”为用户带来了极强的工作娱乐兼容性。硬件方面,标杆机型均采用以骁龙855、麒麟980+为代表的主流旗舰芯片,以“硬实力”保障用户娱乐性体验,并且,以魅族mEngine 3.0触感引擎与小米9Game Turbo游戏加速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也以将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为用户带来良好的游戏体验,未来,围绕以游戏为主的娱乐优化体验将是手机厂商更加深耕发展的领域。

《2019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 (年中版) 项目组

策划指导:

辛鹏骏

通信产业报社总编辑,“第七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组织六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专家评审。

主笔评测编辑:

谭伦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终端主编,长期关注手机产业,参与三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负责本报告外观、处理器、操作系统评测撰文及统筹。

评测编辑:

高超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新闻部副主编,手机发烧友,关注通信应用创新与终端结合,参与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负责本报告拍照能力、通信能力和音质评测撰文。

周腾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AI主编,关注终端、智能硬件创新、互联网等领域,参与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负责本报告屏幕、生物识别、存储评测撰文。

党博文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AIoT主编,长期关注物联网、终端解决方案等领域,参与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负责本报告电池评测撰文。

猜你喜欢

机型摄像头厂商
浙江首试公路非现场执法新型摄像头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不可小觑的4K机型,着重亮丽的色彩还原 光峰A300
渐趋成熟的旗舰机型 艾洛维V10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摄像头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探讨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Scania公司的2款基本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