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材料在陕南民俗村景观中的运用分析

2019-09-17郑凯齐璐

世界家苑 2019年8期

郑凯 齐璐

摘要:近些年来,在民俗村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对材料的选用出现了盲目的标新立异、忽视地域性、文化表达的缺失、盲目的抄袭城市建设的经验,对现代新型材料的过度依赖等情况,使得民俗村落的整体景观风貌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以乡土材料在陕南地区民俗村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土材料的内涵与种类进行了梳理、总结。通过对陕南地区乡土材料的景观应用分析,分析乡土材料在景观上的应用方式等,进行更深一步景观应用探讨得出其应用原则、应用思想等等。

关键词:乡土材料;民俗村;陕南地区

1乡村材料概念

乡土材料(LocalMaterials)是指: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烙印的生长于本土,能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当地的地域性自然环境和文化脉络,材料就有较高的适应性、节能低碳、取材广泛经济、适应性强,可用于工程建设的物质材料。乡土材料是地域性乡村景观的重要物质载体。

1.1地域性和文化性

乡土材料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产自当地、为当地所独有、在当地有悠久历史、反映當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风貌。因此,乡土材料是当地物质和精神文明作用的产物,具有文化性的特征。乡土材料是生长于或产自当地,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当地发展的历史缩影。利用乡土材料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一方面营造人们所熟悉的场景,恢复对过往的记忆,易于被人们接受认同,另一方面能够唤醒人们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知。

1.2多样性和生态性

乡土材料既包括硬质景观材料,如石材、木材、砖等材料,也包括乡土植物,如香樟、桂花、桑等软质景观材料。乡土材料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为材料种类的丰富多彩,类型多样,还表现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对构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乡土材料的生态性具体表现为取材天然、原生态、节约低碳、可循环使用。

1.3适应性和经济性

乡土材料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乡土植物材料对地域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由于乡土植物长期生活在当地的自然生境之中,对当地的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因素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对于恶劣条件的抗逆性,保证了其自身的生存。同时乡土植物之间已经构成稳定有序、具有自然演替能力的植物群落。选用乡土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建设成本及后期养护费用,带来可观的生态效益。乡土材料皆产自当地,其取材广泛、容易获得、运输方便,降低了生产技术成本。

2陕南概况及传统民俗村景观特征

陕南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东与河南省三门峡、南阳地区东与河南省相连,西与甘肃接壤,南部是四川省、重庆市和湖北省。

地形地貌:陕南属于秦巴山区,地貌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北部为秦岭中段,西起略阳、凤县,东达洛南、商南,是中国自然地理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南部大巴山位于陕西和四川边境,东西延伸。中部汉江横贯,把秦岭和大巴山分开,形成汉中盆地、安康盆地、商丹盆地、商南盆地等多个盆地谷地。因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

历史文化:陕南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陕南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北分界点,为交通枢纽地带,来往人口众多复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移民迁徙,对当地文化产生巨大影响。陕南受秦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造就了陕南文化多元的特点。

根据以上因素,将陕南传统村落景观可分为:平地型传统村落景观、河谷型传统村落景观、坡脚型传统村落景观、坡地型传统村落景观、沟谷型传统村落景观。

3乡土材料应用原则

3.1朴素、因地制宜的原则

自然设计、绿色设计是乡土材料在景观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方法,乡土材料要求在与原创的基础上去改造和利用,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原乡土景观质朴的特色。在景观中利用乡土材料造景时,首先要考虑现场条件,陕南地区山地较多,应对原有场地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如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和水体等,尽可能地保持原有地貌特征。另外,乡土材料要与整个环境相和谐,考虑环境,选择材料种类。

3.2就地取材,保持生态平衡原则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便有就地取材的传统,但在使用乡土材料营造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合理、适度、正确的使用乡土材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景观要素间、景观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土材料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取材发方便。乡土材料在所处环境中便可容易取得,在应用中要尊重它的自然规律,用合理的手段去得到和应用它,最终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利用乡土材料体现地域文化的原则

乡土材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所属。乡土材料沿用多年,承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用其来建造景观更加具有表现力和信服力。

3.4尊重历史,尊重场地

随着科学技进步,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乡土景观遭到破坏,田园景色发生变化,地域特色逐渐消失。人们只是一味地追求城市化和现代化,使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来改变原有的现状,却忽略了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所以,利用乡土材料造景的前提应该是保护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保护乡土精神,使景观能够明显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特色,使人一目了然。

3.5统一与多样并存

乡土材料本身具有一些普遍的特性,即对技术的要求较低,取材容易,运输广泛便捷,容易加工,生态低碳,经济等,正是因为自身携带这些特性,乡土材料才是生态的理想材料,源于自然,回归自然,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压力。但是,有些材料就是需要再次进行加工之后才才能用于景观中,多少都会给环境带来破坏。

3.6乡土材料景观营造思想及创新探索

从人类开始进行生产活动后,场地上有了生产活动,便产生了不同种类的场所精神。在景观营造中,场所精神主要以空间的营造为主要目标,营造一个日常生活的功能空间,它取决于所要营造场所的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材料优势空间营造的载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场所是无处不在的,各类的生产活动都不可能离开场所而独立存在。所以乡土材料在应用的时候,在朴素的设计思想的表达下,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合理应用,将场所精神合理化

乡土材料对民俗村景观的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提高对乡土材料的认知度,结合陕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村落的居民对乡土材料的在重新认识,在景观营造中不能片面的追求短期的景观效果,盲目的使用标新立异的材料和异域风情,设计者设计过程中在材质选择上尽量多用当地的乡土材料,充分表达乡土材料的特质,同时当地政府政府也应该适当的宣传乡土材料的重要性。提(下转页)

(上接页)高当地村民对乡土材料新的认知。

4结语

乡土材料是地域性乡村景观的重要物质载体,在陕南地区民俗村中营造中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材料选择的本地化;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主打民俗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对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材料的回收利用,融入到民俗村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陈威,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2000(08).

[2]谢花林,刘黎明,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J],生态学杂志,2003(05).

[3]孟福利.乡土材料在传统聚落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及启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06).

(作者单位:1.陕西水石合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