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让初中生物不再晦涩

2019-09-17雍佳敏

新课程·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类比初中生物

雍佳敏

摘 要:初中生物学的课堂上不乏对各类概念、名词的学习,其中有些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在平日里难以接触,学生便选择死记硬背以完成任务。学习需要基于理解,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学生原有的知识转嫁到当下所学的生物学结构、功能、层次上,推此即彼,帮助学生将晦涩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从而完成内化,以初中生物教学实例为背景,介绍三种类比方法——“图像类比”“概念类比”“功能类比”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类比;初中生物;概念;知识迁移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大部分的概念与定义形象易懂,但有些概念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学生常常只停留在“听过”但“不懂”的层面上。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认知,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当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陌生、抽象的概念时,如将旧知识或熟悉的事物迁移到当下所学之中,通过两者的共同特点,两相比较之下,学生将更易理解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从而接纳新知。康德曾言:“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可指引我们前进。”“类比”不同于“归纳”或“演绎”,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迁移过程,“类比”方法的使用无需大量案例的证实,只需要合理选取学生最为熟悉的一件事物作为媒介,即可完成从旧识到新知的联系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选取恰当的媒介利用类比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推进课堂进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亦可得到提升。

一、图像类比——激发想象力、变抽象为具体

初中生物学中不乏有对生物体内外各结构的掌握,有些结构其表征具有直观性,如鱼和鸟的流线型身体、花的雌蕊和雄蕊的结构、果实的结构等,学生通过经验的积累、实物观察和解剖能够很容易地将知识接纳和记忆。但有些需要识记的结构却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在新授课上,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对此熟练记忆,存在一定难度,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事物或图像的类比进行教学辅助。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课中,需要掌握肾的结构,学生通过整体观察和实验解剖可以清楚地看到肾的内外结构,通过其颜色深浅、触感、气味等特点,能对“肾”的宏观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在讲解肾的结构功能单位——肾单位模型时,学生接受起来却往往效果不佳,由于肾单位微观而复杂,乍一看模式图,学生难免会觉得太过抽象,从而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伸出双手,左手握拳,右手张开再包住左拳。提问学生:我们用这个手势来类比肾单位,你能找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可以很快答出:左拳球状,相当于肾小球,包着左拳的右掌相当于肾小囊,而右手臂则相当于肾小管。原本枯燥而抽象的识记过程被一个动作取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亦明显提高。在之后的课堂练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也会借用这一手势来进行辅助,可见确实方便记忆。

二、概念类比——知识迁移、易于理解

当在教学过程中初次讲解到某些学生未接触过的名词或概念时,也可以通过那些学生所熟知的名词进行类比,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加快并巩固他们的认知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分类”一课中,概念“生物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是需要学生从理解这一层面进行掌握的,分类等级共七个字,学生可以快速记忆,并按照背诵顺序得知其在分类上的等级高低,但未能有形象的解释,使得学生的理解始终略为浅薄。因此在介绍这一知识点时,我将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与地理位置概念进行类比:×国(界)、×省(门)、×市(纲)、×区(目)、×校(科)、×年级(属)、×班(种),正如各级地理位置一般,每一个分类等级都向下包含了更低的分类等级,彼此之间的从属关系也更加明确,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其间的联系。当处于“×班”的层面时,班里的学生共同特征最多:课表一致、授课老师一致等。处于“×国”这一层次时,人与人之间的方言、职业、年龄等均有差异,共同特征最少。借由这种显而易见的常识向学生说明分类的含义,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并予以内化。

再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课中,介绍“生态平衡”这一概念時,笔者引入了“家庭收支平衡”这一概念,提问学生:家庭中的收入和支出完全相等才叫平衡吗?家庭中的余款是一成不变的吗?借此启发学生思考:收入和支出大致相当即可称作收支平衡了,有时收入多一些,有急事时又可能支出多一些,并非完全一致。并由此推演得出结论:生态平衡也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三、功能类比——化陌生为熟悉

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很多生物体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些结构对于学生而言在平常往往不会接触到,因此学习起来又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比较挑战学生接纳新事物的能力。那么在备课环节中,我们尝试寻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媒介,这些媒介在某些方面与学生所学的生物结构需有很高的相似度,同时又为学生所熟知,推此即彼,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中,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按照教学进度一课时内需要掌握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班级里有部分学生由于新知陌生且数量略多,难以熟练掌握,一般一节课结束后,大约只有80%的学生在测评中显示能够达到基本掌握以上的水平,生物作为非主学科,不宜在课后占用学生过多的背默时间,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促成高效课堂十分必要。笔者在备课环节查阅资料发现,很多教学实例中将“细胞”比作“工厂”,将细胞中的各个结构比作工厂中的不同部门,学生对于“工厂”其实并非十分熟悉,因此经过比较与思考,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将“植物细胞”比作“学校”,“学校”这一概念相较于“工厂”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

在学习了各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后,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分组讨论这些结构的功能分别与“学校”中的哪些组成部分相似。学生感觉到有趣,纷纷发挥想象力并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

细胞壁像围墙:能维持细胞的形态,也能保护细胞不受破坏;

细胞膜的功能与门卫大叔有些相似:控制内外物质的进出,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是我们的校园内部整个环境:其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线粒体数量多、个体小,就像中午每个人分到的盒饭: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可以比作一间间教室,正在不断地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人才。

细胞核有点像我们的校长(提到学校的领导人,学生很是兴奋):对整个细胞起着调控作用。

通过这样的小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了不少,既激发了初中孩子可贵的想象力,也巧妙地将其现有的常识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良好的衔接,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对陌生知识进行接纳。

在教学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用来类比的“媒介”的选取相当重要,其一,要与所阐述的知识点在某一层面上高度吻合;其二,当这种媒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时,越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往往最佳。成功应用“类比”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发挥其难能可贵的创造力,使之懂得何为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舒开云.快乐教学初探:初中生物新课程、新课标、新方法的探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2]张正弟.略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整合[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类比初中生物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