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愤怒的葡萄》中的美国梦

2019-09-17和昕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美国梦

和昕

【摘 要】“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同样,它也是贯穿美国文学史的重要概念和主题。几百年来,“美国梦”作为灯塔一直激励着美国人奋勇前进,创造美好生活。《愤怒的葡萄》是美國作家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它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乔德一家以及其他农民生活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人们迷茫又艰辛的境况。作品不仅描写了人们梦想的破灭,但也暗含了他们精神上梦想的实现。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美国梦;追梦;破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231-01

《愤怒的葡萄》描写了当时在经济恐慌下大批农民破产后逃荒的情景以及斗争的故事。乔德一家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乔德一家从出发时的信心满满带着对加州美好生活的希望,到遇到失梦加州返乡的路人,抵达加州却仍然过着食不果腹的流离生活,他们对前景迷茫。从表面看,《愤怒的葡萄》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其实这种幻灭仅仅是物质上的幻灭,在对小说人物的描写中体现了“美国梦”精神上的实现。

一、美国梦

美国梦,顾名思义,就是美国人所追求的一种信仰,一种可以通过自我努力、自我奋斗就能获得美好生活,取得成功。因而,“机会均等”就是“美国梦”之灵魂。这种成功直观地体现在财富的富有上。“美国梦”萌芽于1620年英格兰移民发现新大陆,新大陆丰富的资源都是财富的象征,而财富就象征着成功。优越的环境是“美国梦”的自然基础,《独立宣言》则是思想基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坚信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自己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信仰的自由。而随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淘金热”又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金黄色彩。

二、美国梦物质上的破灭

小说从开篇就展现了俄克拉荷马恶劣的自然环境:弥漫着风沙的天空,飞扬着尘土的马路,干涸缺水的土地,毫无生机的农作物。这样的环境反映出了当地农民生活条件的恶劣。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再结合这样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人民的生存压力一定很大。为了生存,他们一家人决定前往加利福尼亚寻找希望。出发前,就连不愿意搬走的爷爷也幻想了到了加州后的生活。“让我到加利福尼亚去吧,我到了那儿,看到橙子,就要伸手去摘来吃。葡萄也行。这是我吃不厌的东西。我要从葡萄架上摘一大串来,按在脸上使劲挤,让汁水顺着下巴往下流。”招工传单上以及报纸上宣传的加利福尼亚是如此的美丽富饶,母亲即使有所担心这种情况的真实性,也没能抵挡住这种诱惑。其他家庭成员也一样对加州抱有希望和憧憬,这是他们的“美国梦”。然而在半途中就有人脱离了大部队,不愿意再继续前进了。一小部分人的“美国梦”已经提前破碎。而到了加利福尼亚,等待他们的依旧是失业。在果园的工作机会供不应求,工钱也少得可怜。即使后来在难民营所得到工钱,也刚够一家人不饿肚子,到小说最后他们也依旧过着流离的生活。

三、美国梦精神上的成功

美国梦在精神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凯西、汤姆及其母亲身上。虽然物质上的成功难以实现,但他们却从不放弃希望和努力,这种追梦的精神值得肯定。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乔德在回乡路上遇到了曾当过牧师的凯西。他们一起和乔德一家前往西部。凯西原本是个传道的牧师。在流浪路上目睹了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目睹了人们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主张为工人正义而斗争。而汤姆在西进过程中不断成长。他受凯西的影响,在凯西被打死之后,继承了凯西的意志。他说:“一个人并没有自己的灵魂,只是大灵魂的一部分。”他毅然离开家庭,走上带领农民反抗的道路。汤姆的离家和诺亚、康尼的离开并不同。诺亚和康尼都是在路途中对西行已然失望,决定自己另寻出路。而汤姆意识到梦想破灭时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对这种现象进行思索,最后决定走上与命运、大地主抗争的道路。汤姆的母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她是一家人的支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许多人发生动摇,她却始终满怀希望。她不仅尽力照顾好家里人,对路上遇到的其他人同样也报以热情的心。同时她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她同意汤姆离家进行战斗,她认为,穷人的路越走越宽,因为“我们干的事情,都是为了朝前走”。

书名《愤怒的葡萄》中的“葡萄”也暗含了美国梦在物质上的破灭和精神上的成功。“葡萄”在《圣经》中象征着丰饶和希望,这在开篇描述爷爷对加利福尼亚的向往时出现了“葡萄”。这是它象征意义的第一次出现。“葡萄”代表着俄州破产农民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当他们到达加州发现一切都不同于传单宣传的那么美好,他们渴望的食物被销毁,这里的“葡萄”也变成了人们愤怒的象征,同时也暗示着“美国梦”真正的破灭。

四、总结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主题,对美国文学创作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真实地刻画了在“美国梦”指引下,当时处于绝境中却又依然有斗志的农民形象,即使梦想破灭也不该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有梦才能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胡仲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李萃,张娟.《愤怒的葡萄》中的美国噩梦[J].大众文艺,2010(10):66.

猜你喜欢

美国梦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乐视的“美国梦”
移民加速经济发展,“美国梦”真实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