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麦克白》

2019-09-16黄彬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麦克白威廉莎士比亚

黄彬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分析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麦克白》。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特征是在注重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自身独特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对艺术的分析与评价必须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相结合,同时要关注艺术家的生平轨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条件等诸多因素。

关键词: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

一、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是从社会和历史视角来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1]。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分析文学现象须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1]。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分析文学现象须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1]。此后20世纪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逐渐步入邊缘状态。[1]

西方社会中社会历史批评的兴起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注意。到18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学家维柯在《新科学》探讨了荷马史诗和创作的诗人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学批评学派由此开创。在中国,社会历史批评的兴起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事”的观点,是这一批评方法的最早代表。

二、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为基础进行作品分析

在作品《麦克白》中,威廉·莎士比亚特别注重对主角的心理描写,通过对曾经为国家奔赴战场并屡建奇功的英雄麦克白转变成一个残暴国王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人性善良的侵蚀。也正是当时在社会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资本家的野心不断增长,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的一个折射。在剧中,除了麦克白自身的野心侵蚀了他原本人性善良一部分,女巫的蛊惑和妻子的怂恿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充满迷信与罪恶的氛围中,威廉·莎士比亚让自己笔下的麦克白不时地进行自我反省,特别是在弑君前后,麦克白产生的巨大心理变化,更加凸显出麦克白在被野心侵蚀后人性的变化。麦克白在作者威廉·莎士比亚的安排下进行自我反省,体现出了当时社会中民众对人文主义美好理想希望的残存。但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下,人性的善良最终还是被野心吞噬,麦克白也没有重归正道,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整部作品中,威廉·莎士比亚展示出了自己看到的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诸多内在矛盾,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罪恶和阶级压迫给底层劳动人民所带来的痛苦。

从作品创作的历史条件来分析: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热潮。人们开始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探索人的价值,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和传播。威廉·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运动英国的代表人物[2],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在作品《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借麦克白这一人物宣扬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恶只能带来短暂的利益,长久看来只能使人灭亡。人们应该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这才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中 关于人性的内涵的真谛。

三、作品在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自身规律层面体现出来的社会认知

威廉·莎士比亚在作品《麦克白》中传达出一种社会认知,即野心膨胀和迷信滋生会导致社会动荡。

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评价麦克白,说他代表了一类有着巨大野心却缺乏足够道德感的群体。剧中女巫对麦克白的预言是外在因素,而麦克白自身内心膨胀的对权势的欲望才是决定性的内在因素。麦克白秘密安排侍去卫刺杀班柯父子,屠杀麦克德夫的妻儿,这种种暴行背后隐藏的其实是麦克白在拥有权利后的不安和恐慌。为巩固权力,他不断地实施暴行,铲除威胁他王位的一切障碍。他对权利的贪欲使他越来越残暴,原本人性善良的一面被野心侵蚀得无影无踪。

其次,社会应该杜绝迷信的滋生,封建迷信活动会使民众生活混乱,造成社会动荡不安。《麦克白》以女巫在电闪雷鸣中合唱为整部戏剧的开篇: “美 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 莎士比亚 1995: 195) 向观众展示出,在迷信的蛊惑下,民众会变得是非不分,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女巫向麦克白传达他将成为“考特伯爵和未来的君王”的预言,助长了麦克白自身的野心,蛊惑麦克白弑君篡位,谋取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力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是一种对君臣治理秩序乃至社会治理秩序的打乱,造成整个国家动荡不安。

四、结语

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来看,一方面,威廉·莎士比亚所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都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1590~1600年,英国政权稳定,经济发展趋势良好,战事也取得了较大的胜利。这使得威廉·莎士比亚对社会持有的态度十分乐观,早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也都表现出开朗、乐观的风格。1601~1607年,英国社会矛盾加剧,政治经济形势也日益恶化。 威廉·莎士比亚创作风格也由乐观转变为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由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转向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罪恶。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愈加腐败不堪,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 威廉·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转变为浪漫空幻。另一方面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作品在艺术的审美价值角度也做到了饶有深度,如以上以《麦克白》为例进行的分析。

总结而言,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的多个方面来看,威廉·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戏剧超越疆域,超越时代,成为人类历史上珍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周思遥.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布莱希特[J].文学教育(上),2019(01):79-81.

[2]李正栓,关宁.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国家”意识[J].外语教学,2017,38(01):97-101.

猜你喜欢

麦克白威廉莎士比亚
破耳兔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一粒沙子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福克纳的《熊》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