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解说狭义备稿技巧浅探

2019-09-16杜斌

科技传播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语势背景音乐纪录片

杜斌

摘要:“备稿六步骤”是播音员备稿的核心方法,但是对于电视纪录片的解说,在备稿时不仅要深入理解文字稿件,还必须考虑到画面图像、音乐、音响效果、同期声、字幕等多个创作要素的影响。因而我们有必要在“备稿六步骤”的基础上,结合电视纪录片的一些特点,对纪录片解说备稿的一些实用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备稿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39-0165-02

狭义备稿,是指播音前的具体准备过程。播音前辈们根据多年的播音实践总结出了“备稿六步骤”: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而对于纪录片解说而言,我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电视纪录片自身的一些特点来进行备稿。

1兼顾文字、画面及编导创意,全面解读素材

电视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产物,画面图像和解说都是核心的创作元素。罗京在《谈电视播音中画面与解说的关系》一文中提道:“以画面来反映片子内容中富于形象性的部分,而以解说来反映画面不易反映或较为抽象的内容,使两者的作用都充分得以发挥,在一定时问内反映出更多的内容,使主题的阐述更加全面、充分、深刻。”我们在电视纪录片解说实践中也会发现:多数电视纪录片解说稿在写作上并不像一般新闻稿件那样规整,甚至显得有些散乱,而片中的很多解释说明的内容和要表达的含义都寓于画面之中。只有在解说与画面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将完整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解说者在备稿时要将解说语言与画面结合起来理解,理清全片的脉络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在关联。

如果有条件可以与电视纪录片编导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其创作构思和手法,更深刻地理解画面中隐含的语言。虽然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创作属性,但“纪录的功能不是简单的复制功能,它是拍摄者对客体对象的观察方式。创作者在记录的同时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屏幕形象。尽管摄影机的机械物理特性能够准确无误地记载对象的基本素质和基本形态,但是,创作者使用它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去再现它们的原始面貌,而是为了实现创作者对现实对象审美属性的把握。”(《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著)编导在创作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对于选材、拍摄、编辑等环节都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体现着自身的风格,往往在剪接手法,画面构图,音响效果等细节之处暗含着一些细膩的感情色彩。而解说者在备稿时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问对画面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思考分析,仅仅通过解说稿又无法挖掘出暗含的信息,与编者进行沟通就成为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以此对素材进行全面解读,理清浅表信息,挖掘内含意义,进而才能做到恰切地把握全片的基调,游刃有余地进行解说。

2在电视纪录片解说备稿中要特别注重问句的作用,避免“死水一潭”地顺稿子

有的解说者在电视纪录片解说中为了体现纪实性,一味追求“自然平稳”,使得解说平淡无味,缺少变化。其实,许多看似行文平缓的电视纪录片解说稿往往是由几个恰到好处的问句来掀起语言的波澜,加强气势,发人深思,达到增强解说词表达力的效果。

一般来说,问句分为设问和反问,二者都属于故意发问。设问是自问自答,电视纪录片中的设问通常是从画面内容出发所产生的联想和反映。

例如在纪录片《濮阳星图之谜》中出现了的设问:“墓葬中呈现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时的古人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回归年。”

反问是问而不答,答在问中,也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在电视纪录片中,反问通常可以启示观众去思索作品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纪录片《抗战》中的解说词:“从这段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电影资料上,人们可以看到日军对太行山区潮水般的进攻。他们凭借优良的武器占领了一个小山头。可是国土狭窄的日本人难以想象,在太行山区,这样的小山头有数百个,而在中国,像太行山这样的山脉又何止千座万座呢?日本打中国,如同蛇吞象,一旦大象奋起反击,蛇怎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呢?”在这里通过两个反问句给观众以启示:日本侵略者虽能够横行一时,但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

因此,一篇看似平铺直叙的解说稿能否解说得出彩,恰切地处理好问句至关重要。在备稿过程中遇到问句不可一顺而过,而是要预先设计一下如何去恰切地处理。

3备稿时尽可能去熟悉片中的配乐、同期声

电视纪录片的音频部分一般由解说、配乐、同期声和音响效果共同构成,这4种创作要素应相互协调配合,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在备稿时就要尽可能去熟悉片中的配乐和同期声,在此基础上方能调整自己的解说方式与之相配合。

1)熟悉配乐。在电视纪录片中,如音乐运用恰当得恰到好处,可强化纪录片的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虽然在电视纪录片中运用的音乐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但它与解说词之问应该是协调和融合的,在此我们在备稿时可预先设计一下解说如何与音乐配合。电视纪录片解说一般都在画面出现后一段时间出现,在音乐背景中行进。解说词出现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和背景音乐冲突,力求做到自然地加入到背景音乐当中。在背景音乐中开始解说的时候,开头的音节力度不宜太强,要淡入音乐,否则会感觉解说词很突兀地进入到音乐中。此外,在备稿时还要熟悉背景音乐的音高是如何变化的,以确定自己在不同段落中的解说应该使用多高的音量为宜。

2)熟悉同期声。同期声就是在画面中可见其声音来源的声音,或视频和音频同步记录的现场声,具有再现时空的真实感和审美的生动性,让被采访者直接面对观众,把他的感受、观点、经历等直接展示给观众。在备稿时要分析出每一段同期声在全片中所起的作用,使自己在解说中尽量与之相配合。比如对于突出全片主题的同期声,解说词要起到为之烘托的作用。在同期声的前面语势稍扬,是一种引导的语气;在同期声的后面的语势起得稍低些,是一种顺接的语气,这样使得同期声的内容得到了突出。而对于作为解释前文的同期声,在之前的解说词要起到一个统领和启动的作用。

例如在纪录片《濮阳星图之谜》中有这样一句话:“经过认真的观察比较之后,冯时教授发现了一个值得仔细关注的线索。”后面紧接着用了一段冯时教授的同期声解释了发现的是怎样的一个线索。“一个值得仔细关注的线索”在处理的语气上不能有终止的感觉,而是要起到一个启动的作用,后面自然引出冯时教授对这个线索的叙述。

4在男女对播的电视纪录片中,两人应该在备稿时注意相互交流,在对内容、主题、基调和感情起伏等方面的理解上达成一致

有时一些大型纪录片的解说是由男女对播来完成的,在片中两个人的解说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倘若两个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旁若无人的轮流解说,就成为了“两股道上的跑车”,破坏了全片的整体感。因此,在备稿阶段两人就应该注意沟通交流,对全片的内容、主题、基调和感情起伏等方面在理解上达成一致,并尽量去熟悉对方的解说词,以保证在解说时承接得顺畅、过渡得自然。备稿时两个人可以先试着配合一下,在用声的大小、解说的速度、节奏的变化等方面相互协调好,使两个人的解说浑然一体。

在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洪曲》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男:)会议确定抗洪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要求人民解放军按中央军委命令,全力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

(女:)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向人民解放军发出的新的战斗命令。

(男:)解放军四总部按照军委部署迅速行动。

通过“这是”“迅速”等关键词可以分析出,这三段解说词在语义上的衔接非常紧密,虽然是两人对播,但在内容上不能割裂开来。所以一方在备稿时一定要熟悉另一方的解说词,在对方的解说结束后及时做出反应,顺着上一句的语势和语气自然、紧密的承接。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在备稿时分析出自己承接的这句话与上一句话之问的关联,是并列、递进、还是转折等等,从而确定自己以怎样的语势和语气来承接。

5结论

在纪录片解说创作时,应该视具体的情况(所给的备稿时问是否充足、解说的方式是同步解说还是预录解说、编导或客户有哪些个性化的要求等)来灵活运用这些备稿技巧,而不是去生搬硬套。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纪录片解说备稿的技巧并能将其运用自如,方能在备稿时达到“轻车熟路,成竹在胸”的境界。

猜你喜欢

语势背景音乐纪录片
语势的妖娆
纪录片之页
背景音乐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政论文中排比句的巧妙使用
雅言诵经典之路浅析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背景音乐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