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改革与结构优化

2019-09-16徐沛瑶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全国本科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外语教育更应顺应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然而,现阶段许多应用型院校在英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与专业设置上存在不足。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协调教学与实践,及时进行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徐沛瑶,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8-0021-03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义,在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广义指除一本院校之外的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狭义则特指自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新建的本科院校,其数量已接近400所。[1]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逐渐增多,将这些院校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说法也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全国本科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有别于职业院校,如职专、职高等,也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职业学校相比,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使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可能性。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既注重学生的学业基础,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中,“应用型”是着眼的关键。

作为天津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成立于2006年,奉行“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旨在通过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实习基地与实验室等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创新与追求卓越精神、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是一门人才培养的科学,每位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思考“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在教育中培養这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中,应用型人才被定义为能将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人才类型。[2]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工作者需要逐渐摆脱“教材中心”“理论中心”的传统讲授方法,而应致力于探索一种研究、实践“两头抓”的综合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站在外语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应用型教育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应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还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20世纪末,由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经教育部高教司核准转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提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4]王守仁先生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高校外语专业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较为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专业+方向”模式。[5]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专业大多涉及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翻译、英语教育等专业。上述专业的培养模式多采取专业+方向形式,即在学生前两年的学习中,学校侧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注重其英语语言能力本身的发展。在学生第三学年开始时加入一些与其未来就业方向相关的技能课,致力于将理论结合于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英语专业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方向,遵循厚基础、重个性的培养原则,在一、二年级致力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并在课程体系中加大语言技能课程的比重,如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等;在三、四年级注重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提升,在课程体系安排中添加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国际商务、翻译、保险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等课程。除课程设置之外,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英语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环节,并在校外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践基地以及丰富的实践机会,也为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供了便捷性与可能性。

二、应用型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缺乏实践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普通本科,在研究与实践中更倾向于后者。许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中给予了充分的帮助与支持,却割裂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忽略了教学环节的实践性。例如,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教学依据更新不够及时,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的现象。另外,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侧重理论传输而非实践技能,也会造成教学环节的机械性。

2.实践环节缺乏教师参与。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英语教育中割裂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联系,这不仅体现为教学模式的刻板性和抽象性,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在学生身体力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帮其解惑,学生在实践中往往体现出“不自信”“不敢干”“不愿干”这样的情绪特征,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实践本身容易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无益于其日后的职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没能在实践中建立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难以实现外语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3.实践环节缺乏有效监管。为了增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许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特意增加了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上交实践证明等。学生在完成上述要求后,专业教师将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估,该成绩也将计入学生的学业总评,成为学生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部分院校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中缺乏有力监管,导致某些学生为了所谓的“成绩分数”,在实践报告中肆意抄袭,甚至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作“假证明”或“盖假章”,“应用型”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反而成为学生弄虚作假的“试验田”。

4.缺乏可靠有效的实践基地。诚然,在弄虚作假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看到了院校监管的缺失从而怀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却因找不到可靠的实践基地,只能为了必需的成绩“应付要求”。目前,有许多应用型院校为加强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都在校内外建立了相关的实践基地,但这些基地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有的基地只是出于用人需求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进入基地之后,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企业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专业指导,实践效果事倍功半。其次,许多实践基地提供的岗位机会与学生自身所学专业并不直接相关,导致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无法在实践中的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学校和基地之间应搭建一道稳健可靠的桥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

三、应用型英语教学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

1.加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实践”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词,其重要性应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除了开设实践项目外,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本身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增加实践性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数量,提高实践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另外,教师也需采取合理得当的教学方法,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教师在讲解商务英语相关理论时,先结合一定数量的现有案例说明该商务理论运用的规律,再带动学生课下搜集更多相关的现实问题,并指导学生模拟商务情境,用理论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2.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实践初期,必定会有许多疑惑,这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教师的帮助,这些疑惑就会成为学生今后实践乃至就业路上的阻碍。因此,教师要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及时给予帮扶和指导。在学生提交实践计划之初,教师首先要查看其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确保实践活动既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又有助于其语言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一方面定期与学生开展谈话,设法指导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其完成实践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和实践基地的相关负责人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切实情况并掌握他们在实践中普遍产生的问题,记录并总结这些问题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在学生结束实践进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整个实践环节进行回顾与反思,指导学生将总结在实践中的表现正确归因,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不断进步。

3.加强实践环节的监管力度。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学校的有效监管,其发挥的真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成绩进行合理评价,如建立实践导师责任制,指定每位导师监督学生切实完成实践任务,并就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予以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在的实践基地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征询学生在实践中的真实表现,纳入对学生成绩的总体评价中,督促学生切实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在实践历练中得以提高。

4.建立可靠有效的实践基地。在建立实践基地方面,专业教师应尽量与本地的可靠企业建立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与其能力匹配的、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应用中得到提升,并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应尽量拓宽维度、增加数量,保证质量。拓展实践基地涉及领域,争取在教育、商务、翻译、法律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机会。应用型教育作为外语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需得到学校、教师各个环节全方位的重视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任良耀.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改革发展路径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6,(6):42-45.

[2]宋起秋.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7):177.

[3]何其莘.培养2 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 [J].外语界,2001,(1): 8.

[4]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語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界,1998,(4): 5.

[5]王守仁,张杰,等.外语教学改革出路笔谈(十二篇)[J].中国大学教学, 2007,(4): 69.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