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在VMAT治疗后联合二维与三维后装治疗临床效果对比

2019-09-1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后装毒副靶区

陆 婷

(青海红十字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肿瘤,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已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外照射从普放(2D)到适形(3D-CRT)再到调强(IMRT),现如今发展到容积调强(VMAT),内照射也称为后装治疗,从最早的二维到现在的三维年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精确放疗。自VMAT与三维后装的开展以来,对宫颈癌患者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鳞癌42例,腺癌8例,A组年龄在35~60岁,平均年龄(44.2±3.2)岁,B组年龄在36~62岁,平均年龄(44.3±3.4)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1)体外照射,通知病人做好放射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膀胱充盈,排空直肠后进行体部固定和CT定位,医生进行靶区及正常器官勾画,处方要求95%PTV 45Gy/1.8Gy/25f,小肠V50<10%,Dmax<52Gy,结肠V50<10%,Dmax<54Gy,膀胱V50<30%左右股骨头V50<5%,物理师依照处方进行计划设计,医生评估计划,实施计划时一定要保持患者体位一致,同时使用EPID或者CBCT进行位置验证。(2)后装治疗选择铱192,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外照射治疗到15次后,选择加后装治疗。后装前充盈膀胱,排空直肠,每次A点剂量5~6Gy,一周一次,共6次,总量30~36Gy,医生给患者放好施源器宫颈管,左右穹窿管后,标记肠道及膀胱,进行CT模拟机定位,采集±45°图像传输到TPS,物理师在计划系统标好放射源走的路径及直肠与膀胱,选择好A点位置,根据处方设计计划,医生评估,技师接好通道,开始治疗。B组(1)体外照射与A组流程与方法一致。(2)内照射同样先排空直肠,充盈膀胱后,在CT引导下定位,医生根据妇科查体,残端,整个宫颈及可受侵宫颈,宫旁,及阴道部分勾画高危CTV及危机器官,物理师通过逆向优化,几何设置尽可能的避开危及器官,使处方包绕95%以上的CTV,医生进行计划评估(危及器官评估采用D2cc),技师接好通道进行治疗。

1.3 观察标准

(1)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进行妇科查体,扫盆腔CT或盆腔核磁进行疗效评估。(2)两组患者三个月后进行随访,常规行妇科检查,盆腔CT或核磁,胸部CT等。

1.4 统计学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50位患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宫颈癌在容积调强(VMAT)后联合三维与二维后装治疗的效果相当P=0.45(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表1 疗效评估

2.2 危及器官毒副反应

通过对比VMAT联合三维后装比二维后装的膀胱反应及肠道粘膜反应率低。A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32%,B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8%,P=0.034(P<0.05);A组肠道粘膜Ⅰ°Ⅱ°反应发生率48%,B组肠道粘膜Ⅰ°Ⅱ°反应发生率16%,P=0.015(P<0.05),见表2。

表2 危及器官毒副反应

3 讨论

VMAT技术的应用在外照射上已取得显著效果,它不仅提高治疗速度,还可以提高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靶区周围的低剂量区,来保护正常器官。而以前的二维后装慢慢被图像引导的三维后装所取代,从以上对比可以得知三维比二维能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毒副反应,但是三维后装时间久患者平躺期间很可能会发生位置变化,靶区及危机器官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将三维后装更加完善,节约勾画时间,真正达到精确放疗。

猜你喜欢

后装毒副靶区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基于实战化条件下的后装训练
战区联合作战后装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舒适护理在宫颈癌后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