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突状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9-09-16陈方如刘群英

重庆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补体尿蛋白细胞因子

陈方如,蒙 坚,刘群英,黄 熙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桂林 5410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可以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经典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阐明[1]。近年来固有免疫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相关研究便是其中之一。在各种炎症信号的刺激下,DCs会产生各种细胞因子,从而诱导T细胞、B细胞的增殖与活化,病理情况下则会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大量自身抗体[2-3]。因此,本研究选择与DCs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IL-6、IL-10和IL-23,检测它们在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表型的联系,以探讨SLE炎症形成的机制,为临床开展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SLE患者共30例作为SLE组,其中男1例,女29例,年龄10~63岁,平均32.5岁,病程2个月至15年。SLE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修正的分类标准[4]。对照组15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例,女14例,年龄22~50岁,平均28.1岁。各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得到患者知情同意。

1.2标本及临床资料采集 清晨采集SLE组患者和对照组体检者空腹静脉血5 mL, 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试管中,静置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5 min,留取上层血清分装于1 mL EP管,置于-80 ℃冰箱冻存待测。所有患者均采集临床资料,包括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5]、24 h尿蛋白、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等。所有研究对象相关实验室检查均由本院检验科完成。

1.3细胞因子的测定 人血清IL-6、IL-10和IL-23细胞因子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由北京达科为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 结 果

2.1SLE组与对照组IL-6、IL-10和IL-23表达差异的比较 SLE组血清IL-6、IL-10及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及IL-23表达水平

2.2IL-6、IL-10和IL-23表达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的关联性 SLE病情活动按SLEDAI评分来判断,30例患者中7例大于或等于15分,9例10~14分,10例5~9分,4例小于5分。将每例SLE患者相应的IL-6、IL-10和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DAI评分与IL-6(R2=0.89,P<0.01)、IL-10(R2=0.8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见图1。

2.3IL-6、IL-10和IL-23表达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 SLE患者中,24 h尿蛋白量≥500 mg组的血清IL-6(P<0.01)及IL-10(P=0.02)水平显著高于24 h尿蛋白量<500 mg组。ANA滴度≥1∶320组的血清IL-6(P<0.01)水平显著高于ANA滴度<320组。抗dsDNA抗体阳性组血清IL-6及IL-10(P<0.01)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补体水平低下组的血清IL-6(P<0.01)及IL-10(P=0.0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L-23的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ANA、抗dsDNA抗体及补体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2。

图1 IL-6、IL-10、IL-23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的关系

项目组别IL-6IL-10IL-2324h尿蛋白≥500mg33.53±7.6346.64±17.46114.03±16.86<500mg21.73±5.8733.39±8.05114.94±14.64P<0.010.020.88ANA滴度≥1∶32033.08±6.8046.83±15.43117.88±16.74<1∶32019.29±4.5129.45±5.79108.54±11.85P<0.010.150.12抗dsDNA抗体阳性33.83±6.8148.16±15.82116.51±17.18阴性20.44±4.9830.39±5.7811.77±13.44P<0.01<0.010.42补体水平低下33.38±8.1045.98±18.15117.17±15.05正常21.90±5.4834.15±7.53111.35±16.18P<0.010.030.32

3 讨 论

SLE临床表型复杂,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异质性、免疫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天然免疫系统是人体保护自身的第一道防线,其中DCs连接着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其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诱导免疫耐受或启动免疫应答过程。本研究发现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和IL-23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它们与DCs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SLE炎性反应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中SLEDAI评分与IL-6、IL-10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两个指标对SLE的疾病活动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24 h尿蛋白、ANA、抗dsDNA抗体及补体水平低下均与血清IL-6表达水平升高相关,而IL-10水平与SLE患者24 h尿蛋白、抗dsDNA抗体、补体水平异常也相关,这提示IL-6和IL-10可能主要从促进自身抗体的形成及肾脏损害两个方面参与了SLE 的发病过程。既往研究发现,IL-6可以促进细胞中心的活化和分化,参与系统性自身免疫及炎性反应的形成。在DCs中,IL-6水平异常升高可造成细胞的功能缺陷,打破免疫耐受平衡[6-7]。狼疮鼠模型中IL-6缺陷,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CD4+和 CD8+T细胞的数量,减少肾小球IgG和C3的沉积。外源性IL-6可以促使B细胞产生的DNA增加,目前鼠人嵌合抗人IL-6R单抗Tocilizumab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但感染风险的增加限制了它的应用[8-9]。DCs分泌的IL-10是一个关键调节分子,如其表达异常则无法终止过度T细胞反应所造成的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10]。TEITZ-TENNENBAUM等[11]发现,如果阻断IL-10信号通路,则不同类型DCs比例将发生变化,进而可抑制免疫性炎性反应的程度。目前,在中国SLE人群中证实了IL-10的基因易感性,有研究提出IL-10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指标[12-13]。

DCs在受到炎症信号刺激后会产生IL-23,这对效应细胞Th1和Th17的活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参与了自身免疫性滤泡Th细胞的扩增[14-15]。FISCHER等[16]报道,IL-23与狼疮肾、SLE患者肥胖及外周血管炎有关,还有研究报道IL-23的表达水平与SLE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17]。但是本研究发现IL-23的表达水平与SLE病情活动、24 h尿蛋白、ANA、抗dsDNA抗体及补体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种族人群不同有关,且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反之细胞因子又影响着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活化;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维持免疫平衡的复杂网络。DCs是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之间的重要桥梁,与DCs功能有关的细胞因子中,IL-6、IL-10及IL-23与之存在何种调控关系,以及在免疫网络中与其他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之间的联系都还需深入探究。综上所述,IL-6、IL-10在SLE中的表达水平改变可以考虑作为新的潜在生物学标记应用于评估SLE的疾病活动,且为SLE个体化治疗的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猜你喜欢

补体尿蛋白细胞因子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