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质患者的治未病方案探析※

2019-09-16金莉娜王晓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体质穴位

金莉娜 王 骏 金 光 王晓欧*

(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吉林 延边 133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北方地区常见的肺部疾病,在北方寒冷气候及目前空气污染加重的客观环境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膜出现萎缩性病变[1],逐渐形成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发展为慢性阻塞 性 肺 疾 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则肺功能逐渐减退,临床中一旦出现气促、喘憋等症状,需要依赖长期氧疗,吸入性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而气流受限可逆性较小。2017版GOLD指南中指出[2],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而慢性支气管炎是引起风险的因素之一,可能增加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频率。因此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减少急性发作,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定期跟踪肺功能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现代医学对疾病缓解期主要是戒烟、避免致病因素等健康教育,控制反复发作效果不理想,中医治未病没有形成规范化服务体系。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中医药口服、外用,穴位按摩、八段锦、健康教育等项目联合的治未病服务方案,改善慢性支气管病缓解期病情与生活质量,探讨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推广性,为规范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的制定提供示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7年6月—2018年9月就诊于延吉市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76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诊断标准和痰湿体质。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分期参照王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9月第3版《内科学》教材,体质分类的判定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诊断标准;(2)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为痰湿质者;(3)年龄18~65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心、肺疾患(例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心功能不全等)或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对胶布及多种药物过敏者。

1.5 研究方法

1.5.1 试验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代茶饮口服、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八段锦等干预及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随访1年。感冒和急性发作后不停止上述干预方案,对症处理。

1.5.2 治未病方案 参照《中医体质学》(王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九种体质使用手册》(王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中医内科学》(田德禄、蔡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月第2版)制定。(1)中药口服:茯苓3 g,姜半夏5 g,陈皮3 g,白芥子3 g,花茶3 g。每日用250 mL开水冲泡后代茶饮;(2)穴位贴敷:中药饮片(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附片按 2∶2∶1∶1∶1 比例)研末,用新鲜生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1 cm的药饼,备用。选穴: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太渊(双侧)、定喘(双侧)、中脘、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具体操作: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局部,将制好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以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初伏、中伏、末伏各3 d,每次持续4~6 h;(3)穴位按摩:取坐位,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左右丰隆穴2~3 min,按揉左右阴陵泉2~3 min,仰卧位取穴中脘3~5 min。共奏健脾和胃,化痰利湿作用,每日或隔日睡前1次,每次约8~10 min;(4)八段锦:首次肺病科医护人员带领练习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版),12 min/次,并在公众号分享标准音乐口令,患者每日自行练习;(5)健康教育:①饮食:饮食宜清淡,多摄取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祛痰的食物。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不宜多饮,勿过饱,肥胖者适当调节饮食结构;②合理安排休闲、度假,培养兴趣爱好,以舒畅情志,调畅气机;③平素多进行户外活动,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而在湿冷的气候下,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雨淋,保持干燥环境,雾霾天气带口罩,或减少出行;④戒烟教育。

1.6 观察指标 观测指标为生活质量调查表(CAT),入组时、3个月后、随访1年后各记录1次;随访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生活质量(CAT)评分表:CAT问卷中8个问题。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一项做出相应评分(分值有0~5分),CAT分值范围是0~40分。0~10分者为“轻度影响”,11~20分者为“中度影响”,21~30分者为“严重影响”,31~40分者为“非常严重影响”。临床上健康状态差异或改变后分值≥2分,可提示具有临床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健康状况明显改善,≥2分的差异患者为56例,有效率为73.68%,提示治未病方案具有可行性,依从性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比较 (例)

3 讨论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充分发掘和研究的文化内涵。目前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规划(2017—2025)》等一系列有关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中医药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支持中医治未病工程的开展,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变,在目前医疗模式下,综合医院仍侧重于疾病诊治,缺乏针对疾病的规范化治未病服务方案。体质学说是研究人体稳定特质决定的对某种治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的理论体系。基于体质学说辨别易感人群,调整改善状态,降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所要达到的“治未病”的最高境界。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群分类,实施基础性调理保健方案,忽略了针对“病”的规范化治未病方案及“三因制宜”等因素对体质形成的影响。

探索经体质辨识,从易感体质作为切入点,建立疾病治未病服务方案,在缓解期纠正偏颇体质,达到“既病防变”的预防目的。体质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应注意特定条件如不良习惯对体质的影响。目前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问题备受关注,雾浊之邪,经口鼻而入,首当其冲肺受邪,邪损肺气,损肺络,滞呼吸,久则气耗。延边地区特殊饮食习惯,如常年饮凉水、喜欢吃冷面、贪恋醇酒,近些年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汉堡、奶油、蛋糕等肥腻、热量高的食品摄入量大,而运动量相对少。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范畴,肺体自病,则因虚致实,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灼津成痰;或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或他脏及肺,肝火犯肺,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汇聚成痰,上渍于肺,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符合《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惟夫邪气伏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出现咳逆喘息,痰白量多。从患病人群体质分布的研究中,伍俊锋等[3]对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8例进行体质干预,发现本病中医体质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瘀血质,占总例数的66.67%。若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正气亏虚,肺脾肾三脏虚损,痰浊、水饮、瘀血交错发为“肺胀”,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项498例COPD患者体质分布特点与证候关系的研究中[4],指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分别占总数的22.8%,18.1%,17.7%。综上所述,本地区气候、环境、个人饮食嗜好及不良习惯,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慢性支气管炎人群中痰湿质最为常见,因此本研究以痰湿体质为切入点作为示范。

本病发病日久,加之年老体弱,本虚标实主要由气虚累及肺脾肾三脏功能虚衰,是反复受外感侵袭的根本原因。中医药辨证施治,内服、外用多种特色疗法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疗效,特别是“穴位贴敷”疗法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冬病夏治”理论最早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强调应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以夏季气温高、阳气充沛之时,扶助正气,调整阴阳平衡,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季反复发作疾病得以恢复。穴位贴敷的应用正是基于“冬病夏治”理论,“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天人合一”,人体阳气也达到顶峰,是恢复正气最佳时期,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将药物敷于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激发精气,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以达到治疗局部及全身性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起[5],三伏贴法广泛被运用于慢性咳喘病中,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自拟方的应用也很普遍[6],在穴位选择上,慢性疾病主要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三脏虚损,和痰湿、瘀血、湿热等邪实并存,灵活运用辨证选穴,肺俞、肾俞、脾俞、膻中、大椎、定喘等,均为常用穴位。此外,中医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多种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传统气功、导引术越来越受重视,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等,特别是八段锦功法动作柔和、缓慢、动静结合,益于调神、调心、调整呼吸,气血流通,舒筋活络,符合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级”之理。

4 结语

治未病是“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体质学说的合理应用,调整改善体质状态,提高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病率,即可达到治未病目的。因此结合中医药内服、外用、非药物疗法多元化的此干预方案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了作用。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规范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的制定提供示范。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体质穴位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