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节试教课看高中英语阅读课环节设计

2019-09-12李军

新课程·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形容词艺术家文本

李军

2019年4月10日周三上午,我们到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听了三节试教课,内容都是新教材第三单元Creativity。其中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本单元的第一块内容:A.Reading and interaction(Art is everywhere,文章题目是The stories behind the names),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E.Cultural focus(On stage,文章题目是The return of Kunqu opera)。从单元整体设计角度来看,本单元Unit 3 Creativity属于“人与社会”主题中的“文学、艺术、体育”,语境内容为“Values of different talents”,该单元以The stories behind the names这篇介绍毕加索和莫扎特的文章为依托,设计一系列阅读活动,对该主题意义、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探究。从整个单元的设计框架来看,这篇文章是A、B、C、D、E中的A,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算是后宫中的皇后——正宫娘娘,其他几篇只能算作嫔妃。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已经体现其地位。他们将本单元划分为八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了解毕加索和莫扎特的背景知识,理解文本大意,获取基本信息;

第二课时:深入阅读毕加索和莫扎特的故事,分析、提炼、总结二者的人物特征;

第三课时:通过情境创设,学习动名词的准确使用;

第四课时:听取信息,了解涂鸦和个性之间的关联;学习口头表达对学校开设艺术课的个人看法;

第五课时:通过guided questions引导学生模仿并撰写对于校园活动的回顾和评论;

第六课时:了解中国的传统戏剧——昆曲,并对该传统文化形式展开讨论;

第七、八课时:在班级内部举办一个小型中外艺术家展览,为其撰写艺术家简介;为观展者解说艺术家生平、特征;在展览后撰写活动回顾和评论。

三节课都由几个区县非常优秀且有名气的学校试教,教师虽然年轻但个人素养很高,都能根据自己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因此三节课各不相同但各具特色,教学效果也都很好。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第一节课。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主阅读篇章“The stories behind the names”的第二课时,由闵行区七宝中学的老师执教,學生为高二年级的一个班级。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比较贴合文本,但其解读又能略微高于文本提供的直接信息,相对于另外两节课感觉更接地气。

由于是第一节课,课前时间充裕,教师贴心地循环演示了课文中主要描写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放映Picasso的立体派画作的同时,背景音乐正是Mozart的音乐钢琴奏鸣曲,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两位艺术大家之前提早体会他们的作品,进入课堂状态。教师围绕相关阅读话题,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等媒体方式,将学生引入文本主题,感受到艺术之美,激活其相关背景知识。这个环节称之为“利用媒体,激活图式”。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方面,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她和同学们对两位艺术家的其他特点的探讨和概括。教师在屏幕上打出问题,让同学们再次阅读文本,教师用问题进行启发,引发同学们深度思考,从而得出一系列描述Picasso的形容词。教师巧妙地将这些形容词分成三类:Personality, Works, Life Style,分栏写在黑板上。之后,将同学们分为六组,每两组讨论Mozart的特点的一个类别,讨论结束后进行汇总,也写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这个环节的作用为“梳理文本,把握结构”。

这个活动设计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通过师生互动对文本更深层次解读,从文本中挖掘出这些特点形容词,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了解他们的各个方面;(2)将得出的形容词分成三类,分类清楚明晰,易于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篇章的脉络结构,形成清楚的架构,人物的描写基本就围绕这三方面:Personality, Works, Life Style,这也许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帮助;(3)教师在得出这些描述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后,并不急于肯定答案,而是追问其理由或来源,这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去搜寻文本信息,Read between lines,挖掘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深度学习甚至于在后面的活动环节中主动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可以称为“深入阅读,理解升华”环节。

此活动之后的一个活动是“Short comment on Mozart”,分别从Mozart的sister, follower, servant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从自己角度,对Mozart说几句话进行评论。同学们经过分组讨论,在提示句型的帮助下,均能流畅表达观点。这不仅能帮助各小组同学们从各个侧面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Mozart,更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同学们有机会内化并迁移本节课所学知识,从而可以在本环节成功产出,配得上“赏析语言,以读促说”。

作为第二课时深度阅读教学,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基于六要素的内容标准,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突出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从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活动设计综合来看,基本做到了以上几点。教师已经不再是以往传统课堂的“重词汇、轻语篇、重语法、轻语言、重灌输、轻思考”,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形成能力、形成学习策略。

从观课可以看出,高中英语阅读课正在积极向思维型课堂转型。这也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需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有效的提问引发思考可以为学生由浅入深地搭建阅读支架。把思维融入阅读教学,能促进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转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入思考,教师常常通过提问的形式串联文本内容。然而,我们不少教师缺乏对英语阅读课提问策略的研究,课堂提问同质化,流于形式,课堂看似热闹,学生却只是表面浅层信息的接收者。如何真正做到“以问引思”,让课堂上既有文本理解,又能思辨内涵,这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认真考虑和研究的话题,也是我们今后在课堂教学上努力的方向。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形容词艺术家文本
认识形容词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形容词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