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雅逸话扇面

2019-09-12崔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团扇折扇扇子

崔丽

摘 要:中国的扇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出现。其功能从早期帝王和官吏出行时遮阳、挡风、蔽尘的仪驾装饰物逐渐演变为引风纳凉及文人追风逐雅、托物言志、把玩寄兴的佳品。随着团扇、折扇在中国的流行和广泛使用,扇面书画得以繁荣和发展。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扇面进行赏析,以向观者展示扇面书画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扇子;扇面书画;折扇;团扇;馆藏

中国的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非常久远,扇早期被称为“箑”或“翣”,后来才被称为扇。据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经有用鸟类羽毛制成的长柄扇,被称为“障扇”。其功能不是用来扇风纳凉,而是作为帝王和官吏出行时遮阳、挡风、蔽尘的仪仗装饰物,以显示其威风。汉代以后,柄扇已经十分普遍,随处可见,材质大都由羽扇改为丝、绢、绫等织品制成;形式也逐渐增多,以圆形为主,也有长圆、扁圆、六角、梅花、海棠等其他式样。此时期的扇子被称为“团扇”或“纨扇”,也叫“合欢扇”。除了皇帝后妃出行时作为仪驾障日蔽尘的长柄扇外,短柄扇则可用来引风招凉,同时又可作为女子遮面掩羞之物。团扇在南北朝之后,经过隋唐,演变到宋代,随着在团扇上作画的流行,其发展达到顶峰。元代团扇开始逐渐衰微。到了明代,由于折扇的兴起更替,团扇已经很难见到。直到清晚期的同治、光绪年间,团扇才重新流行起来。

折扇作为扇子的另一种形式,始于北宋,由日本和朝鲜传入中国。折扇因其打开、合起的方式像蝙蝠的翅膀,在日本被称为“蝙蝠扇”。折扇根据其形状特点又名“折叠扇”或“聚头扇”。相较团扇而言,折扇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中国人所接受。折扇传入之初,由于数量稀少,尤显珍贵,在当时主要是供皇帝作为礼物馈赠给群臣,民间鲜有通行。直到明正德年间,皇室派遣工匠远赴日本学习工艺,至此,折扇制造业日益兴旺。明代以后,由于折扇制作精美、便于携带,深受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青睐,于是很快流行起来。一扇在手,出入袖怀,成为点缀生活情趣、制造儒雅气氛不可缺少的工具。

扇子深受人们喜爱,除了与其实用性相关之外,还与扇子的雅致精巧及扇面的书画艺术紧密相关。扇面书画,顾名思义就是在扇子上进行书画创作。将扇子精湛的工艺与书法、绘画、诗词完美融合,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至于扇画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三国时期,名士杨修为曹操画扇时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就顺势画成一只苍蝇。另在《晋书·王羲之传》中谈到王羲之为卖扇老妇书扇的故事,也说明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家已经在扇面上写字作画了。从传世的绘画作品来看,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就画了一位仕女,手持绘有工笔重彩牡丹花的长柄绢质团扇。可见,在唐朝扇面绘画已经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

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与花鸟画艺术在唐末、五代的基础上得到空前的发展,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期。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使得在团扇上进行绘画和书法创作这一艺术活动形式在宋代达到顶峰。因此,有很多绢本团扇扇面被保存下来。

明代,由于折扇的广泛使用,使折扇书画艺术发展繁荣,画扇蔚然成风。卷舒便利的折扇成为文人墨客、名流雅士相互馈赠、显示风度气质的象征。像“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都曾为别人创作过大量的扇面书画。从晚明沿至清代,几乎所有的文人书画家都曾在扇面上书诗作画,如“清初六大家”“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及清末的“海上画派”等都在扇面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使大量扇面书画精品被传存下来,形成了扇面藝术发展的全盛时期。

近代的扇面创作在明清基础上延续及完善,所画的扇面更具个性,既有泼墨山水,也有写意花鸟,将扇面书画艺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扇面书画之风可谓时出新意,历久不衰,直至今日都深受鉴赏家、收藏家所珍爱。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扇面共计368件(套)。从形制上看,折扇、团扇均有。扇面材质主要以纸质和绢为主,也有部分绫质扇面。从时代来讲,明代扇面比重很小,不足10件(套),但其中不乏名家精品,如“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徵明侄子文伯仁、玄孙女文俶、弟子陈淳之作,此外还有周臣、丁云鹏、归昌世、陈元素、李流芳、孙克弘、项圣谟等人作品。馆藏清代扇面数量较多,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均有涉及,如“清初六大家”的恽寿平,宫廷画家沈铨,“扬州画派”的金农、郑燮,“海上画派”的代表张熊、任伯年、任熏、吴昌硕、王震,清代著名书法家吴大澂、何绍基、吴熙载等。

贵州省博物馆作为国内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地域性,馆藏的许多清代扇面多为贵州本省籍书画家或寓居贵州的外省籍书画家、文化名人及官员之作,如沙滩文化的代表,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莫友芝,贵州状元赵以炯,进士何威凤、石赞清,贵州著名书画家罗文彬、袁思韠,曾任贵州学政的翁同书及其弟翁同龢的扇面……皆有收藏。馆藏的近现代扇面中,姚华的作品共计47件,所占比重为馆藏扇面之首。与姚华同为当时北方画坛领袖的陈师曾,其扇面本馆也有收藏。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贵州成为抗战大后方,许多文化人士纷纷来到贵州避居,有力刺激和促进了贵州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如桂诗成、任可澄、尹赞卿、王恩浩、邱石冥等一批颇有建树的本省籍书画家,为之后贵州书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丹青墨宝。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扇面题材广泛,书法诗词、山水美景、花卉禽鸟、仕女高士均有涉及,现择其重要者介绍。

1 书法扇面

1.1 恽寿平行书扇面

纸本折扇面,行书五言诗。左下方款“南田”二字,下侧钤“恽正叔”“寿平”二印。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常州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继承和发展了没骨花卉的独特画风,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清六家之一。

1.2 何绍基摘“庄子”行书扇面

纸本折扇面,行书摘《庄子·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款“仰屏世兄居,何绍基”。左钤“爰虫”朱文小方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道光进士,官编修,并先后任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主考官。咸丰初任四川学政。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1.3 翁同龢《瓶山画隐》诗行书扇面

洒金笺纸本折扇面,行书七言诗。款“瓶山画隐图题,向为仲底年兄,翁同龢”。下钤“叔平”朱文方印。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政治家、书法家。咸丰六年(1856)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擅楷书、行书。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吸收了颜体书貌与刘墉、钱沣、何绍基等各家所长,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

1.4 吴大澂行书“山居乐”扇面

泥金蜡笺纸本折扇面,行书19行,内容写山居乐趣。款“大澂”二字,钤“宝斋”朱文长方印。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清代官员、学者、书画家、金石考古学家、收藏家。擅画山水、花卉,用笔秀逸。书法精于篆书,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行书笔圆严谨。

2 山水扇面

2.1 文伯仁仿米山水扇面

泥金纸本折扇面,设色写意山水画。绘雨景、松云缭绕,近处为丛树村落,左有江渚,相映远山。此画浓淡有致,笔墨沧润。题款“五峰文伯仁为恒庵先生写”,钤“五峰”“文伯仁”朱文连珠小印。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明代画家。工山水,效王蒙,用笔清劲,峰峦茂密。兼画人物、花卉,亦能诗。出生于书香世家,为文徵明的侄子,后来放弃举业,以画维生。深受苏州当地传统及文征明的影响,为吴门画派的重要传人。

2.2 丁云鹏西山行旅扇面

纸本折扇面,设色小青绿山水画。绘高岩深壑,丛林古寺,下有飞流急湍,木桥高架其间。一人持杖带笠,一人担负行李相随,作长途跋涉、路途艰险之状。画面用笔精细稳健,色调柔和。款“乙巳夏中伏,写于溪上居,丁云鹏”。下钤“南”“羽”朱文连珠小印。丁云鹏(1547—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尤工白描,兼能山水。

2.3 石赞清设色耕织图山水扇面

泥金蜡笺纸本折扇面,设色写意山水。细笔绘茅屋一座,屋内坐一妇女抚机织布,山坡上有人驱牛耕田,有人踏水车引水浇地。中上部题五言诗一首:“郎种南山田,妾理当户机。有妾郎不寒,有郎妾不饥。种田有作息,理机无风雨。妾织比郎忙,郎耕比妾苦。妾织有余布,郎耕有余粮。余粮完国课,余布寿姑嫜。郎耕兼训儿,妾织兼训女。儿解踏桔槔,女解弄机杼。”款“襄臣”,钤“次皋”朱文小印。石赞清(1805—1869),字次臬、襄臣,贵州黄平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曾任顺天府尹、刑部右侍郎、湖南布政使、都察院左副御史、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主事等职。清代名臣,擅长集句诗的创作。

2.4 姚华山水扇面

蜡笺纸本折扇面,设色山水画。绘山林依溪,小船一头坐船夫摇桨划船,另一头坐三人,在溪中向林岸荡进。中上部题诗:“淼淼碧江头,远来何处舟,欲访雨喧千叶暮,风掠一帆秋,欲访茅亭客,言寻沙渚幽,人家看隔江,前路亦无求。壬戌二月二十有八日莲华盦晚窗姚华茫父。”钤朱文小方印“姚”“华”。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别号莲花庵主,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早年赴日本留学,攻读法政。学成归国后,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等职。曾经三次当选过临时参议院贵州参议员、参议院议员。他在北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北京的五城学堂、清华学堂、民国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及北京京华美术专门学校任校长。在清末民初的贵州籍文化名人中,姚华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学、戏曲、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方面皆有突出成就,与陈师曾同为近代北京画坛的领袖人物。

3 花鸟扇面

3.1 陈淳墨菊扇面

洒金笺纸本折扇面,墨笔写意花卉。绘盛开菊花三枝,半绽菊蕊两朵,陪衬老竹数笔。笔墨精练,钩筋剔蕊均甚劲秀。款行书“道复”二字,下钤朱文印“白阳山人”。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江苏长州人,明代画家。早年师从文徵明,工花卉,亦画山水,书工行草;擅写意花卉,淡墨浅色,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其写意花鸟画对明清以来的画家影响很大。

3.2 金农江路野梅图摺扇面

蜡笺纸本折扇面,墨笔写意。绘满幅野梅,重枝叠蕊,花繁遍树,生机勃发。左上角题“□路野梅小幅,□□□之赏,金吉金记”。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钱塘人,清代书画家。其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工诗文书法,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工墨梅,被称为“扬州八怪”之首。

3.3 郑燮墨竹折扇面

蜡笺纸本折扇面,墨笔写意。绘竹林一片,疏密有致。题记:“竹中有竹,竹外有竹,谓川千亩,此为巨族。”款“乾隆辛巳板桥道人画并题”,钤白文连珠印“郑”“燮”。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朝秀才,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擅长水墨写意,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团扇折扇扇子
团扇
站在苏州团扇背后的人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谷文晁送折扇
扇面作画
折扇应用上线了
扇子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会变的折扇
古扇送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