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经贸类高校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路径初探

2019-09-10曹东

高教学刊 2019年24期

曹东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促进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以湖南商学院2019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方案为例,对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湖南省经贸类高校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就业市场建设;经贸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66-06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top prior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futur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key for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future. How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better serve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issue that we must face. Taking th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market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2019 graduates of Hunan Business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employment market in Hunan economic and tra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job market construction; economic and trade colleges

一、湖南省经贸类高校基本情况分析

湖南省有包括湖南商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二十余所经贸类高校,在校学生总人数超过25万人。根据湖南省普通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湖南省普通高校2017届毕业生共有354085人,比上年增加13834人,创近三年新高。其中经贸类本科毕业生41150人,毕业研究生2493人,财经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33531人,经贸类毕业生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21.80%。[1]湖南商学院作为湖南省老牌经贸类强校,办学70年来为湖南省培养了大量经贸类人才,被誉为“湖南企业家的摇篮”。本文以湖南商学院为例对新时代背景下湖南省经贸类高校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湖南商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湖南商学院2019届毕业生共有3931人,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一)湖南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8届湖南商学院共有3639名毕业生,其中,男性毕业生1014人,女性毕业生2625人。本届毕业生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2.59。生源结构方面,学校2018届毕业生生源覆盖了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占比最大的是湖南省,人数为281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7.44%。在省外生源821人中,毕业生人数大于50人的省份有两个,分别为安徽省(56人,1.54%)、江西省(52人,1.43%)。从学历层面看,75.99%的本科、100%的专科均为湖南省生源。

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64%。其中有本科生3419人,初次就业率为89.88%;有专科生220人,初次就业率为85.91%。

(二)毕业生就业结构

根据《湖南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除了待就业(10.36%)外,毕业去向可分为两大类,即单位就业(77.03%)和特色就业(12.61%)。其中,单位就业的主要形式是“其他录用形式就业(除签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之外的)”(42.92%),特色就业的主要形式是“升学”(7.23%)。

三、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情况分析

为更有针对性地对2019届毕业生进行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就业意向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842份,其中有效问卷3842份,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 在基本情况方面,男少女多,比例为3:7,独生子女的数量占了2/5,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占了2/5,且大多数家庭状况处于一般水平,经济状况较差的有1/5。由于家庭原因,大部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只能依靠自己。

2. 在就业准备方面,绝大部分同学都很重视丰富的实习经历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们会觉得就业压力大,没有信心就业成功,对职业定位与发展目标也比较模糊,所以,毕业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對他们进行就业能力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3. 在就业意愿方面,有37.92%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去企业就业,为自己的职业人生开始积累经验;有32.51%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或是出国深造,继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理论知识;也有14.37%的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或是其他的事业单位;还有4.50%的毕业生选择去银行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就业;此外,2.26%的毕业生想要冒一把险,为实现自我梦想选择自主创业;更有2.21%的毕业生想去基层就业,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其余 6.2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就业方式。

4. 在基层工作方面,毕业生普遍不排斥去基层工作。其中有14.91%的毕业生是乐于接受到基层或是偏远地区工作,积极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自主自愿去基层工作;有63.22%的毕业生勉强能接受到基层或偏远地区工作,积极为国家的整体就业奉献出自己的努力,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愿意服从国家安排;然而也有21.86%的毕业生因为种种因素是坚决不接受去到基层或是偏远地区工作的,这说明大学生以国家利益为重,乐于奉献自我的意识薄弱。

四、湖南商学院2019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方案

为保证湖南商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基于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中的情况反馈,紧紧围绕国家和湖南省“十三五”规划战略中的产业布局,以学生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制定2019届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案,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服务国家战略方面

1.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5年多来,在他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校人才培养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数据显示,湖南商学院2018届有722名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城市就业,占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的25.60%。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就业市场,提前做好就业布局,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2.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根据湖南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湖南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有123人在泛渤海湾地区就业,占就业人数的3.77%,而根据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超过7.08%的毕业生有意向去京津冀地区就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湖南商学院生源人数超过230人。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扎实推进,特别是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落地,京津冀地区对湖南商学院毕业生越来越有吸引力。

3. 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湖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一个重要省份,结合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湖南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根据2016年9月国家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相关内容,我们要积极谋划、提前布局湖南商学院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的就业规划。[2]

4.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湖南地理位置上与广东比邻,珠三角一直以来是湖南商学院毕业生主要目的地。根据201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数据显示,湖南商学院有将近30%的毕业生想去珠三角就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落地和建设必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前往珠三角地区就业。

(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湖南商学院作为湖南省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经济类、管理类本科院校,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学校的立校之本,70年来湖南商学院为湖南省培养了大量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被誉为“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党的十九大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经济最大的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被高质量发展取代”。如何推动湖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整个湖南最大的课题。习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人才。为帮助湖南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基于此我们特制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就业市场建设方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地方基层就业;二是服务区域内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人才需求;三是服务区域中小企业人才需求。

(三)服务学校商科专业特色方面

湖南商学院是老牌的经贸类本科院校,学校的会计、金融类专业是非常有实力、有特色的,但金融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还需大力提升。要大力培育、积极引导湖南商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并成为高级金融人才,提升金融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层次。商学院一定要有毕业生在中国甚至世界资本市场的重量级人物,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学生送到商业银行做员工,而要积极开拓市场,把学生送到投行、基金从事高级金融业务,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湖南商学院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领军人物。

(四)服务战略新兴行业方面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大国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积极布局湖南商学院毕业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行业就业。

五、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4]为使经贸类高校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经贸类高校就业部门必须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改进,使就业市场建设方案牢牢立足学生及用人单位需求,更加精准地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保障经贸类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湖南省普通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2018,1.

[2]朱剑红.长江经济带将打造三大增长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6-9-12(9).

[3]韩正.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 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合作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N].人民日报,2018-8-16(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報,2017-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