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情调性灵,倡导文化语文

2019-09-10王习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8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背景

王习明

摘 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文本身承载着文化,又是在文化的土壤中生长着的。文化是语文的特质和灵魂,语文理应反映丰富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健康的情趣、情调、情怀和情操,使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博大。本文主要从文化语文提出的背景和文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两方面出发,倡导文化语文。

关键词:文化语文;背景;设计理念

“文化语文”就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缺文化的现象而提出的。文化语文关乎人的一生,它是“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是用“文化”来观照的语文,是对文化特性、文化灵魂、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强调,是真正把语文当作文化的载体来开发。

一、文化语文提出的背景

(一)文化是语文的土壤,为了追寻语文的情调与性灵,“文化语文”的提出仍然是极为必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这些要求都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新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

(二)语文必须传承文化。有一句格言说:“文明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复生。”这句话很乐观,同时也提醒我们,如果博大精深、薪火相传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步遗产,不能很好地传承给我们的后代,人类社会便会回“蛮荒”时代。多年来,强调语文基础工具性自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仅仅满足于在这样的基础上盘桓,忘记了“基础”之上还有蓝天白云,还有清风朗月,还有河汉星野,还有太虚无极,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合格的。因为,“在那些具体的、固定的字词句章之外,还有一些无定形的、形而上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属于性灵与精神的因素”。

(三)文化语文是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教学,使他们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能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地方文化教育,从而使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他们在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文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文化语文让语文回归生活。语文与其他形态的人类文化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联,但它毕竟只提供了一种语言符号(文语)的承载,按照现象学的思想,语言在本质上是栖居在大地上的。它不单纯是物质性的“信号”,而是人栖居其中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符号”。所以,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让学生从他们的视角,与历史、美学、艺术等牵手,使课堂教学中充满史韵、哲思和诗意,让学生获得一种“敞亮”。

二、“文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一)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创设良好导入情景。

2.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创设优美的音乐情景。

3.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创设身臨其境的影像情景。

(二)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充分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传统文化信息。

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5.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探索“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课外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1.创设情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创设导语、音乐、影像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美读与品读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3.提出问题: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4.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工具书,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究文化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

5.课外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文化在一堂堂散发着浓浓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上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熏陶。

文化学家皮尔森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文化是一种习得、积累的过程,它熔铸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作为语文学科,我们讲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就是融贯艺术、讲究活动,是学生从耳濡目染中得到艺术的熏陶、语言的训练、文化的积淀,也就是文化语文的内化过程。文化语文,长久下去,相信我们所谓的“精神塑造”就能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祝禧.文化语文——我的教学主张[J].江苏教育,2006(6):6-7.

[2]鲁枢元.让文化的清泉滋润语文教学——对话"文化语文"倡导者祝禧女士[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3):30-35.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跟踪导练(一)5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你是谁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