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皮影戏的“逆风翻盘”

2019-09-10

风采童装 2019年3期
关键词:逆风皮影戏皮影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骄傲。

也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它是否适合儿童观看?

就让编辑带您和小朋友一起探寻这一系列疑问的答案,观看一场关于皮影戏的“逆风翻盘”。

皮影戏市场化困境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将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道具,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历史悠久,史书早有记载。由于皮影戏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各地皮影在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上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编辑为此走访了位于北京东城区前门大街2号主要传习泰山皮影的中国皮影传习馆。

馆长曹伟告诉编辑,建馆之初,创馆维艰。

曹伟首先把受众定位在旅客身上,希望来北京的游客能了解皮影,喜爱皮影。但收效甚微,游客们甚至在传习馆中待不到5分钟就出去了。

这一局面的产生令曹伟陷入沉思。

從传统价值来看,早在2007年,泰山皮影戏就已经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再看国际地位,泰山皮影演出团队跟随著名皮影戏老师范正安到过美国、欧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进行中外交流演出,也是截至到目前唯一一个在联合国演出的皮影戏。

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具魅力地吸引更多人?也许跨界联名是一种好方式。

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重燃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这是一件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大事。

皮影戏的创新与突破

经过观察研究,传习馆发现旅客不能沉浸了解皮影戏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旅客的自身定位:到一个新的城市旅游,为了争分夺秒多打卡各景点,导致大家每到一处难免走马观花,更不用提沉浸一处去深入感受文化之美。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传习馆转而将目光放在儿童身上,毕竟“了解文化、感受文化之美要从孩子抓起”。于是,培养下一代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成了传习馆的工作目标之一。

之后,传习馆开始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包括以互动形式让父母与孩子协作,共同了解皮影制作过程,亲手给驴皮上色,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沙龙,与中国人寿银行合作开办暑假亲子嘉年华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研学体验,讲解皮影历史文化、经典剧目欣赏、后台互动体验、皮影手工制作、颁发传习证书等等。

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了皮影的魅力。欣赏皮影也由个人行为逐渐转化成家庭行为。

不仅如此,传习馆还非常注重创新,与各品牌跨界合作,玩得不亦乐乎。结合了现代流行元素的泰山皮影得到了更多青年人的关注。

譬如与《人民日报》在三里屯合作“有间国潮馆”快闪店,其中展出的泰山皮影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皮影文化:在电影《大黄蜂》的中国发布会上把皮影做成热门IP大黄蜂的形象,这一举动吸引到无数青年爱好者的目光。

中国皮影传习馆就这样以创新形式,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的关注和认可。

如今,中国皮影传习馆开展的活动如火如荼,已让更多家庭了解到皮影戏的魅力。中国皮影传习馆的泰山皮影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虽遇到过很多挫折,也终于“逆风翻盘”,迎来了春天。

猜你喜欢

逆风皮影戏皮影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顺风与逆风
智珠二则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皮影的来历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
安康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