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调动农民群众积极主动性

2019-09-10李国奇

速读·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效益积极性土地

李国奇

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农业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国情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造成巨大压力。必须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参与,通过农民群众主动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更好更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调动农民群众积极主动性,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划集体土地的职能

好的政策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多次实现了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土改”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农村建立了以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在合作社中实行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方式,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的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为全国的稳定和其它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持。

人民公社运动的后期,农业农村政策制约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全国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国家对农业农村政策进行了探索和调整,但总体上以集体化生产为主要形式。后期的集体化生产由于运作过程中管理不善等原因,农民群众“出工不出力”的怠工现象严重,对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阻碍,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尤为突出,致使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农业农村政策进行了大调整,实行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这种生产经营形式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得以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由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合我国当时农村情况,成为建国以来农村实行最长的生产经营形式,时至今日已有40个春秋。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土地集体所有性质被淡化,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民得不到有效组织,造成了规模经营困难,阻碍了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在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定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的稳定状况。

“长期不变”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关系凸显了农民个人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的同时,因为相应制度的缺失,弱化了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规划管理职能。原先实行土地分片承包时,为了达到农户的承包土地肥瘦合理搭配的目的,很多山区农村将地块划分得很细,优等地每家一小片,劣等地每家一小块,面积大的有三五亩,面积小的只有几分,大片的土地被细碎分割开来。由于削弱了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规划管理权,致使村组很难对各家各户承包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给产业规模化发展造成了阻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产业连片规模发展不相适应。因为不能连片规模发展,造成资金、劳力、土地资源各方面严重浪费,而且很难配套水利灌溉、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农村沉积的问题越来越多。

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农民放弃土地而进城务工,更多是因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造成。農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吃老本”现象严重,很多地方没有进行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建成的很多水利设施因年深月久出现了险情或其它问题,不能正常使用,致使大部分耕地没有有效的水利设施作保障,粮食作物生长仍然极大依赖自然现象,农民群众生产效益难以保障,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极大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解决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首先应从增强农业基础设施上着手。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土地开发、水利设施、生产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工程手段让土地更便与耕作,争取更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解决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还应从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化着手。我国时常出现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信息不畅造成。某一个农产品供不应求时,按市场规律,价格就会急剧上涨,就如当年的“蒜你狠”。之后一哄而上发展这个品种,然后出现供过于求价格无节制下降的结果,又出现“价贱伤农”问题。这些由于农业生产信息不畅造成的盲目和浪费,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具备解决条件。利用互联网分层建立农业生产信息体系,及时准确公布各类农业生产信息,避免农民盲目生产,平衡农产品生产数量。在此基础上,优化农产品价格体系,农产品价格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调节,适当数量之内的农产品,应采取保护价的方式,确保生产者的收益不受损失。

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有更大提升,是促使农民群众积极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三、培养现代农民

深受历史影响,我国的广大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缺乏大农业生产思维,加上4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生产方式的耳濡目染,小农意识更加固化。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不能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的发展要求,制约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民,如今的发展现状需要农民联合起来,实施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农业”生产。

结合大部分农业农村实际,就是将地缘相近、产业相同但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用“产业协会”、“合作社”等形式组织起来,在协会章程的统一要求下实行联合经营、规范管理、规模发展,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形式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农村大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培养现代农民,最主要是教育引导农民更新观念,能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主动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去。其次是通过培养培训促使农民增长知识技能,提升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实现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

培养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是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效益积极性土地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