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 为儿童构建成长的乐园

2019-09-10宁征

教育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活动

孩子们的老朋友、人称“宫老爷子”的动漫大师宫崎骏曾经画过他理想中的幼儿园:每一道楼梯都长得像滑梯,每一间大房子里,都被泥土堆出了山丘和山坡,孩子们在房间里挖土,在泥巴堆里滚上滚下,从一个房间滑到下一个房间……而大房子外面,有孩子在生火,也有孩子在灭火,还有孩子在飞刀削树枝,也有一群孩子则在快活地爬树。

在这幅画的旁边,写着“宫老爷子”的内心独白:这是一个让孩子们入迷的幼儿园,住在这附近的孩子,不管是谁都可以进来玩。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使用浑身的感觉,去活动身体的地方,是一个将混凝土和塑料藏起来,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土与木、水与火这些生命物体的地方,我要造一个让孩子们来了就不想回家的幼儿园。

在中国的幼儿园,宁征园长有同样的发现和期待,原本天真无邪、活泼开朗的孩子们变得不愿来园,厌烦学习,厌烦活动,他们最愿意去的地方竟然是盥洗间——这里是他们和小伙伴的私密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暂时放松,无拘无束。原来,小小幼年娃也向往“诗和远方”,宁征循着孩子们眼睛的方向,走向了“开放教育”,给孩子们构建一个成长的乐园。

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本期“校长读书会”邀请宁征带大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循着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之路,解读“开放教育”的真实内涵,带孩子寻找泥土的气息、树木的呼吸、火的炽热、水的流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给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它最先被国家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步入一个开放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我们确立的“开放教育”就此生根发芽。历经20多年的实践探索,“开放教育”成为青岛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是盥洗间?

在那个年代,“开放”这个词汇好像距离教育现实很遥远。

静观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是那样的不协调:大一统的教学计划、大一统的教育内容、大一统的组织模式等。原本天真无邪、活泼开朗的孩子们变得不愿来园,厌烦学习,厌烦活动,最愿意去的地方竟然是盥洗间——这里是他们和小伙伴的私密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暂时放松,无拘无束。

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21世纪合格的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有摒弃那些旧的、封闭的东西,借鉴、吸纳、创造新的理念和策略,才能找到一条科学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道路。

怎样定位和规划才能建成实验示范基地?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探究之旅。

“走出幼儿园”成为开放教育之路迈出的第一步。当时,我大胆提出一个想法: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我们发现,城市中这些成人们眼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环境被高楼大厦、水泥浇灌的马路和广场占去大量空间,他们的生活无法亲近自然。那些充满童趣的活动,比如在草地里逗蛐蛐,在田野里捉蚯蚓,在小河里捉鱼虾的体验和乐趣反而远离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于是,我們带领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去农村田野赏花,去果园摘果子,去田地里捡花生,掰玉米,去火车站参观,去栈桥游览,去海军博物馆亲眼目睹各种各样的军舰等。

令我们万分惊奇的是孩子们的眼睛亮了,他们时而惊叹,时而欢呼,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朗声大笑;他们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疑问……回到教室里,孩子们依然兴趣不减,继续谈论着各自不同的收获,离园回家的路上,孩子们主动与爸爸、妈妈交流的话题也多了。

由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将这些活动引入课程,带孩子们走向广阔、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大社会。这就是我们眼里与众不同的“开放教育”课程。

“开放教育”之路可以再宽些、再远些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的特点,是进行“开放教育”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开始阶段的初步探索中,虽然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我们也发现潜在的问题。一方面,外出活动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的;另一方面,教师对每次外出活动的教育价值定位不够清晰。比如活动能否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外出回来后孩子们的活动怎样延续等问题。

怎样让外出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有机联系整合,怎样才能将“开放教育”之路走通、走宽、走远、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园之路,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专业引领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有幸得到国内著名幼教专家们的直接教诲,已故的前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史慧中教授和原北京市教科所的方明所长,走进我们的教育现场,手把手地引导教师如何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如何观察幼儿,如何进行教育反思。

专业阅读是开放教育实践研究得以拓展的理论支撑。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为拓展“开放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丰富了我们对“开放教育”的再认识。“开放教育”应当把孩子们带出幼儿园,让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亲密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与孩子们个人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是一种发展的活的教育。这就是“开放教育”所具有的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系列专著《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台湾心理出版社出版的《开放教育》《打开幼儿学习的另一扇门》《海因斯科普》书籍被列入教师每学期重点阅读书目,收益良多。邀请幼教前辈、专家走进教育现场引领研究、剖析点评、传播前沿信息、与专家平等对话是“开放教育”进一步发展所依赖的重要专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的冯晓霞、庞丽娟、刘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等,百忙中多次来园,各自从独特的研究视角对我们的“开放教育”研究给予无私的、颇有价值的点拨。

在“学习——借鉴——创造——实践——反思——总结”的循环研究中,我带领团队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由粗浅到深刻,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践研究也经历由外在形式上的借鉴性开放,到人本、整合、创新全方位的开放。

“开放教育”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昆虫什么时候来到草地上?下雪了,雪是什么样的?雪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池塘会结冰?哪里还有冰?类似这些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在传统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孩子们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开放教育”必须彻底摒弃教师是知识传授和道德化身、高高在上的角色形象,而应成为孩子生活世界的“共同遭遇者”,去追求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与学,去追求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

尊重孩子的时间、空间及机会。尊重儿童的时间意味着给予孩子自我选择的时间。“开放教育”首先保证时间的“长度”,保证孩子拥有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满足孩子基本活动量,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开放教育”还强调保证时间的“宽度”,满足孩子在相应时间段内充分探究的需要,等待孩子去发现和创造。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拥有足够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时间,每天可围绕不同的主题探究活动,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与同伴一起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尊重儿童的空間意味着给予孩子发表个人意见和独立见解的场所。在开放教育的活动区和其他学习情境中,孩子的自言自语和相互之间的讨论、争吵是被允许的。这与以往经常将“安静”视为评价教学质量唯一指标的观念和做法有很大不同 。

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机,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进程,选择自己的视角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取成功的体验,我们提供了系列材料。如钉钮扣活动中,提供大小型号不一的针,手眼协调能力强的幼儿选用小针眼的针,能力弱的用大针孔的针,这样每个幼儿既不会因完成不了任务而自卑,也不会因满足不了需要而苦恼,都体验了自主选择的快乐。

孩子是天真可爱、充满童趣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成人面前毫无掩饰。那么,成人能否敞开心扉、真正接纳理解幼儿呢?开放教育的老师和家长们认为信任孩子、走近孩子、解读孩子和启迪孩子是构建“我与你”师幼关系的关键所在。

主张发展性的“教育爱”。“开放教育”的真谛是爱,它应该追求人类的最高境界——真、善、美。爱和被爱是生命永恒的追求,是人们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也是儿童心灵成长的核心。

“开放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化成长

“开放教育”将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充分挖掘、整合并利用,为儿童营造温馨、和谐、支持、合作、创造、表现、分享的育人环境,让每名儿童以自己喜欢、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学习的真切体验,使儿童的生活、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开放教育”课程的明显特征是“开放性”。其一,“开放教育”的内容和活动追随幼儿合理的需求和兴趣,任何内容和活动的选择均以儿童为第一参照。其二,“开放教育”把社会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新闻等列入课程范围。其三,“开放教育”特别要求教师尊重每名幼儿的选择,支持幼儿的个性化表现。其四,“开放教育”视幼儿的一日生活为课程,不同的教育时段有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其五,“开放教育”视活动区活动为有效促进儿童个性化成长的主渠道。个性化的环境、个性化的选择、个性化的自我实现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教育”的本质所在。

“开放教育”中的亮点和特色精彩纷呈,定期引导幼儿走向自然,亲近社会是开放教育的重要手段;开放的活动区活动满足了每一名幼儿自主选择和创作的需求,孩子们与环境材料互动,同时又满足同伴间、师幼间多重互动的需求,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充分释放,让老师的角色充满了多重性的同时,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具有灵性的活动场每天充满生机。

名家点评

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宁征园长不仅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亲自规划、组织、参与了本园的开放教育研究,而且还能不时抽身其外,理智地用第三者的眼光反观自我,确认专业生活的意义,实在难能可贵。开放教育研究对理论和实践的这种理解和处理,或许用那句隽永的诗句来描述更为贴切:我行走在大地上,但是我的思想却在高飞。

山西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2014年与《幼儿园开放课程》一书结缘,我园第一次接触“开放教育”,从懵懵懂懂中逐渐理解了开放教育的内涵和特征。2016年,宁征园长无私接纳我园派教师跟岗学习,多形式、全方位、高质量、零距离感受“开放教育”的魅力。我们直接借鉴《幼儿园课程故事》中的案例,尝试在教育教学中让静态的知识开放出动态的活动,在开放中把灌输知识的技能变成在行动中建构,重温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幼儿的真实体验;引领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发挥鹰架作用;重视家长的作用,让幼儿的学习发展看得见。我们将继续跟随开放教育的足迹,走出创新的办园之路。

责任编辑:胡卫娜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