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

2019-09-10陈佳慧卜令敏

学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陈佳慧 卜令敏

摘要:从字面意思来说,大众化不难理解,就是指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思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人了解马克思,了解马克思主义,不要觉得马克思是很难理解,或者是很高深的学科,并且还能够将马克思理论和具体的现实相结合。大众化,顾名思义,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人民所关注的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关注人民是否能够获得美好生活的体验。所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是让大家都接受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进人民群众的观念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才能够获得美好生活的体验,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在理论知识的获取上来说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专著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专著以数量多,理解难著称,必须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学习才能够把握,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大家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从之前的整体化阅读变成了碎片化阅读,生活节奏要越来越快,人们自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不自由,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占据了人们的课余生活,所以使得人们能够神速学习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第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宣传效果不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采取教育多元化的方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大家都能够提起对于马克思理论的兴趣,加大课堂灵活性,开放性,生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思想让大家深入人心,更加加大学生的兴趣。并且此外,要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传授和讲解,用通俗化的语言让大家能够理解,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进行多多的思考。我们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所以理论是否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实践中来进行检验。而且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还可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二)从实践的应用上来说

首先,刚才说到实践才能得知理论是否正确,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容置疑所以实践就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关键一步,而且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材料多余实践研究方面。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长盛不衰,恰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但是在人民群众中,马克思理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二,我们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应该善于运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话语体系来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三)从文化氛围上来说

理论宣传教育是一种显性的教育方式,那么相对于理论教育,文化氛围的影响就是隐形的教育宣传方式,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显性教育,更不能忽视隐性教育。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能够做到兼容并包。所以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我国的文化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通过文化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更能够让人民群众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开始质疑马克思理论,对马克思的引领文化的能力和作用产生不同的声音。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尤其是媒体监管。

最后,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比如学校,家庭,社区,我们时时刻刻处于这样的生活中,所以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文化建设包括方方面面,文化环境对于社会的风气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同样也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兼顾理论教育和文化宣传教育的双重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途径

(一)从研究力度上来说要不断加强

从理论研究来说,应该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时代化研究。因为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先决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要立足国情,以基本国情为现实基础,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体现出来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实惠,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应该紧跟国情,把基础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整体性队伍建设来说,一定要注重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注重培养团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的年龄和知识的方面的队伍建设更加精英化。在年龄方面应该注重多样化,老中青相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会和大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更能够吊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能够得到更多的继承,并且从青年教师或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本身来说,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宣传教育方面的能力,并且通过团队合作来让各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困惑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理论实践研究方面,根据宣传者的所具备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分工,细化每一个人的工作工作职责,使整个队伍形成更高级的金字塔。处于最顶端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专家学者,负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并且还需要指导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理论学习,而在金字塔中间,是理论转化的研究性人才,也就是把马克思晦涩难懂的理论用通俗有趣生动的语言为大众进行讲解,然后指导人民的社会实践生活,主要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可操作性,生动解读中央各项政策,让大家感觉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和益处,这样才能更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从途径上来说,重视民生问题至关重要

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民生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

首先,不管各项政策如何置顶,最重要的是立足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现本标尺,走近人民群众生活,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问题是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问题,即民生问题。比如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所以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问题,不仅要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想,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要单单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上的依据,应该更加注重执行与宣传的高效性。

其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还应该具有把理论转换为实践的能力,把理论转化成为具体的方法,而好的方法一定是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解决切实问题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想要从行为上,引导人民群众行为的规范,并且同时提升民众的德行。

(三)从宣传途径上来说,利用新媒体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1世纪,传统的网络时代已经悄然离去,现在新兴市场上自媒体和新媒体占据了巨大的位置,而且慢慢取代了传统的网络宣传方式。而且现在一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很多主流的红色网站,访问量不如普通的图文并茂的网站,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知识的渴求,网络民众更加喜欢有图有真相的网站,而传统的理论网站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而自媒体正好能够满足人民需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领域。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等App的广泛流传,能够更加快速的,全面的,范围广阔的进行传播信息,而且同时还能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推崇。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然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和方式。

(四)致力于营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氛围

中国文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自成体系。习近平同志提出,文化自信并不是仅仅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自信,还包括我们融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我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有共性的,比如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只有量达到一个定点之后,超越了这个定点,量变就会发生质变,这个理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就是,“水滴石穿”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水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积累,达到量变的定点,就能够达到石穿的质变,能够达到质的飞跃。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的点,并且将两者紧密结合,进而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环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青年人,青年学者和大学生在文化传播环境中的作用,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主体,更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从具体手段和方法上来说,要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增强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中来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而形成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邓登瑶.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方论刊,2017(5): 7.

[2]刘向军,姜永建.社会转型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民生视角[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43.

[3]谢加书.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義大众化传播 [J].教学与研究,2010(5): 4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王晓青.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 众化的辩证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83.

作者简介:

陈佳慧(1993.8-),女,汉族,籍贯:山西阳泉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卜令敏(1996.11-),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