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在长沙的“三味”书屋

2019-09-10王姣欧芊利陈洁

科教新报 2019年31期
关键词:书友书院书籍

王姣 欧芊利 陈洁

有人说如果书店设计的属性超越书籍本身,那么你会流连,却很难忘返。书店往往承载着引导阅读的作用,在长沙这所喧嚣的城市里,有这样几家书店,它们有颜值也有内涵,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7月11日至12日,本报记者实地打卡了几家“網红”书店,有现代化的新型书店、功能齐全的书城,还有偏隅一方的小书店……

止间:指握自由与惬意

止间在长沙有五家分店,坐落在芙蓉中路辅路和建湘路交叉口的这家,需要绕过繁华的大道,向一个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的上坡路口拐进去,入目皆是小商店紧紧挨在一起的景象。在疑惑中转头,发现止间就在记者的背后静静地待着。它说:止间,不只是一间书店。

一门之隔,隔断门外的车水马龙。进入大厅,记者眼前一亮,暖色灯光下,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斜坡式的屋顶,用古树样式的生态灯点缀,灯箱是一本展开的书,上面用小篆、行书、楷书刻写着经典碑帖,偏黑、棕的色调与书法元素营造出安静的氛围,置身其中,仿佛行走在历史的天空中。

忽而,一阵轻轻的笑声传来,打断了记者的遐想。闻声望去,两个小男孩正一块儿捧着一本《奇奇颗颗历险记》看得入迷,放眼阅览区,不少孩子以自由的姿态品尝书籍,或是趴在长椅上,与匹诺曹可爱地交流;或是严肃地坐在圆凳上,为《混血豺王》里白眉儿的遭遇揪心不已;亦或是和好朋友在临窗的书桌上小声探讨,《芬达的秘密》里飞龙队去昆仑山西王母国的冒险究竟会不会成功。

记者穿过阅览区,去饮品区买咖啡的间隙,转头一看,发现《论摄影》的封面人物恰好举着相机在“拍我们”。往书架上一看,又发现社会类书架标识上易卜生对你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真是随处可见书籍带来的惊喜!

午时,一阵香气恰好在肚子咕咕叫时从旁边飘来,记者走到餐厅一看,有一边看漫画一边吃意面的小男孩,也有趁着午餐时间来这儿小憩的女生。记者无意间扫描到桌牌上的二维码,书店创始人和止间的故事、止间与读者们的故事映入眼帘,细细品读,那一份自由与惬意赋予了止间书店灵魂和温度。也许某一天,温暖他人内心的故事主人公是下一个踏入止间的你。

梅溪书院:超级书籍百货城

在步步高梅溪新天地的东南面,购物中心、水秀广场、飞行体验馆等建筑群聚集,以至于记者用手机导航也找不到梅溪书院,正急得团团转时,恰遇一热心路人指点迷津,原来那座以钢琴外形为标识的建筑就在记者身后。

梅溪书院,一听到名字,记者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带着古风气息的院落,事实上,梅溪书院是融现代感和冲击性于一体的存在。其设计以红色为主调,以楼梯为主题,空间结构错落有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台阶和天花板都将书本的形状融入其中,并蕴藏着小心机。记者在阅读的间隙,抬头一看,便被一个红色横梁上刻写着的神秘符号吸引,探索的步伐随即迈开。

现代化并不代表刻意、机械。梅溪书院以个性化的服务打出现代化的响声,有属于个人的私密空间,也有满足不同人群阅读需求的场地。因为是以当当书城为基础,书籍覆盖面广,也能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

梅溪书院的理念就是“让读者随意享受阅读空间,不拘泥于形式”。在一、二层的书海,记者随处可见安静看书的读者,他们或斜倚书架,或盘膝靠墙,或端坐台阶……楼梯上摆满蓝色封皮的《我不》,两个穿着高中校服的学生就坐在一旁互相讨论大冰,而一个小孩子倚着栏杆向灯光伸出手来,似乎在寻找光线的奥秘。

比起过于安静的新型书店,梅溪书院是记者体验过程中距离感最近的书店,它就像一个书籍百货超市,不需要小心翼翼,想怎么逛就怎么逛。

书应该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东西,应该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不用太刻意,儿童阅读区完美体现了书店应该有的亲切感,母亲带着孩子,小声读着书。阅读池中,孩子们脱了鞋窝在里面,边看书边跟朋友互动,就像是在自己家中一样。

述古:居民楼里别有洞天

在纸质书籍销量日趋低迷的大环境下,述古人文书店却拥有8000活粉兼死忠粉,平均日销200多单。

记者在长沙市定王台书店附近转悠许久,才在与其隔街相望的居民楼里找到了这家书店。店门小得不像话,一张蓝色贴纸打印的“述古人文书店”就是招牌了。推开店门便是另一番天地,屋内几排简单的书架,一方长桌,便是这家“素颜”书店的全部。书架上、地板上、桌子上,甚至店主黎叔小憩的房间里也全部堆满了书,书本上都夹着一张白色小纸条,上面写着各地书友的名字、买书的时间。

“能坚持肯定是有情怀的,但是要生存要盈利还得有商业头脑,二者并不冲突。”黎叔从一堆书中抬起头,与记者聊了起来。2004年,爱买书藏书的他,辞职开始创业。激烈的竞争下,他借力于网络手段,通过社交群、新媒体平台推荐书籍,提供讨论话题,引导书友在群内交流,由此聚集了一批书友,分享那些值得购买的书籍。而且由于大多是各大出版社库存书,一般都会打折扣。

“每次黎叔出去进书都像是我们的狂欢,那意味着又有好书可以看了!”正在店里翻阅书籍的陈女士表示,她从高二开始就在述古买书,如今在这里给孩子挑书。说起第一次遇见述古,陈女士直言太庆幸,那次在无意之间推开了述古书店的门,之后在书店买书、在群里发言、与书友自由交流,那种沟通与交流直抵心灵深处。

15年的经营,让这家店有了一批相当规模的固定的读者群。其中有爱来书店看书、唠嗑的大爷,有素未谋面却连续五年平均每年在述古买书超过10万元的浙江书友,有共同志趣想让述古也在外省开分店的重庆书友。

猜你喜欢

书友书院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意少书友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我的书斋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