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看三联一反推”巧解诗

2019-09-10唐云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主题词全诗词语

唐云峰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常考题型,而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因此,如何让学生读懂诗歌是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关键。在此,笔者就多年来诗歌教学实践中依据“五看三联一反推”让学生读懂诗歌,从而破解答题难的方法作一介绍。

一、运用“五看”做实诗歌鉴赏题顺序

(一)看标题

1.标题揭示或概括诗歌内容。如朱熹《观书有感》,只看诗正文,会认为是写小湖的风景。但看了题目后,便知道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标题可提示诗歌线索。如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标题中“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3.奠定情感基调或表露心情。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4.点明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标题就点明了时间九月九日重阳节,事件忆山东兄弟。

5.明确体裁或题材。一是初步判断诗歌类型,明确诗歌基本表现手法。如虞世南《蝉》,从题目可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柳中庸《征人怨》,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边塞诗。二是知题材。一般来讲题目含“送”、“别”字为送别诗;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多为怀古诗;咏(题、赞、赠)+物象,多为写景咏物诗;“塞”、“军”、“征”、“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少年行”,多为边塞诗。

6.题目展示思路。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二)看作者

每年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王维诗含蓄生动;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学生在看到是这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要记忆起这些诗人常表现出来的一般风格。

(三)看注释

读全注释所蕴含的信息。高考诗歌所选的题材多种多样,大都附有注释。注释的内容及作用如下表:

(四)看情词

看“情词”,就是找出诗歌中直接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如“愁”“忆”“思”“喜”“苦”“暗”。当然也还要特别留意那些蕴含情感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词语,特别与“愁”相关的词语,如“断桥”“古道”“枯藤”“老树”“昏鸦”“日暮”“天寒”“雨雪”“残阳”“花落”“孤雁”“秋”“秋风”“落叶”“北风”“杜鹃”“鹧鸪”“折柳”“羌笛”“玉门关”“白发” 等等,只要多读多思善于总结,就不难发现规律。例:王维《齐州送祖三》: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远,望君犹伫立。从这首诗中可以找出情词“泣”“伤”“愁”“急”,包含情感的词如“离”“天寒”“日暮”“祖帐”(为出行者鱼饯行所设的帐篷)“荒城”“君已远”“犹伫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与朋友分别的愁苦无奈与不舍。

(五)看题干

解释疑难之处、明确该诗所表达的情感、点明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等等。

二、通过“三联”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一)意境主题词

表现宏阔的,如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的,如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热闹的,如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清冷的,如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二)情感主题词

常见体现悲的,如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体现喜的,如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

(三)思想主题词

借助主题词,细嚼诗文,解读诗歌,体味情感。一类体现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批判、讽刺……另一类体现消极、消沉、颓废、退隐……

三、巧借“一反推”理解诗歌内容

如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原诗略)。所设题1:下列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所设题题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我们可以从这两个选择题来反推本诗大意与主旨。先假设每一项是正确的,再代入这首诗,诗意与主旨很快就明了。再稍一分析就容易排出錯误或不太准确的答案。

猜你喜欢

主题词全诗词语
找词语
劝学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
对公文中主题词标引的思考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