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大家庭(三)

2019-09-10

关键词:哈尼族哈萨克族白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小朋友们,还记得这首歌吗?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个民族生生不息,在中华大地上散发着各自的光辉。本期,让我们以崇敬的目光,一起来欣赏瑶族、白族、傣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的民俗传统和特色文化吧!

彩云之南傣家兴

济宁市汶上县东门小学四年级二班郭东旭

傣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家人非常崇拜孔雀,所以他们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为“孔雀之乡”。

傣族人的服饰和风景相配,妇女般是彩色大统裙,短上衣;男性是长管裤,头上包着白、水红或蓝色的头巾。傣族人特色的美食也很丰富,有腌酸菜、腌竹笋、炸牛皮……令人口水直流!

傣族人的节日也很特别。傣族除了泼水节之外,还有关广门节和开门节呢!关门节用傣语说是“毫瓦萨”,而开门节是“翁瓦萨”。

哈尼族

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王智文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有一个民族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它就是一哈尼族,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哈尼族的男子头裹黑或白色包头。老人戴瓜皮帽,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他们穿布鞋或穿用木板、棕绳制作的木板鞋。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是老人节,在老人节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穿传统服饰,用独特的舞蹈和丰盛的酒宴为老人庆祝节日。

这就是哈尼族,与其他民族一起,组成了一个美丽、富强的新中国。

哈萨克族

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郭蕴诗

哈萨克族是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哈萨克族是一个自觉孝老爱亲的民族。哈萨克族同胞从小到大就习惯性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帮助别人。同时哈萨克族人对待客人也非常热情,待人真诚。对登]投宿人哈萨克族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客人。如果是十分尊敬的客人或是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2011年5月23日,哈萨克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岛王

潍坊市昌乐县北大公学双语学校五年级五班刘娅男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习俗、语言,正是这些独特的民族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最令人着迷的是每个民族的传说,每次读到这些传说都会使我浮想联翩,沉浸在幻想的境界里。其中瑶族的盘王是我最敬佩的大英雄。

传说古时高王人侵平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就把公主嫁与他,一名叫做盘瓠的龙犬摘下了金榜。他渡海来到了高王身边,假意讨好高王,得到了高王的宠信。一次,盘瓠在高王喝醉后咬下了高王的首级,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盘王,娶到了公主。盘王封王后仍过着简朴的生活,经常和他的儿女一起出去打猎,一次打猎过程中,盘王不幸被山羊的角撞伤,跌下悬崖而身亡。他的儿女剥下了羊皮,将其做成了鼓面,边敲边唱边哭来追悼盘王,后人把十月十六定为了“盘王节”,来祭祀祖先。

盘王的勇敢和他的简朴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做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中华大家庭——傣族

聊城滨河实验学校四年级八班朱子杰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

傣族人民自然也有他们的重要节日一潑水节。在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盛装早早地来到大街上。人们提着桶,端着盆,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见到谁就把盆中的水泼洒出去,被泼到的人也不生气,两个人只是一笑而过。

“五彩斑斓服饰绚,角楼典雅小吃鲜。”傣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想去山清水秀绚丽多姿、喜庆热闹的傣族看看吗?

中华大家庭之白族

聊城滨河实验学校四年级七班许明轩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它们共同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虽然我是一名汉族的小学生,但是我还知道很多的少数民族,白族就是其中之一。据我所知,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他们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喜欢用茶和酒待客。我们常说的“酒满茶半"就是那边的待客之道,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白族人民崇尚白色,喜欢穿白色的衣服,他们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荡秋千、耍麒麟、泼泥赐福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等节庆活动。这样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特别的丰富多彩呀?

正是这样优秀的各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们中华大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

土家族

潍坊市昌乐县北大公学双语学校七年级十九班张桐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汉文。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在饮食方面,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辅以红薯、马铃薯等;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在服饰方面,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

土家族最有特色的风俗数“哭嫁”。女子在出嫁前7一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得口干舌燥,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猜你喜欢

哈尼族哈萨克族白族
学校您好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本土与异域:哈尼族民俗体育活动社会化发展研究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花样云南(二)
勤劳的哈尼族
白族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