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原1957—2001年小型蒸发器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王磊孙蕾刘德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蒸发量气象因子变化特征

王磊 孙蕾 刘德强

摘要 通过对清原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01年小型蒸发器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清原蒸发量的月、年变化特征,总结蒸发量变化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关系,指出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

关键词 蒸发量;变化特征;数据分析;气象因子

中图分类号:P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4-09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4.036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of small evaporators at Qingyuan national bas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57 to 2001,the monthly and 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vaporation in Qingyuan were obtain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evaporation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it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Evaporation;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Data analysis;Meteorological factors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蒸发量可以指示出某一地区的水分支出状况,能体现这一地区蒸发能力的大小。在自然界水分收支平衡的水循环中,蒸发是水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地表环境共同影响,路地面蒸发量也在逐渐变化。土壤蒸发量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气象、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极易发生干旱。进一步了解清原地区蒸发量变化规律,对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其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小型蒸发器观测数据来源

1.1 小型蒸发器

气象台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含结冰时)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發而失去的水层深度[1]。小型蒸发器为口径20 cm,高约10 cm的金属圆盆,口缘镶有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铜圈,器旁有一倒水小嘴。蒸发器安装在距地面70 cm的高度处,要求蒸发器口缘保持水平。

1.2 数据来源

清原国家基本气象站,自1957年建站开始至2001年均使用小型蒸发器观测,2002年起,每年的5—9月使用E601B大型蒸发器进行人工观测,其他月份使用小型蒸发器观测,观测数据完整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取用清原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01年单独使用小型蒸发器观测时的观测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该站45年以来蒸发量的逐月、逐年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蒸发量月变化特征

统计1957—2001年的月平均蒸发量(图1)可以得出,清原县月平均蒸发量的最小值出现在每年的1月份(13.8 mm),次小值出现在12月份(15.2 mm),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211.5 mm)。月蒸发量1—5月份呈指数函数式增加,5—12月份呈线性函数式递减。

整个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清原受冷空气影响频繁,月平均气温低(图2),1月份是清原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12月次之,日照时数少(图3),导致蒸发量很小。而5月份,清原县平均气温较3、4月份回升明显,月平均日照时数达到全年最多,且平均风速也较大(图4),降水偏少(图5),平均湿度小(图6),气候干燥,进而蒸发量很大。

2.2 蒸发量年变化特征

1957—2001年清原蒸发量年平均值为1 224.1 mm,从图7可以看出,清原年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1958年(1 651.1 mm),次大值出现在1961年(1 562.0 mm),最小值出现在1992年(990.4 mm),次小值出现在1986年(996.3 mm)。

从图7还可以看出,清原小型蒸发器蒸发量年变化趋势呈波动形势,1957—1965年蒸发量偏多且波动频繁,1958—1992年年蒸发量呈波动式递减,1992—2001年年蒸发量又开始波动式攀升。

将清原1957—2001年蒸发量年变化(图7)与年平均风速值(图8)作比较,可以看出两者有比较吻合的正相关性(图9)。

2.3 气象影响因子

综合分析表明,与蒸发量相关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日照、风速、降水和相对湿度等,一般温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风速越大,降水量越少,相对湿度越小,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但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3 结论

(1)清原站1957—2001年小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月变化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月蒸发量受温度影响明显,1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蒸发量最小。春季受气温、日照、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比较明显,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1—5月份月蒸发量呈指数函数增加,5—12月份呈线性函数递减。

(2)清原小型蒸发器蒸发量年变化趋势呈波动形势,其中年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1958年,最小值出现在1992年。1958—1992年年蒸发量呈波动式递减,1992—2001年年蒸发量又开始波动式攀升。清原年蒸发量与年平均风速有比较吻合的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51.

责任编辑:郑丹丹

猜你喜欢

蒸发量气象因子变化特征
1958—2017年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务川县气候变化特征
伊宁市旅游客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及旅游发展对策
随机森林在棉蚜虫害等级预测中的应用
橡胶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性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杨树叶纹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