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019-09-10陈慕逸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社会性规则意识

陈慕逸

面对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而作为21世纪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多元阅读,为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从阅读材料来说,不应限于故事书、文字、书籍;从阅读场所来说,不应限于课堂、幼儿园、家庭。“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是对幼儿早期阅读意义的拓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多元阅读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它是指在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的情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质,增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从而对理想与未来的向往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与启迪。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上,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就表现出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行为霸道、易发生争执,不能克制自己等不良行为。因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迫在眉睫。

活动是幼儿行为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在实际的活动中,幼儿才能获得具体的行为认知,而这种认知必须再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逐渐内化为自身意识,形成习惯。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机会,帮助幼儿从中获得规则的认知,在活动中巩固和提高执行规则的水平。

幼儿自制力较弱,行为的兴趣性和情绪性强,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以各种有趣的活动(如趣味性游戏)来调动幼儿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幼儿行为培养的目的。

由于幼儿自控力和坚持性较差,且易受外界影响,使他们的行为具有:不稳定,易反复的特点。因此要使规则意识真正植根于幼儿内心,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我们首先必须保证要不断的强化幼儿正确的行为,纠正他们的违规行为,将规则教育长期的、一贯的开展下去,同时还要保证各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包括教师自身态度,教师之间,家园之间的协调一致,如果不做到这点,就容易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或出现反复变化的行为,甚至形成双重矛盾的不良性格。

皮亚杰指出教育必须十分切合于幼儿的认知结构,只有当教育内容适应幼儿结构的同化能力,又激起了幼儿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时,才会被幼儿有效的同化。因此在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任何道德行为的获得都是在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和思考而實现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幼儿在自身的积极活动中理解了行为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时,才可能产生相应的行为。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应是行为的发动者,完成者和体验者。因此,教师在规则教育中必须充分落实幼儿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引导,创设适宜的环境使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发展和提高执行规则的水平。

杜威提出教育应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以自由活动为方式,强调幼儿“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他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经验为中介,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来影响和改变自己,通过活动而获得发展。在幼儿规则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将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体验规则、维护规则,让幼儿在亲身活动中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获得力量。

通过研究希望能为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毕竟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引导,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持之以恒,一定能使幼儿将各种规则,化为心中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使我们的孩子,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

社会性规则意识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