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散神聚 貌易实难

2019-09-10张庚秀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审题

张庚秀

摘  要:高考作文材料新颖化、要求严谨化、任务多样化、内容社会化。

关键词:特点;要求;任务;内容

记得今年高考时,有人说“高考作文就像政治题,审题零难度,越来越简单。”果真如此吗?还记得2018年我参加高考作文评卷时,有个考生从父辈、己辈、下辈三代人18岁的际遇和使命展现祖国的追梦历程,文章中心、结构、语言、书写,几乎无瑕疵,只是忽略了“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对象意识。我反复审读,给了54分,三评结果47.5分。因为忽视题干隐含的对象意识,一篇好文只得个中等分,一个语文优生掉进了陷阱里。还能说“审题零难度”吗?

那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至于被误解呢?我且以近五年的全国卷为例谈谈粗浅认识:

一、从材料特点看:都是新材料作文,具备新特点。不仅有“四自”的高度开放性: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同时讲究“三不”的严格限制性: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且材料越来越贴近当下生活,就近现实。从2015年全国卷Ⅰ“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开车打电话引争议”到卷Ⅱ“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横向如此。从2015年到2019年的5年14卷,纵向亦然。其中有8卷现实材料型的,2015年两卷、2016年卷Ⅱ“语文学习三途径”、卷Ⅲ“小羽研发新茶带头致富”、2017年卷Ⅲ“恢复高考40周年”、2018年卷Ⅰ“世纪宝宝”、卷Ⅱ“加强战机防护”、2019年卷Ⅱ“青年学生身份完成写作”;有4卷阐述道理型的,2017年卷I“中国关键词”、2017年卷Ⅱ和2018年“名句警句”、2019年卷I“关于劳动的深思”;还有2卷漫画型的,2016年卷Ⅰ“分数和奖惩”、2019年作文的要求或隐或显,全都有“四自三不”的新材料作文特点。

二、从作文要求看:稳中有变、同中求异。14卷写作要求基本相同,但有微变,如2015年卷Ⅰ比卷II多了书信体要求,2019年卷II比其余两卷多了“符合文体特征”的要求。即使同为应用文体,也稍有异。2015年卷Ⅰ“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只是多了单一的书信体要求。2019年则要求“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因为增加了“演讲稿”“观后感”“慰问信”等应用文体,不同文体,特征不一;考生选择的任务不同,其身份背景也不一样。这题看似写作方向比较自由,似乎每人都有题可选、有话可说,其实是更高层次上考查学生全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思想深度,要得高分、写出深度实属不易。由此可见,作文的要求渐趋多样化,越来越严谨。虽然选择的空间变大,自主独立作文的意识变强,但为了有效避免套作,难度也增大,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更高,确实能够考查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三、从作文任务看:越来越繁多,越来越隐蔽。14题都有新材料作文的基本任务,都要理解材料、把握立意,都要清楚任务、明确要求。但是,看起来相同类型的相似要求,其实考查的难度不一样。同样是考查情境意识对象感,2015年卷Ⅰ就直接指明“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任务很明确,只要会写信的孩子几乎都不会自言自语。2017年卷I“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没有点明写信,只强调帮助外国青年,其实也是要求对象感,坑了不少孩子。2018年卷Ⅰ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同行、成长”“追梦、圆梦”,这么多关键词和任务已经把考生绕晕了,再加上“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情境任务,语境要求越强,对象意识越隐蔽,真是绊倒了不少人。很多考生顾此失彼,自说自话。正如我开篇提到的那位优生,从文笔可知其语文功底之深厚,可是在考场上,在短时间里,被隐蔽的任务坑了个“趔趄”,心痛之。同样是名言警句型的,2017年卷Ⅱ“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各有主题的六句诗词,选2或选3排列组合,结果异彩纷呈,即使要求有内在关联,答案依然丰富多样。而2018年卷的三条标语口号其实是“改革开放三部曲”的浓缩,折射出祖国近40年的发展演变和方式变迁,内在关联单一,无需组合必须兼用,考生须结合热点谈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迁和感受。这个隐形的内在关联坑倒了不少人,有人组合两句,有人忽略了其内在关联,只是当作三句名言各自阐述理解和感悟。

四、从材料内容看:越来越紧贴生活,越来越有时代感。8卷脱胎于社会生活的现实材料,生活性和时代感自不必说,如2016年Ⅱ卷“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写的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生活味够浓。在五四运动100年、祖国70华诞的2019年写关于“五四精神”或“祖国复兴”的作文,时代感够强,考生不能只是就事叙事、粗浅议事,必须结合“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发表对 “时代变迁”和“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看法。哪怕是4卷阐述道理型的,也不是抽象概念和空洞道理。“一带一路、高铁、广场舞”等关键词,哪一个不是当下生活的写照;“热爱生活,从我做起”的演講稿,不就是校园“五一劳动节”学生自己的活动吗?就算是两卷漫画题型,“分数与奖惩”,多少学生亲历过,对那种功利性的教育无不深恶痛绝。“毕业前让我再看看你”,那简直就是学生走上考场前的最后一课,能不有深切体会吗?材料内容几乎都源于生活,紧扣时代,哪一题考生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空发议论。真正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见解,唤醒考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要两耳也闻窗外事的社会责任感。

纵观五年高考作文的演变,其如一篇高妙的散文,形散神聚,形式多样,主题向上;貌似容易,随手可撷,要想出彩,实则艰难。审题必须“全、细、深”,方能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高考作文的材料新颖化、要求严谨化、任务多样化、内容社会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是“一核四层四翼”高考新理念的落实,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唯其如此,方得体现“文道结合”的语文本色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罗丽君. 浅谈高考语文作文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9):83.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文体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另类文体巧谋篇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