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规范

2019-09-10刘礼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4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科研高校教师

刘礼

摘要:目前我国部分大学教师存在治学浮躁、教学质量低下、学风不正、学术不端、学术研究质量不高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学术水平,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因此,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培养大学教师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扭转学术界的不良学风,强化教师的学术修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学术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规范

一、学术不端的类型

在当前中国国情下,大学教师想要晋升职称,实现事业发展,必须走学术路线。然而,由于时间、精力、资源有限,大学教师在学术的道路上总会面临各种困境。则会萌生出走捷径的想法,造成学术浮躁、学风不正、学术不端、学风浮躁等状况。

1.学术浮躁

学术浮躁表现在急功近利,追求数量,忽视质量;重视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发展;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社会贡献;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部分大学教师不甘寂寞,追名逐利,自我膨胀;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没有潜心研究的毅力,急于求成,希望又快又多地出成果,从而导致了有的大学教师成果多得惊人,名气盛气凌人,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是原创性的成果。

2.学术不端

科学研究中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在我国高校已司空见惯。大学教师的学术不端,主要表现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等,使教师队伍的整体声誉受到空前的挑战。

3.学术霸权

一些大学教授凭着自己的资历与声望,在学术上搞垄断经营、门户之见、宗派观念,压制不同的学术观点,危害其他学者的学术自由。这样的教授是学问之大敌。现实生活中,个别权威学者妨碍思想自由与学术创新的丑陋行径已屡见不鲜。

4.学术邪气

学术邪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术不端的冷漠与吹捧,面对假冒伪劣、剽窃抄袭的学术不端行为,个别教师选择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熟视无睹,甚至撰文为其辩解,反对学术打假;二是伪学术,即对学术不同观点,甚至错误观点保持沉默;对一些明显的学术硬伤不愿也不敢批评指正,评价多事褒大于贬,瑕不掩瑜,致使学术垃圾难以消除。

二、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教师的学术道德存在各种问题,如以上提到的学术浮躁、学术不端、学术霸权等。究其原因,可分为教师个人的因素、制度因素和条件因素等几方面。

1.部分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和学术道德修养欠缺

部分大学教师,尤其是地方大学的教师,对学术责任的认知不当,自身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责任意识薄弱,学术道德和学术人格的修养欠缺。一些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教学研究不够,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对教学改革没有足够的热情。

再者,部分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薄弱,有待增强。服务社会是大学教师的一大使命,也是大学教师不可推卸的学术责任。社会外界对大学的种种希望,归根结底要通过大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行为来实现,要通过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际行动来体现。

2.学术管理与人事管理制度的瓶颈

制度问题往往是大学教师在履行学术责任时遇到的另一瓶颈。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常常对大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造成束缚甚至误导。具体来讲,学术评价与学术管理制度、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制度、教师聘任与职称晋升制度、以及准学术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制度是影响部分大学教师不能理想地履行其学术责任的重要制度性因子。

3.客观条件的制约

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往往受硬件设备、资金、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就学术研究而言,研究经费欠缺,图书、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研究条件落后,缺乏理想的研究合作伙伴,以及缺乏廣泛的学术交流机会等因素严重影响教师们开展科学研究。

三、应对措施

高校教师应发挥追求卓越的品质,创新是科研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大学教师应豁达宽容,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不轻易否定别人研究。学术需要宽容,宽容才能造就学术。

其次,发扬科学民主精神,反对学霸作风,坚持学术平等,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共同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师自律,还需要来自社会公众、媒体等社会各界的适当监督。因此,认真倾听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能敦促大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及时进行反思和修正,对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发展裨益良多。

最后,教师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术道德素养。一是对待学术要有敬畏之心,崇敬之情,学术本身是有尊严的,浮躁之心是对学术的亵渎。只有敬畏知识、真理的学者,才有资格治学。要做到敬畏学术,首先要培养独立人格,摆脱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的桎梏,要用虔诚之心,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断检讨自己,修正错误,为真理而献身。真理总是隐藏在深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层层推导,反复推敲,要有事实依据,精益求精,不能妄下定论。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厚积薄发,勤奋治学,并且要做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总之,学术之路无捷径,需要排出外界干扰,潜心研究。

为了重塑学术净土,首先要重视学术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自律;同时加大学术法制力量,依法治理学术腐败;再者,要严格管理学术刊物,建立论文作者的诚信档案,把关学术刊物质量;最后,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杜绝人情学术,保护大学教师的切身利益,真正通过制度建设解决道德信用问题,重拾大学教师的学术声誉,践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

总结起来,部分大学教师学术动机不纯,学术自律不够,学委会对学术监督不力,学术评价不公,以及学术刊物不善,种种不良因素已然玷污了学术研究的纯洁性、高尚性和原创性,同时挫伤了其他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学术道德和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 范松仁,余三乡.大学教师学术道德生态的伦理思[J].学术平台,2013(1):67-68.

[2] 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11-141..

[3] 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声誉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41-44.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科研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