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感受“文化自信”

2019-09-10张静

科教新报 2019年46期
关键词:家国筷子文化自信

张静

9月至10月,波兰教授Dorothy以跨文化交流专家的身份来湖南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做为期一个月的客座教授,作为学院外事专家的罗碧琼老师做了热情接待,带Dorothy领略中国文化。

从个人情感角度,罗碧琼想以此驱散外籍专家的思乡情绪;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这是一次向世界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机会。正如罗碧琼所说,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生活智慧、历史经验、治国理念,以及独特的中国精神。

一双筷子说中国智慧

罗碧琼向Dorothy展示了中国筷子的哲学魅力:明明是“两根”筷子,为什么叫“一双”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江湖人士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定。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在石头上磨一磨,也能当筷子用。筷子蕴含“和合文化”,它暗示做人要“以和为贵”,坚守诚实、宽厚、谦逊等品质。这是一种通达、接纳与协同的中国智慧。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寻自由、求独立的历史。我们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珍视他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这既是我们平时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又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面对外侮,我们誓死抗争。在湖南文理学院的白马湖畔,罗碧琼带Dorothy看了抗日碉堡群遗址,给她讲述常德会战。这段历史让Dorothy明白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捍卫和平的勇敢与坚强。

一个菜米粑粑讲中国道路

利用周末,罗碧琼还带她领略中国的绿水青山,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在张家界的餐饮文化交流活动中,罗碧琼请专业人士现场教授Dorothy如何做中国菜和米粑粑。参观中国杂交水稻原种培育科研基地,分享了“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专家、学者來湖南常德学习水稻种植技术的事例,介绍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罗碧琼说,改革创新是文化的活力源泉,改革创新使中国社会充满了生命活力,改革创新使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功便是明证。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性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抉择和必由之路。

一部电影显中国精神

金秋十月,罗碧琼邀请外籍专家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开展中波跨文化交流活动,并观看爱国电影。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蕴含了浓厚深刻的家国情怀。它告诉Dorothy,中国是一个团结的国度,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里,流淌着炎黄子孙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小我”和“大我”的紧密结合,重视亲情和乡土观念的结合,推己及人,有慈悲心怀,最后上升为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我们对国家民族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个体在自己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幸福,民族崛起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理想追求,是对国家民族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宿感、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也是一种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另外,罗碧琼带Dorothy与常德市书法协会专家和摄影协会等艺术家交流,进行书法体验,参观博物馆,欣赏汉剧,观看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型话剧表演——《桃花扇》,观看地方历史剧《张家界千古情》等。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翻译,带她实地感受中国民俗,感受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特色与自信。

猜你喜欢

家国筷子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Chopp ed!
筷子礼仪
谁咬得更厉害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