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句口号引发一场战役

2019-09-10叶青松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徐向前麦收晋中

叶青松

一、徐向前提出“保卫麦收”口号

1948年6月,徐向前指挥的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打下临汾城后,面临的困难突然间凸现出来:平原地区,柴火极缺。一个兵团的部队,再加上为作战保障的民工,有10万多人,每日做饭烧水,至少需消耗30万斤柴火。平原不同丘陵山地,老百姓烧柴都有困难,哪来如此多的柴火供应解放军?烧柴问题不是小事,吃饭问题更是大事。徐向前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解放山西全境的战略决定。

然而,这个战略构思的具体战役部署,却是由“保卫麦收”这句口号引发的。

在山西,晋中是产粮区,但这一带一直有个民谣:小麦,小麦,你不要黄,黄了不够交公粮。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太原,每到麦收季节,总是出城抢粮。八路军为保卫老百姓麦收,进行过紧张的斗争,对这一点,老百姓记忆犹新。此时,快到麦收季节了,阎锡山为固守晋中一座座孤城,势必要派兵抢麦囤粮。老百姓早就盼着解放军来保护麦收,民谣也改唱成:麦子,麦子,你慢慢长,解放军来了你再黄。

“保卫麦收”是民意,也是华北军区第一兵团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保衛麦收”这句口号既是作战任务,又是政治任务。

徐向前很清楚,“保卫麦收”必然与国民党军发生战斗,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决定分3步走:第一步,以分进合围态势,北上晋中,割裂阎军防御体系,斩断阎军的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围,清剿地方杂匪,确保晋中“麦收”。保证解放军有饭吃,这是第一要务。第二步,相机攻取某些要点,诱阎军主力决战,以达削弱阎军实力,缩小阎锡山的占领区域,为攻取太原创造有利条件。前两步的整个战役重心放在消灭阎军的有生力量上,力争给阎军致命性打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第三步,解放太原。

这些构想最终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赞成。

二、徐向前做出三个大动作

第一个大动作:6月初,派部队挺进风陵渡,在渡口征集民船。

第二个大动作:6月10日,徐向前在《人民日报》发表《谈临汾胜利的意义》。

第三个大动作:6月中旬,吕梁军区部队大张旗鼓进至高阳镇,威逼汾阳、孝义;不久,打下灵石。

这三个大动作,让阎锡山高兴坏了。阎锡山判断,徐向前部挺进风陵渡,有南渡黄河的迹象。机不可失,阎锡山急令高倬之指挥第三十四军、第四十三军和“亲训师”,分3个“箭头”,合击高阳镇的吕梁军区部队。阎锡山说:“3支部队就像3只老虎爪子,把徐向前的部队一部一部地撕烂之,为部队在晋中抢收麦子创造条件。”阎锡山还将这2个军和1个师编为“闪击集团”,由高倬之任“闪击集团”司令官。

事态的发展确实如阎锡山之愿。不到3天时间,“亲训师”攻击连连得手,高阳、汾孝等周边地区纷纷落到“亲训师”手里。

徐向前笑了,知道自己成功了。他心里明白,用军事术语来讲,这就叫“声东击西”。事实上,徐向前只是制造了主力部队南渡黄河的态势,专等阎锡山的“闪击集团”调防,晋中门户洞开之时,则迅速命令第八纵队沿同蒲路东侧的山区,向平遥、介休以东平原地区出击。

6月18日18时,徐向前直接给第八纵队下达了直插晋中的命令,把一张缜密的网悄然撒开。

晋中战役中,阎锡山被重重地打了一闷棍,他急忙收缩兵力,但为时已晚,他的“闪击集团”已被解放军牢牢包围。

一场由“保卫麦收”口号而引发的晋中战役,让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取得了丰硕战果。整个战役一直打到7月21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共歼阎锡山部队10万余人,占领榆次、晋源、忻县等14座县城, 使山西太原成为一座孤城,为解放太原和解放山西全境奠定了基础。

(摘自《党史纵横》)

猜你喜欢

徐向前麦收晋中
又是一年麦收时
徐向前元帅的家风
徐向前:我是个穷司令
徐向前:我是个穷司令
飞来的木桶
晋中采风行
晋中风光无限好
浅论晋中市文化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
豫北小麦开镰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