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影视翻译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2019-09-10洪俊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洪俊

摘要:为了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影视传播的本土化,影视翻译也成为市场的热门行业。因此,高等院校大都设置了影视翻译课程,使自己培养的人才尽可能与市场同步。但是如何实现有效的影视翻译教学,如何将文学、艺术、传播有效地与英语翻译结合起来,这都成为影视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武汉传媒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如何用融合式教学手段,实现翻译的跨文化跨学科教学。

关键词:影视翻译:融合式:教学模式

一、设置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影视作品是声画融合的艺术作品,其中的画面与声音(人物对白、环境音、旁白、音乐)等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声音语言的重要性,在进行本土化传播时,如何对影视剧作品进行准确不失偏颇又体现本土化特点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在翻译一部影视作品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翻译的内容绝对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和词,不是停留在简单地运用专业知识将外文和中文进行对照的层面上,翻译者应把语段看成一个包含着文学、艺术、文化的整体,以求传递出影视作品的传播功能。这样的学科特性就需要影视翻译开设的课程必须体现交叉性、融合性的特点。

以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英语系的影视翻译课程为例,它交叉融合不是对相关学科专业现有课程的简单“拼盘”或叠加,不是将原有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简单地添加到影视翻译的课程体系中,而是按照实现影视翻译类专业培养方案中确定的课程目标的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交叉或融合。依靠武汉传媒学院的传媒特色、艺术特色设置课程。在原有英语专业的基础上,依托传媒类的教学体系、师资力量、设备设施与电影与电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文专业等建立融合性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具有多专业融合性特点。

二、“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改革

校企合作是有效地结合企业的实操性和教学的理论性的一种改革模式,影视翻译类教学在培养人才时一定要和企业结合起来才具有实践意义,因此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专业认知进企业”“实践基地促合作”的校企合作,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到专业的市场化理解到实践实习,全方面地与企业融合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

武汉传媒学院英语系的影视翻译方向从根本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并拿出2门专业核心课程邀请影视翻译类企业的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联合教学,真正从课堂教学上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了课堂融合的“无缝对接”。

其次,组織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参访影视翻译类的公司企业,了解业界和工作流程和方法,对于即将学习的课程的服务对象“影视传播市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最后就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建设好专业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参与影视翻译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学习。

三、“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中,影视翻译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学生课余碎片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以配合与影视翻译相关的线下课堂活动的展开。

武汉传媒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尔雅课堂和学习通APP。第一步:线上学习。影视翻译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录制微课(每节课5-20分钟),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以后,提醒学生在课前认真学习相关微课;第二步:线下学习(课前学习)。课堂教学前,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微课和相关作业要求完成规定主题的影视作品的阅读和观看,并做好课上发言的准备;第三步:线下学习(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先总结微课内容,然后根据作业和任务安排小组展开讨论;第四步:线下总结(课堂教学)。在小组进行讨论发言交流辩论之后,教师务必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分析,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第五步:线上作业。课下完成影视翻译文本以及初稿自评和小组同伴互评,在“学习通平台上”提交供教师评阅。

随着影视传播市场的壮大发展,传统的纯语言文学翻译的教学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重新构思影视翻译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走融合性教学改革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为市场培养合适的影视翻译类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