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治理的要素设计与操作关键

2019-09-10安佳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治理要素

安佳

摘要:对于互联网舆情治理而言,需要通过构成网络舆论场域的“舆论主体、规则机制、影响性范式创新”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设计,并对网络舆情场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设计,使其配置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升网络舆论在生成和表达方面的数量以及质量。

关键词:网络舆情;治理;要素;操作关键

一、激活社会成员,表达自身舆论主体地位

对于网络舆论而言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比较官方的舆论场,一方面则是民间大众的舆论场。但就官方舆论场而言显然是不科学的一个称谓,因为舆论一直都是由社会管理者相对应民众的意见和主张,而官方也只能是作为社会管理者,但却不能以舆论来对其称谓,可见,舆论场域的主体依然是广大社会民众。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已经逐渐走向信息化时代,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实现了人们直接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途径。但是如何让广大民众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从而更好地完成网络舆论治理?在网络舆论中如何才能带动广大民众,让他们成为舆论表达的主体,促使他们在舆论表达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纪律性,还要有一定的自由性;不仅要有统一的意志,还要使自身心情舒畅?而这些就需要对网络舆论的空间和表达权利进行适当的放宽,并且舆论的主体是广大民众。因此,他们在对自身观点和意见进行表达时难免会准确无误,也有可能将个人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偏见带入到舆论中。所以,对广大民众的舆论无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基于网络时代舆论表达的开放性和参与者的多元性,因此所表达的舆论观点会形成一种互补的情况,对于舆论观点可以相互纠错,最终延伸至自清的机制。所以,在当下的网络舆论观点中无法针对某一个人提出具体的舆论表达,而是通过民众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互补纠错,从而逐渐探清真理和事实。

二、理解网络内容关联性,保护舆论多样性

第一,要规制治理的目标。设立规制并实施是为了使管理者能够明确从舆情表达中所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目标。对于舆情而言,它是当下社会背景下所发生的矛盾。因此,对于舆情的管理应该依据社会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充分体现舆情在调整社会政策方面的主要作用。而舆情对于调整整个社会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更好地把握舆情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在发达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表达的内在多元成分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正确的观点还是错误的观点网络都应给予一定的表达空间。可见,网络就是一个相互关联、共生共荣的舆论系统。对于网络上所表达的舆论,要本着文明的表达态度,但也不能抹杀一些过激的网络语。所以,要兼顾网络舆论文明的同时也要避免对一些网络语的遏制。

第三,就网络内容生产而言,它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的复杂性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和发展特征。而这种舆情的产生是自组织特征所表达的信息,因此,规制还是要给予舆論要素一定的发挥和活动空间,如此,才能保障舆论意见的多样性。

三、争取人心晓之以理,进行舆论引导

对于当下网络舆情的处理只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有各自对舆论的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捍卫和自身利益和权利相关的舆论。因此,只有被部分人认定的事实观点和道理是无法被其他人所接受的,这也就是说这些观点和道理无关逻辑是非对错,而是处于个人情感角度和立场来看待的,而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舆论表达者和聆听者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只有情感和关系达成一致才能够进一步实现舆论表达者和聆听者之间的默契,从而对舆情进行有效治理。由此可见,要想对立场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通过舆论的引导以及社会的沟通。

社会对于舆论管理者的要求不仅希望他可以看到舆论表面所表现出的荒谬和偏激,还要使其看到舆论深处人性的善良和人心的公道,以舆论的正能量去化解和处理舆论问题,从而赢得人心,即为舆情治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

四、结语

对于网络舆情的治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人心,舆情工作的重心也就是做好人心的工作,只有掌握和理解以及做好了人心工作,那么对于网络舆情的治理就会事半功倍,进而促使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顺利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治理要素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